元朝末年,江南士人,身处乱世,多怀洁身自好不合流俗之心, 每于荒村野居、疏林微雨之类吟咏之中,寄寓其人格精神, 其有名者若高启、徐贲等“吴中四杰”“北郭十友”,莫不如此。 张羽名列四杰十友之中,其元末之作,亦同此嗅味。 下面这首《唐叔良溪居》便是张羽的代表作。 《唐叔良溪居》 张羽〔明代〕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这首诗的大意是: 每到好友唐叔良高雅的书斋,我就思绪无穷。书斋是如此的玲珑别致,旷野一览无余。 东边村落下了一场阵雨,仍然能看到西边村落那边的落日,秋天稀疏的林木倒映在水中。 白日里背着药囊行医济世、手持诗书漫步,夜晚静坐于灯烛中看那灯火闪烁。 问这浮沉人世江湖,像唐兄你这样的无事之人又有几多? 这首诗写唐叔良溪居,带写唐叔良人品,将人与景物紧密结合,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开阔的居所未反映其喼士的身份, “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门巷玲珑”,形容建筑之精巧细致;“野望通”,表明在庭院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借景的妙处,所以四边美景,尽收在唐宅之中。 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 诗人由溪居望去,隔村的夕照,四边美景,尽收在唐宅之中,“疏林映水已秋风”,则构成了一幅和谐宁穆的画面。 这二句措词疏淡,微含薄凉,亦未尝无暖色调,但终可望不可即,此正是元季江南士夫之心境,其身也疏懒,其心也淡泊,于世事也无望、于将来也漠然唯微雨、远村、夕阳、疏林、秋水,最合其心境,故最堪为伴。 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自遣的隐居生活,唐氏白天或者背着药囊行医救人,或者手持诗卷闲逛游览;晚上则在香灯之下静静地坐着,或者读书或者冥想。 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这两句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处乱世而能高栖无事、心无波澜。“几人同”三字,既赞主人不同流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 此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描绘了唐叔良溪居的风景和生活,赞美了唐叔良的人品和情操,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乱世的感慨。 全诗脉络明晰,淡淡写来,虽无惊人之笔,然轻巧细致,中间二联尤为凝练,得韦应物诗真趣。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