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图洛书都是由点数构成的。这些点数有阴有阳,阴阳搭配,有机布局,天造地设地构成了奥妙无穷、成变化而行鬼神的河图洛书样貌。河图洛书的这些点数首先是天地之数,阳数为天数,阴数为地数,天地之数各五,即1、3、5、7、9为天数,2、4、6、8、10为地数。“一阴一阳之为道”,天地之数两两相得而各有合,所合之数有机排布,顺序运行,于是产生变化,遂反映出天地运行、时空转换的规律,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升到理论层面而为人类所遵循,这就是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在河图洛书中,天地之数两两相得而各有合的本质就是五行,故河图洛书的本质就是关于五行运化的规律,而五行的运动变化取决于五行之数。 ![]() 《易·系辞传·上》第九章中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里的“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实际就是指天地之数两两相得而各有合,应用为五行之数,即《尚书大传·五行传》中所谓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的本质是指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个阶段及其属性,分别用木、火、土、金、水代表。五行各有其数,包括生数和成数。故天地之数分阴阳,而天地之数用为五行之数时,五行之数又分为生数和成数,其中生数包括1、2、3、4、5,而成数为6、7、8、9、10。若某五行的生数为阳,则该五行的成数必为阴,反之亦然。故五行阳生则阴成,阴生则阳成。 ![]() 五行运行变化的基本规律很多,这里着重说两条:一是五行之具体的每行都是先生而後成,即先经生数,後经成数,数由小到大,这是第一规律;二是五行顺行转换,其数或依阳数(天数)或依阴数(地数),并由小到大。依阳数(天数)则以1、3、7、9为序,依阴数(地数)则以2、4、6、8为序,5和10属土,居中为用为隐。这两条规律决定五行运行的顺逆及其路线图,是形成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以及太极图的依据。 ![]() 我们先看河图。河图的点数布于中及四方,1与6为水布于下(北);2与7为火布于上(南);3与8为木布于左(东);4与9为金布于右(西);5与10为土布于中。河图的五行布局与後天八卦的五行布局几乎一模一样,故後天八卦的蓝本就是河图,後天八卦就是依据河图创设的,反映的是时间运行的规律,故後天八卦是时间八卦,河图是时间模型,其五行的运行变化反映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的时间规律。其五行之数若按天数(阳数)的运行变化规律,就是按1、3、7、9由小到大的顺序;其五行之数若按地数(阴数)的运行变化规律,就是按2、4、6、8由小到大的顺序。而5与10则居中为用为隐。阳动始于水,故以水的生数1为始,五行的运行以1、3、7、9为序;阴动始于火,故以火的生数2为始,五行的运行以2、4、6、8为序。河图和後天八卦的五行运行路线是一个闭合的“O”形,故时间的运行路线也是一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O”形。 ![]() 在後天八卦中,其西南位,于季节为夏秋之间,是一年的中段,其位曰坤,五行属土,其数为5,现而为用,顺接五行;其东北位,与季节为冬春之间,是年与年之间的交接处,终而又始,是两年的居中点,其位曰艮,五行属土,其数为10,数满而隐,潜而不用。 ![]() 河图五行之数,生数在内,成数在外,所表达的就是先有生数後有成数的道理,先生而後成。按照河图五行运行路线为“O”形且是顺时针方向顺行的特点,我们可以绘出後天八卦五行之数排布的“九宫格”。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後天八卦与河图的关系。河图的五行点数与後天八卦的五行之数,其排布格局是多么相似啊!所以说河图就是後天八卦的蓝本。 ![]() 我们再看洛书。洛书的点数布于中及四面八方。由于洛书的点数是古圣人仰观天文所成之象,而洛书实际是空间模型,揭示的是我国以中原豫州地区为中心的地理空间规律。仰则观乎天文,俯则察乎地理,仰观而俯用,如以镜观貌,故洛书用镜像(或称印章像)。镜像版洛书的点数排布格局,就是1居正北,6伴东北,五行属水;3居正西,8伴西北,五行属木;7居正东,2伴东南,五行属火;9居正南,4伴西南,五行属金;5居正中,10隐其旁,五行属土。其特点就是天数(阳数)居五正之位,地数(阴数)伴于四隅。尊居正而卑在隅,这也是天尊地卑观念的反映。 ![]() 根据前面所述的五行运行变化的基本规律,若以阳数1为始,以1、3、7、9为序,则镜像版洛书的五行顺行路线形成一个从下而上逆写的“S”形,而且五行之具体每行都是先经成数而後经生数,生与成是颠倒的。由于先生而後成是第一规律,不可改变,故五行运行方向必须要按先生而後成的规律为序,这样全镜像版洛书的五行运行路线就应该是一个从上而下顺写的“S”形,但五行却只能是逆行的。故洛书的五行运行特点就是逆行而曲成,形成一个“S”形路线图,而不是河图的“O”形路线图。 ![]() 天行健,时间的变化是刚性的,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它前进的道路,且时间讲究四季轮回、昼夜交替,故其运行路线是“O”形。地势坤,道阻且长,故路有曲折蜿蜒,故空间的路途是“S”形的。