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战与理论||2024原发输尿管息肉

 ifepha 2024-12-31 发布于湖南
序:
源起最近手术遇到两例“原发性”息肉,见下视频:
在“病因、诊断、治疗”方面有些不解,而指南层面,还没有形成共识,遂查一下著作和最近文献,记录一下,大家共同学习。
----著---作----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2019版 
上册 第六篇 第四节 P980-982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献----
1、北大松老团队 2024 
回肠代输尿管方式治疗多发息肉
图片
Ureteral fibroepithelial polyps (UFPs) 
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UFPs)是一种罕见的非上皮良性肿瘤,可导致上尿路梗阻和相关症状[1]。
多发性输尿管息肉更为罕见,对泌尿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建的挑战。多发性输尿管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同侧腰部疼痛和血尿。多发性输尿管息肉通常有许多分支和茎,大多数息肉类似于海葵或章鱼的头部。
图片
大约20%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是良性的,其中UFPs是最常见的类型。
这些良性输尿管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梗阻、创伤、刺激、感染和特定的内源性激素失衡[4,15]。
虽然这些息肉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但它们通常影响30至40岁的成年人,并表现出对男性的偏好[1]。
输尿管息肉最常发生在输尿管近端,约62%的病例位于输尿管上段或UPJ [16]。
息肉的长度从0.4到17厘米不等[17]。
大多数息肉是单个的,小于5厘米。然而,几项研究报告了长、大、多发性息肉以及双侧息肉的实例[18,19]。
图片

影像学检查,如CTU、MRU和肾盂造影,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方式。

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可显示充盈缺损。然而,据报道,由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输尿管息肉的术前诊断可能具有挑战性[20]。li等人[21]报告,使用超声、和逆行肾盂造影诊断输尿管息肉的敏感性为49%

对于术前影像学检查怀疑为输尿管息肉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输尿管镜检查以确诊。可以尝试输尿管镜检查以获得病理诊断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法。

到目前为止,输尿管息肉的外科治疗还没有确定的指南

输尿管息肉的手术方式取决于息肉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单个或多个)以及病变输尿管的长度[1]。使用电灼、激光和活检钳通过输尿管镜内镜切除息肉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2]。然而,这种技术受到几个缺点的限制[19]。

在某些情况下,输尿管镜无法触及息肉的底部,导致潜在的复发。此外,较差的视野可能导致并发症,如输尿管穿孔、术后输尿管狭窄或息肉的不完全切除。

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也是治疗输尿管息肉的好选择,尤其是长段或多发的输尿管息肉。Hong等人[4]对22例不明原因的患者进行了改良腹腔镜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在平均47.04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的肾积水改善,症状减轻,没有患者出现复发。

然而,这些方法可能不适合长、多段输尿管(≥5 cm),因为术中张力高或吻合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队列中,有3例多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曾经历过失败的输尿管吻合术或肾盂成形术。 

图片

然而,对于多发性输尿管息肉甚至双侧输尿管息肉引起的长段输尿管缺损(> 5 cm),可以选择哪种术式进行重建?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介绍了8例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治疗多发性输尿管息肉引起的长输尿管缺损的初步经验。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298.7分钟,估计出血量可接受。先前关于开放回肠输尿管手术的文献报道了约10%病例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狭窄和瘘[22]。

目前,回肠代输尿管被认为是一种成熟和有效的替代方法

根据我们的经验,多发性输尿管息肉的处理需要考虑一些因素。

第一,术前输尿管镜检查是必要的,以确定息肉的位置和大小,获得组织病理学活检,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第二,纵向切开输尿管直至UPJ,以确保切除所有输尿管病变部分,并清除肾盂内的息肉。这一步骤对于防止息肉复发和再梗阻非常重要。

第三,一种用于回肠膀胱吻合术的防反流乳头技术被常规采用[8,13]。

我们认为,远端乳头可以用于防止膀胱反流和吻合口狭窄。

最后,定期术后随访在多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4]。

似乎多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复发率和双侧患病率较高。术后MRU被推荐用于帮助确定回肠输尿管移植物的功能和监测输尿管息肉的复发。

