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毋庸置疑,在除了父母子女以外的范畴里,从血缘的层面来讲,他们和我们的关系堪称最为紧密的一群人。可以说,亲戚关系在所有人际关系类别中占据着最为亲密的位置。然而,恰恰是这种源自血缘的亲密关联,却使得众多人深陷其中,备受折磨。 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曾经掷地有声地说过:“他人即地狱。”在他的视角之下,人际关系无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在。而在众多的人际关系当中,亲戚关系所引发的痛苦程度往往更为剧烈。 亲戚关系有时过于亲近,这便极易导致界限的模糊与逾越。他们常常无所顾忌,一边肆意地挥舞着手中那尖锐的长矛,毫不留情地戳进你的私人世界,一边还凭借着所谓感情的坚固盾牌当作掩护,在你的生活领域中横冲直撞。 而倘若你仅仅是因为顾及亲戚关系,选择一味地退让与容忍,他们非但不会对你的宽容与理解怀有感恩之心,不会体谅你的难处与苦衷,反而只会变本加厉,一味地得寸进尺,甚至蹬鼻子上脸,愈发肆无忌惮。 在林林总总的亲戚关系当中,有三种亲戚最为常见,也最是令人头疼不已,更会让你内心受伤。比如,有一种亲戚总是喜欢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行干涉你的各种选择;还有一种亲戚,见不得你过得比他们好,总是心怀嫉妒,在背后说三道四;再有那种极度自私自利的亲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旦涉及到利益分配,便会与你争得面红耳赤。相信在你的亲戚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类人的身影。 01抬杠式亲戚 抬杠式亲戚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他们抬杠的对象绝非仅仅局限于你个人,而是囊括了身边的任何人,这已然成为他们与这个世界进行交互的习以为常的方式。 他们总是自以为是,仿佛自己的观点便是真理的化身,滔滔不绝地发表着那些自以为独到的见解,且态度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他人留下任何反驳的余地。他们常常拿着并非合理的论据当作真理来说,无论有理没理都要强行搅和三分。 他们已然习惯了肆意展示自己在语言方面的所谓霸权,不遗余力地卖弄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学识”,高调炫耀着那虚无缥缈的优越感。他们硬生生地把原本应是和谐温馨的沟通演变成激烈的争论,把本该充满温情的交流转化为喧闹不休的争吵,在他们的心中,只要能够成为最终的赢家便足矣。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亲戚最爱抬杠呢?通常而言,爱抬杠的亲戚大多是在亲戚群体中混得最为糟糕的那一类。他们在经济能力方面捉襟见肘,缺乏足够的财富积累;在人脉资源方面也是极度匮乏,难以获取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唯一能够与他人一较高下的资本就只剩下嘴上功夫了。倘若连抬杠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他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可谓是一败涂地,毫无胜绩可言,所以他们会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在抬杠比赛中夺取胜利。 我就有这样一个亲戚,大家都不太情愿和他进行交流。倒不是因为他人品存在严重的问题,而是大家逐渐发现,只要和他展开聊天,无论话题起初是多么的平和与寻常,说着说着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演变成激烈的争吵。 有一次,我正在和表妹轻松地闲聊有关高考的话题。当我提及当下有一些学生在高考时选择用日语替换了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这一现象时,他突然插话进来,言辞激烈地说道:“好好的中国人,学什么日语,不知道日本和中国有血海深仇吗?都是些数典忘祖的汉奸。” 当时,我本想从学习日语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的角度去反驳他的观点,但转念一想,还是决定放弃。其一,他毕竟是长辈,而且向来习惯抬杠,一旦在争论中处于下风,难以招架你的反驳时,便会口不择言,恶语相向,实在没有必要与他陷入这样的纷争。其二,他对于教育这个话题完全就是个门外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与他较真实在是毫无意义。于是,我努力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反驳欲望,连连点头称是,从而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抬杠争吵。 爱抬杠的人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败坏着自己的人品。他们自认为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将别人反驳得哑口无言、理屈词穷,从而获得了一种短暂的语言上的优越感。但殊不知,他们虽然在口舌之争中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却在人品方面输得一败涂地。别人会对他们心生厌恶,选择远远避开,就如同我这位亲戚一样,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主动与他交流了,每逢亲戚间组织聚会,也很少会邀请他参加。爱抬杠的人最终往往会沦落为孤家寡人,独自承受着因自己的不良行为所带来的苦果。 02欺软怕硬式亲戚 欺软怕硬式亲戚,也常常被称作势利眼亲戚,他们长久以来一贯秉持的行事作风便是媚上欺下、捧高踩低。对于那些在实力和地位上远超他们的人,他们展现出的并非单纯的慕强心态,而是一种令人不齿的媚强姿态,满心期望通过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方式,从对方那里谋求到切实的好处。