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和自己赛跑的老陈 先说几句废话。 《生死疲劳》这本书本来不太想讲的,因为这本书网上讲的人已经很多了,我再来讲好像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厚了,五十多万字,读完它花了我不少时间,差不多一周吧,导致我最近也没有看别的书,所以就还是讲一下。 实话实说,之前并没有真正读过莫言的作品,虽然他的几本代表作一直躺在我的待读书单里。 我对莫言作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红高粱》这部电影,对莫言这个人的了解就是中国第一个拿到诺奖的作家,仅此而已。 还有一点,我知道莫言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他的老家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为背景,而我对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是很感兴趣,但是作为一个“文中”(年纪大说文青怕被喷),没读过莫言的书,跟人聊天的时候容易把天聊死。所以,带着一点功利目的,我开始读《生死疲劳》。 读完之后的感觉远远超出预期,确实是极为难得的殿堂级的佳作,因此我跟朋友强烈推荐,说它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属于必读的中文小说。 据说,莫言仅仅用43天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诺奖组委会在2012年把当年的文学奖颁给莫言,也是因为这部作品。 在这本书里,莫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他借用了佛教的六道轮回的概念,讲了一出时代的悲剧,有人说这是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点向《百年孤独》致敬的意思,但它绝非简单模仿,而是写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更适合中国读者。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时间线从1950年的1月1号开始,男主名字叫西门闹,是个地主,但是他为人豁达大度,乐善好施,所有人都敬仰他。 但是在那个打土豪分田地的年代,虽然男主是个好人,最终还是被当作斗地主的典型枪毙了。 男主到了阴曹地府之后觉得自己特别冤,拒绝喝孟婆汤,于是就带着前世的记忆进入了六道轮回。 首先是第一次转生,到了自己曾经救助过的一个长工叫蓝脸的家里,变成了一头驴。 男主从驴的视角看到自己死了之后,财产被瓜分,亲人被侮辱,蓝脸一家人饱受欺凌,最后男主驴也在饥荒中被村民强行分尸。 男主驴死了之后,转生成了一头牛,又被牵到蓝家,从牛的视角看着蓝家因为执意单干不愿进合作社而被村干部欺负,男主牛最后也是因为不愿进合作社而被折磨致死。 之后又到了第三世,男主转生成了一头猪,然后第四世转生成了一只狗,第五世转生成了猴子,直到第六世终于又转生成了人。 就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男主经历了六世轮回,每一世转生成的动物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男主从动物的视角目睹了蓝家三代人的生死疲劳,也见证了中国农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比如土改运动,人民公社,大饥荒,大跃进,大炼钢铁,还有十年WG,直到改革开放,这些历史进程全都在书里有体现。 其实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的全都是悲剧,是那种非常真实、残忍和痛彻心底的悲剧,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了非常戏谑、喜剧化的语言来写,读起来让人泪中带笑,欲罢不能,特别是后半部分更是高潮迭起,我在阅读时明显感觉进入了心流状态。 那么,在这些看起来很魔幻很幽默的情节的背后,作者到底想讲什么? 其实我觉得莫言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真正写作的人必须直面痛苦,深挖痛苦,莫言用他的方式做到了。 我的理解,这部小说想描述的是人在大时代的洪流裹挟中的一种无奈,叫做生的疲劳,死的荒诞。 之前在B站看到有些UP主从人的欲望的角度来解读,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表面上看每个人物的悲剧都是各种欲望导致,但其实还是在讽刺那个荒谬、疯狂、愚昧的时代。 或者说的再直接点,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中,人是没有条件去追求一些更崇高的东西的,那个时代只允许你有一些最朴素的物质或肉体层面的欲望,逼着你违背良心违反常识的说话和做事,甚至只允许你做一头畜生,为了活下去,为了一口饭。 书中有一段话:“这些王八蛋们都在伪装,都在演戏,他们口口声声教导我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可他们呢?他们既这样,又那样!” 真特么敢写,莫言,我就服你! 所以书中人物的悲剧本质上只是单纯因为人的欲望造成的吗?显然不是。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个人的悲剧其实是时代的悲剧的子集和缩影。 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朋友说自己心里堵得慌,这是最初的直观感受,因为书中的人物命运和结局让人极其不适。 后来,我由书里的故事会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和当下,感受是什么呢?可能真的就是除了伤感,就是特别的无奈。 《生死疲劳》这本书里,人变成了畜生,变成了猪,变成了狗,变成了牛,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人又变成了螺丝钉,变成了砖,变成了韭菜,变成了网约车和外卖平台上的大数据,仿佛又是一次轮回。 要知道,我们小的时候对未来的预判可不是这样的。我们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了当科学家,当作家,当工程师,当解放军,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比如90后00后的人生理想,恐怕大都是考公进体制、出国留学,再不行就躺平或啃老…这才短短一二十年,大家对未来的预判就断崖式的跌了好几个level。 开个玩笑,莫言如果不怕被搞成真的“莫言”的话,可以以过去这三四十年的变化为时代背景写一部《生死疲劳2.0》,不过我敢打赌,即使他能写出来,以他的这种风格和内容,也绝无可能出版。 2006年作品完成,2012年拿到诺奖,所以莫言老师多么幸运啊。 除了以上总结和思考,我还有一个收获:无论生逢盛世还是乱世,如果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不是做畜牲的话,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品格? 莫言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原话是:勇气,还有坦率。 我觉得还要加上一个:善良。 善良是做人的底盘。 我个人认为书中符合这些标签的人只有蓝脸,只有他,一辈子都在堂堂正正做人,时代如何变迁,都没有改变他一丝一毫,他是真正一生都在做自己。 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要单干就彻底单干,就我一个人,谁也不需要,我不反共产党,更不反毛主席,我也不反人民公社,不反集体化,我就是喜欢一个人单干。天下乌鸦都是黑的,为什么不能有只白的?我就是一只白乌鸦!”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简直就是一位哲学家! 蓝解放也有勇气和坦率,但缺善良。 蓝解放在对待爱情这件事上,可称得上赴汤蹈火,“虽千万人吾往矣”,其实他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和庞春苗私奔抛妻弃子之绝情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也许正因为他对家庭的义无反顾的决绝无情,恰好反衬出他对爱情如飞蛾扑火般的疯狂和执着。 按照莫言的说法:这是浪漫的旅程也是苦难的历程;这是无耻的行径也是高尚的行为。 这种人在世俗的眼光里就是无耻小人,就是不道德、不负责任,可是因为他对爱情的勇气和坦率,我不得不佩服他,用流行语就是“敬你是条汉子”。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死疲劳》带来的感受也是如此,它让我们在感慨时代洪流的同时,对生命的顽强更加敬畏。 如果有喜欢余华的《活着》《兄弟》的朋友,那我相信读《生死疲劳》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大惊喜,更多高峰体验。
|
|
来自: 新用户66152962 > 《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