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红尘中的历练,都在不断丰富阅历,提升境界。 老有所依,依得不是人,而是人生四种境界。 一、望远 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坐井观天的人,过于沉迷当下,被周遭的环境圈住,总以为“身边即世界”。 常常被闲言碎语所累,被功名利禄所赘,在有限的环境中,无限烦恼。 古人曾说:“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 浩瀚无边的江海,不会与废弃无用的水井比清浊;响彻大作的雷声,不会和青蛙蚯蚓的声音较高低。 人,最忌讳的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称王”。 成熟智慧的人,接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信若安现状,必有远虑;秉持心怀远方,天地皆宽。 努力向上,站得高一些。奋发朝前,望得远一些。 定位决定地位,心境跨越艰险。 二、广闻 李惟七在《浮云半书》中写:“你这个人似乎见多识广,人间什么最值得一看?” 将军认真的想了想,答道:“浮云,朝露,远山和夕阳。” “咦?都是我每天能看到的。” “最美的景色总是让眼睛习以为常,最珍贵的感情也一样。” “为什么浮云排在第一位呢?” “浮云无形,变化由心,在自由不过,很美不是吗?” 识礼知书天下事,境随心转千万变。 古人云:“多见者识广,博览者心宏。” 见多识广常思考的人,会慢慢看透人生真相,悟得人生真谛,不会在物质世界里迷失方向,不会在情感世界里无法自拔。 阅尽千帆后,有坚持的信仰,有不破的原则,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佻。 活在世俗中,忘返红尘外,不过浮生若梦。 三、慎言 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慎欲、慎友、慎初,老祖宗留下的“七慎”精神里,“慎言”首当其冲。 西汉刘向说:君子慎言语矣,毋先己而后人,择言出之,令口如耳。 著名主持人有句著名的说话之道:好话要脱口而出,恶言要三思而后行。 我们更是经常听到教导: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 可见,从古至今,慎言,是通用的智慧,是默契的准则。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没把门的嘴很容易对人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放眼周边,人缘好的人,不但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还能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你和别人交往的样子,体现你的修养。你是夸夸其谈、咄咄逼人,还是看透不说透、予人台阶?是常常抱怨、无中生有,还是积极温和、实事求是?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尽量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 四、心宽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宽似海,人生才风平浪静。 除了生死无大事,其他不过小事情。既然是小事,又何必斤斤计较,困扰自己呢? 心胸狭隘的人,遇事常费心费神费力费时费钱,讨不了自己的好,解决不了事,反而增添不少痛苦,结果也不如人意。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丘壑天地宽。 人生苦短,没必要和生活过不去,没必要过于看重得失利弊,越在乎,越挣扎,越烦恼。 心很大也很小,你的眼应该看看春暖花开,你的耳应该灌溉莺啼燕语,你的脚应该丈量世间路,你的心应该装满大海与爱。 那些芝麻大小的事,随它去吧! 目远人自静,心宽静自来。 登高望远,处处好风光; 见多识广,无处不自在; 谨言慎行,处处沐春风; 心宽豁达,无处不桃源。 与君共勉,人生四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