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缘起 2013年12月12日,雷军和董明珠同时获得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在颁奖典礼上,董明珠对小米的互联网的轻资产商业模式不看好,风头正盛的雷军自然不服,两人互相呛声,现场打赌。 雷军:“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要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输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就赌10个亿。” 2013年的雷军认为,互联网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轻资产,没有渠道成本,没有店面成本,没有销售成本,因为没有工厂和零售店,它的注意力全部在产品研发和与客户沟通。 这是一次轻资产模式VS重资产模式的商业对比之战。 2018年格力营业收入2000亿元,比小米1700多亿多出250多亿元,董明珠获得了这次赌注的胜利。 但下一个五年,小米越来越拉开与格力的差距了。2024年开始后在小米汽车业务的带动下,营收差距将会更大。图中可见小米汽车开始发力。 图为2019年到2023年第二个五年营收对比,其中2021年的时候差距最大,主要原因是华为被制裁,导致小米营收激增。 那么雷军是如何赢得之后的胜利呢?这些年为啥有着这么大的提升呢。 二 雷军的旧三斧和新三斧 雷军,2013年到2022年主要做了下面三板斧,对业绩拉升巨大。 第一斧:扩大产品线-iot设备大爆发、小米生态链初建 iot设备很多是蓝海,移动充电宝、小米盒子、小米手环、小米插排等。 第二斧头:出海 印度市场一度成为小米的重要基地,海外业务节节攀升,最高占比50%。 这为全球化打下来基础,以后小米汽车出海不是难题。 第三斧:开拓线下渠道-1万家门店销售 2015年小米阶段性遇到了困境,雷军意识到手机销售只有30%的市场在线上,雷军想70%的市场在线下,当时便有了一万家门店想法。 然而在低利率的小米,裹上了自己的脚。被华为快速追上并赶超。 华为的高利润、高研发的商业模式显著的高效。 2021年5月26日,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红米 Redmi 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发布会上立下新目标:开设10000家小米之家乡镇授权店。 然而疫情期间此次扩张,并没有拿到华为丢失的市场份额,小米11,小米12很不争气。 到底是什么让小米手机走不向高端,小米业绩的瓶颈如何突破,雷军在小米汽车上明白了答案,这一次,他走向了更深层,看向了更远处。 第一斧:敢于向消费者要价,提高利润率,改变商业模式。 小米2018年年报披露的毛利率,少得可怜,手机毛利率8%,iot设备毛利率10%。此时刚上市的小米给自己定下来个令人感动,但也是日后的模式紧箍咒。小米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 低毛利不利于长期作战,2021年后小米开始逐步提高毛利率,高科技不能太低的毛利率,这否定了之前高周转低毛利的商业模式。 根据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小米手机、iot设备毛利率高达20.8%,小米su7汽车毛利率17%。 这是小米结实的一步,小米雷军悟了。 有了更高的利润,小米在科技竞赛上可以持续发力,要知道华为的研发费用超过营收10%,孟晚舟说过去十年研发费用高达万亿。 小米su7没有定价十几万,并且小米 su 7 ultra 定价八十多万,这一次,小米吸取了手机的教训。 遥想当初小米mix,太可惜了。 第二斧:自研自制-手机、汽车、家电全开花 小米在2024年2月采用自建的智能工厂造高端手机;2024年3月小米亦庄汽车厂开始量产小米su7 ;在2024年12月武汉也将有自己的大家电制造工厂。 小米将不再是代工模式,当然有一点我比较疑惑的是苹果也是采用代工模式,只不过自己参与程度要大一些。也许本质上并不是模式的差异,在于对于产品品控的把握,对于产品核心技术的把控。 如今小米强得可怕,其中主要是宣传小米汽车质量好,其次是宣传小米服务好。