洛书的五行运行路线是“S”形的,五行逆行而曲成,这和先天八卦是一样的,而先天八卦反映的是天地山川的地理形势,故洛书是先天八卦的蓝本,是空间地理模型,也是太极图的雏形,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个“S”形路线。 ![]() 《易·系辞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就是指阴阳两仪。“四象”就是指老阴、少阳、老阳和少阴这四象。“八卦”在这里就是指先天八卦。这句话暗含先天八卦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们就来揭示一下。我们知道,阴阳是相对而言的概念,不是绝对的。阴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体,当条件发生变化时,阴阳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阴阳论就是矛盾论。由于後天八卦是地理八卦,从地理上讲,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太阳准是偏于南方,故古人认为南为阳而北为阴;由于太阳准是从东方升起而落于西方,故古人又以东为阳而以西为阴。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的,东相对于西,南相对于北。故圣人画卦时,以靠近东或南的一面为阳,而以靠近西或北的一面为阴。 ![]() 先天八卦是依据什么画成的?依据有多种,都有道理,因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里只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以及地理方位的阴阳属性来画。第一步,由于东南为阳而西北为阴,我们就以东南和西北为界划一条线,并以东南面为阳而西北面为阴,这就是所谓“太极生两仪”。第二步,我们再划一条线,把东南和西北的两仪各自一分为二,无论东南面还是西北面,其所分皆是靠近南面的为阳,而靠近北面的为阴,这就是所谓的“两仪生四象”。第三步,把分成的四象再各自一分为二,仍然是以靠近南面的为阳而以靠近北面的为阴,这就是所谓的“四象生八卦”。这样形成的八卦就是先天八卦,这样画成的先天八卦也最能体现先天八卦的本质属性。 ![]() 先天八卦不仅符合洛书逆行而曲成的五行运行路线,而且完全符合我国以中原古豫州地区为中心的山川地理形势。比如先天八卦乾南坤北,乾为天而坤为地,完全符合我国中原地区处于北半球而形成的天南地北的格局,这就是所谓的“天地设位”。再如先天八卦兑在东南而艮在西北,兑为泽而艮为山,完全符合我国西北高为山而东南低湿为泽的整体地理形势,这就是所谓的“山泽通气”。还如先天八卦离在东而坎在西,坎为水而离为日,完全符合我国日出于东而水源于西的空间地理特点,这就是所谓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巽在西南而震在东北,巽为风而震为雷,两者五行皆属木。我国东北冬夏气候差别巨大,草木冬天积聚能量而春夏发泄,此性如雷;我国西南则四季如春,草木四季常青,如沐春风,这也完全符合我国地理气候的特征。从东北的黑河到西南的腾冲画一条线,就是有名的胡焕庸线,也就是震巽线。震巽皆属木,震巽线也就是太极图中那条阴阳分界线,也是洛书五行逆行而曲成的那段曲线,震与巽是连在一起的,相对而相薄,这就是所谓的“风雷相薄”。 ![]() 为什么洛书的五行是逆行,而河图的五行则是顺行呢?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河图是时间模型,而洛书是空间模型。五行本身就是时间的产物,五行是指事物随着时间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五个不同阶段及其属性。五行的本质就是其时间性,所以时间的正常运动变化当然就是五行顺行。空间地理的变化也是有时间性的,时间不同,空间地理也就发生了变化,绝对不变的空间地理是不存在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更不必说沧海桑田的变化了。空间地理的原本面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渐行渐远,所以要追溯空间地理的原本面目,我需要时间倒放,那五行肯定是逆行的。这正如坐在列车上看风景,时间不停地向前赶路,而风景却不断地向後远去。 ![]()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圣人以河图洛书为则,乃有八卦;八卦成列,乃演《周易》。《周易》被中华民族奉为经典,故又称《易经》。《易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而《易经》的根源又在河图洛书中,因为《易经》本身就是河洛文化的主体。河图洛书的点数就是两两相得而各有合的五行之数,所以河洛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五行文化,五行文化实际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深入到了民族文化的骨髓之中。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及其规律都可囊括于五行理论中,事物正常的运动变化都是由五行之数决定的。五行之数的奥妙大矣哉!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故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揭示。 ![]() (子夏故坛原创,带你一起正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