2、北大松老团队 2019
改良腹腔镜治疗息肉
图片

Fibroepithelial polyp (FEP) 

纤维上皮息肉(FEP)是最常见的尿道息肉样病变[1]。据说大约85%的FEPs在输尿管中,15%在肾盂中[2]。此外,据报道,FEPs也存在于膀胱和后尿道中[2]。

输尿管FEPs是罕见的良性间叶肿瘤,首次报道于1932[3]。输尿管FEPs与一些泌尿系统疾病有关,如尿石症、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和复发性尿路感染[4,5]。组织学上,FEP具有来自中胚层的松散的血管纤维间质,其上覆盖良性移行上皮[6]。胶原、平滑肌纤维、成纤维细胞以及偶尔出现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细胞构成了中央水肿基质柄[7]。

FEP可出现在新生儿和7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但最常见的发生在生命的第三或第四个十年[2,10]。

根据目前的文献,FEP在男性中发生的频率高于女性,大约58–89%的病例发生在男性中。此外,FEP倾向于在左侧,75%的FEP报告在左侧[2]。

研究表明,输尿管FEPs通常位于输尿管的近端[11],大约62%的输尿管FEPs位于UPJ或输尿管上段[2]。

FEP的病因仍不清楚。已有多种学说报道,如发育缺陷、慢性感染、慢性刺激、创伤、过敏因素、激素紊乱等。发育缺陷被认为是最可能的原因[4]。大多数早期输尿管FEPs是无症状的。根据息肉的大小和位置,患者可能会出现梗阻或刺激症状,包括侧腹或耻骨上疼痛、血尿和排尿困难[11]。

据说血尿伴有侧腹或腹痛是最常见的体征和症状[4]。

FEP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

US、CT、RGP、IVU、MRI和肾显像是最常见的图像检查工具。然而,US、MRI和RGP的敏感性较低(49%)。虽然fep是良性病变,但文献中也报道过与上尿道尿路上皮癌(UTUC)或恶性变性共存的病例[b]。

FEP在IVU和RGP上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连续充盈缺损,不同于UTUC[5]上“虫蛀”的充盈缺损。

此外,输尿管FEP可能是可移动的,其位置可能因图像而异,而大多数UTUC是固定的。此外,输尿管镜也是有帮助的。在输尿管镜下,可以病理诊断输尿管FEP。IVU, RGP, CT, MRI和输尿管镜是输尿管FEP[17]的有用诊断工具。

传统上开放性手术探查和切除是输尿管FEP[18]的主要治疗方法。

近几十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输尿管镜检查逐渐被用于治疗输尿管FEP,并有一些研究报道了成功的经验[4,10,13,19,20]。Childs等人(2010)对12例FEP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术,联合使用电灼、激光消融、镍钛诺网篮和活检钳

Sun等人报道了5例成人FEP的内镜治疗。Lam等人描述了通过电切或钬激光经皮和输尿管镜治疗切除肾盂和输尿管FEP的病例。经皮入路的优点是在直视下探查息肉的底部,这可能有助于完全切除息肉。

虽然我们可以在输尿管镜下诊断出息肉后立即开始治疗,但也有一些缺点

第一,在某些情况下,输尿管镜无法到达息肉底部,带蒂的小体悬挂在息肉底部下方几厘米处,充满输尿管管腔。

第二,视觉效果差,工作空间有限,使得息肉难以与输尿管壁分离[4,21],可能导致息肉切除不完全[17,20]或输尿管穿孔[19]。Bartone等人提到不完全切除可能导致息肉复发。