然而,对于那些在各方面不如他们的人,他们则会毫无顾忌地施展挖苦讽刺的手段,全然不分场合,也不论时间,阴阳怪气地对待别人。 亲戚原本应当是关系亲密的家人,想象中应是一幅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相处画面。但这种势利眼式的亲戚,却在暗地里不动声色地给亲戚们贴上了形形色色的标签,谁腰缠万贯,谁囊中羞涩,谁手握权柄,谁无权无势,谁能派上用场,谁一无是处,他们都心知肚明,了解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他们所惧怕的并非某个人本身,而是这个人背后所拥有的金钱、权势。他们欺凌的也是那些人背后的一无所有、无权无势。 当你遭遇落魄、身处困境之时,他们毫不留情地对你加以欺负。然而,一旦你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功成名就,他们会在瞬间换上一副恭维谄媚的丑恶嘴脸。当你能够呼风唤雨、权势滔天的时候,他们对你唯命是从、呼之即来。可当你某一天时运不济、遭遇挫折,他们便会如猢狲般迅速散去,对你避之不及。 欺软怕硬式的亲戚并不像爱抬杠的亲戚那样处于亲戚关系中的底层位置,恰恰相反,他们拥有一定的金钱、权力或者势力,只不过相较于一无所有的普通大众稍微强上那么一些罢了。他们评判人的标准完全遵循着世俗所定义的成功标准,纯粹以物质为导向。在他们眼中,谁比他们更为强大,谁便是他们极力巴结的对象;谁要是不如他们,那便是他们肆意践踏的目标。对上,他们试图满足自己那无尽的物质欲望;对下,他们妄图衬托出自己那所谓的优越感。 欺软怕硬的亲戚就如同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比他们更为强大的人,会将他们视作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小人;不如他们的人,则会觉得他们是惺惺作态、虚情假意的伪人。长此以往,他们必然会被所有人孤立。因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真诚、善良和正直始终是人们所珍视和追求的品质,而没有人愿意长期与品行不端的人打交道,建立关系。在文化的传承中,人们倡导的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人际交往原则,这种欺软怕硬、唯利是图的行为与这些原则背道而驰。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这类亲戚可能源于内心深处的极度不自信和对自身价值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只能通过外在的物质和权势来衡量他人和自己,从而陷入这种令人厌恶的行为模式中无法自拔。 03情感勒索式亲戚 与抬杠式亲戚以及欺软怕硬式亲戚那种“硬”亲戚相较而言,情感勒索式亲戚呈现出的姿态显得更为“软”。他们打着亲戚的名号,专门瞄准并直击你的软肋,他们是“我弱我有理”这一观念的忠实拥趸与践行者。在他们的认知当中,仿佛全世界都对他们有所亏欠,都理应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而亲戚毫无疑问更是最应当对他们予以帮助的群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其极具影响力的著作《情感勒索》中详细阐述了情感勒索者的四种主要类型,分别为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和引诱者。施暴者的表现最为直接和露骨,他们毫不掩饰地向我们表明他们的具体需求,并且赤裸裸地警告我们,如果胆敢忤逆他们的想法,将会面临怎样严重的后果;自虐者则通过采取自我伤害的极端威胁手段来达成他们的目的;悲情者尤其擅长卖弄悲惨,极力渴望获取我们的同情与帮助;而引诱者则巧妙地利用互惠原则,先是对我们做出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小步让步,随后便堂而皇之地向我们索取更多。 情感勒索式亲戚中的大部分人主要集中于后三种类型。自虐式亲戚常常通过自我伤害的方式逼迫我们就范,如果我们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可能会故意有病不吃药,有病也坚决不去医院,甚至以自残乃至自杀来作为威胁的手段。 悲情式亲戚的演技堪称炸裂,他们的拿手好戏便是卖惨。比如,“今年又没赚到钱。”“今年又欠了一屁股债。”“今年投资赔钱了。”“今年生了一场大病。”“今年父母身体不好。”诸如此类的话语不绝于耳。似乎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股脑地叠加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悲情式亲戚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轻而易举地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苦难,从而为后续的情感勒索精心做好背景铺垫。 引诱者在情感勒索者当中属于最不容易被察觉的类型。他们起初会主动示好,当你欣然接受他们的好意之后,他们便会趁热打铁地向你提出一个规模更大或者数量更多的要求。由于你事先接受了他们的恩惠,大概率难以拒绝对方的这一要求。而在帮助对方满足愿望的过程中,你会恍然惊觉自己早已掉入引诱者精心布置的情感勒索陷阱之中。 结语 俗话说得甚是在理:朋友之间存在着远近之分,亲戚之间也有着亲疏之别。良好的亲戚关系能够如甘霖般滋养亲情,让亲情之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为生活增添温馨与温暖。然而,有毒的亲戚关系却宛如恶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 面对那些充满毒性、令人不堪其扰的亲戚关系,我们务必要有足够的勇气拉下脸来,甚至不惜撕破脸。要知道,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但换个角度想,这样一来,你的生活却能够自此收获一份难能可贵的清静与安宁。 |
|
来自: 新用户86582388 > 《各种资料收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