好看是它刚开始的流量,然后是雷军的人品流量,最近又是小米的质量安全流量。 小米出的事故都成了获客的新闻:最近小米汽车掉下大下坡,一家四口无事。小米su7被追尾,油车起火。 订单和产量都让投资者很高兴。 自从宣布造车后,雷军稳扎稳打,全面学习传统制造业公司,加上自己的互联网营销加持,公司获得了起飞。小米公司财报也越来越重资产了。 第三斧:战略改变为跟随策略。 紧跟华为,出澎湃系统,出折叠屏手机,出卫星通话。 敢为天下后,之前米聊,小米枪战,小米mix手机,小爱同学都是起大早,赶晚集。 如今ai再次浮现在小米版图,all in aiot 很早就喊出来了,小米有希望能够在未来有一席之地。 三 格力董明珠浑招百出。 董明珠早年居功甚伟,但晚年贡献少了,拿的却真不少,还不退位。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身价70亿。股权表面占比1.4%,还有张磊的合伙企业入股,这里面具体不详。但为何姚老板入住不了,张磊却能入住,还在于和职业经理人有么有搞好关系,给好利益。 巅峰击败姚老板宝能,被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研究生说自恋型人格对企业有风险。 投资银隆相当于被骗,最后股民买单。还在股东大会发脾气,不给股民分红。 造手机失败,最近造芯片?宣传手机抗摔。之前说分分钟秒了小米,也发现不容易呀。 孟羽童直播带货。然后因为私下带货,开除,肚量不大。99年出生的孟童羽也是厉害,把老江湖董大姐玩了。 王自如拍马屁,还好这人最后自己进去了。 小结:商业模式之战,其实是董明珠所推崇的重资产模式赢了,但又不完全,好的公司需要公司自己做好扎根,做好产品,同时也需要做好销售,雷军在多轮效应下流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就好比多年前的高考作文题目一样: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小米现在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创新,小米不像以前商业模式那么有特点,但无疑现在更强了。在保持初心-性价比的同时,也不要被一些观念束缚,做最酷的产品。敢于要价,合理的利润,是商业健康的基础。 四 回顾个人持仓逻辑 回顾六年持仓逻辑,我还是多少舍不得卖。 当初买入逻辑有三点:1、小米的商业模式很不错,高周转低毛利,当时的我喜欢良心米,喜欢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2、小米的雷军有多次成功的经验,给人感觉很好。3、小米很小,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说ai,还有那时候刚宣布的小米汽车。具体可参照当初的文《买入小米三年多的逻辑回顾》。 回顾三大逻辑,我第一个逻辑是错的,这让我持仓过程很难受。第二个逻辑和第三个逻辑现在还成立,并且发挥了巨大作用。 整体就是还好命大,两波我都有不错低买高卖,准确的说,第二波也就是这一波,我目前没有清仓,相较于最高峰持仓量卖掉了50%。 五 小米未来展望 小米真变得越来越好,商业模式也许不是最初的样子,但也有部分产品、品牌继承就好,比如红米主打极致性价比。产品体验、质量的提升,将是真的口碑裂变。 我觉得胆子大的人继续保持重仓,不要卖出应该是首选。当然,如果实在忍不住就卖掉一点点,然后伴随股价不断减一点点。 大不了跌多了再买回来嘛。目前算不上便宜,但是这个顺风路,千万别叶公好龙,真龙来了反倒不敢驾驭了。我们要能忍住亏损而不卖出,也能忍住上涨而不卖出。 对比国外科技公司可以看出来,好公司敢于长拿。 对比苹果四十倍市盈率,特斯拉100倍市盈率,小米还不算贵,从业务阶段来看,也显示还在早期。 熟悉我的人肯定知道我在小米上也有态度的转变和不确定性,希望你独立思考,价值是不断变化的,走一步看一步,警惕风险,相信美好(。·̀ᴗ-)ok。 风险提示:小米依靠新三板斧,主要是改变了商业模式,提高了对产品制造的把控,能够走多远我们也是盲人摸象,我们不知道的风险可能随时会发生。$小米集团-W(01810)$ $格力电器(SZ000651)$ $金山云(03896)$ 全文草草结束,我有很多东西过于口语,有些地方充满臆断,之后有机会再完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