第三,输尿管狭窄可能是并发症[10,20,23]。

尽管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可以提供良好的操作视野,但它增加了肾脏损伤的风险。

腹腔镜手术也是治疗输尿管FEP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长时间或多次FEP。

Kijvikai等人首次报道了输尿管FEP的腹腔镜治疗。Iwatsuki等人发表了腹腔镜治疗儿童FEP的成功经验。此外,腹腔镜手术可以获取FEP的基底,从而防止FEP[21]的复发,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证实,残留的疾病可能导致复发病变[13,24]

腹腔镜治疗输尿管FEP的关键步骤包括息肉定位、息肉切除和输尿管端端吻合

我们认为,在腹腔镜下,我们可以确定息肉的确切位置和大小以及邻近的器官或结构。宽阔的工作空间和清晰的视野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并有助于息肉的完全切除。

关于输尿管FEP的复发,有研究认为复发与不完全切除后残留的息肉有关[13,24]。Childs等人报告了12例患者的内镜治疗,其中1例患者在输尿管镜检查后26个月再次发生FEP。Kojima等[28]认为输尿管支架术后炎症和过敏反应可导致多重异时性FEP。

一些作者建议术后第一年应密切随访US, IVU/RGP或CT[4,5,19]。在我们的研究中,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无息肉复发。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治疗输尿管FEP时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术前输尿管镜检查是必要的。它可以获得组织病理活检来区分FEPs和UTUC,也可以直接切除单个薄基底息肉。此外,一些基底薄的小息肉更适合在输尿管镜下切除。

第二,对于较大或多发息肉及输尿管腔内息肉,特别是输尿管镜无法治疗的息肉,改良腹腔镜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是较好的选择。在腹腔镜下,病变的确切位置和形态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也很容易发现。

第三,息肉的位置很重要。

可采用以下三步法定位息肉:

(1)术前影像学检查。这项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评估息肉的位置。

(2)腹腔镜观察。多数FEP患者输尿管段狭窄;因此,病变输尿管段上方的输尿管段会扩张。通过寻找扩张输尿管与正常输尿管的连接处,初步确定FEP的位置。此外,息肉的底部通常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腹腔镜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输尿管粘膜的血液供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输尿管粘膜的血供情况来定位息肉

图片

(3)挤压技术。更具体地说,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和输尿管粘膜血供的评估,我们可以得到FEP的大致位置。接下来,我们使用非创伤性血管夹从上方和下方挤压息肉;然后我们定位息肉并评估息肉的运动程度。

第四,输尿管斜端面的夹闭是重要的;上、下输尿管的端面宜吻合,尽量保留输尿管,减少吻合口张力。如果需要,肾脏可以游离起来。如果切除的输尿管段过长,可以调整病人的姿势以减少紧张。

第五,在夹断输尿管的过程中,要等到上输尿管与下输尿管之间的第一针完成后才能完全切断输尿管,以防输尿管扭转

最后,在输尿管吻合术的缝合过程中应遵循“TB”原则。“TB”原则定义为无张力、不透水、细缝线、不触及关键部位、保护血液供应

具体来说,采用细线缝合吻合,手术时不要触及血供丰富的关键部位。吻合口应无张力,不漏水。此外,改良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技术也适用于机器人系统。

图片

3、荷兰海牙 Haga教学医院 2015

综述:输尿管息肉的治疗和预后

图片

纤维上皮息肉的发病机制仍不确定

诸如梗阻、创伤、刺激、感染、外源性致癌物、激素失衡和过敏等因素被认为是致病因素。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成人纤维上皮性息肉的文献进行系统的综述。这样,就可以为这种情况的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做出循证选择

我们对1980年以来英文文献中描述的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输尿管镜切除术已成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据资料显示,是安全有效的。

作为创伤最小的手术类型,它应该是金标准

共检索144篇论文,纳入75篇文章(68 + 7),共134名患者。

71例为女性(55.9%)。

大多数患者出现腰痛和/或血尿。

IVP造影是最常用的成像方式(84.4%)。

大多数患者只有一个息肉(86.5%),

但报道的最大值是一个患者有20个息肉(两个输尿管都受到影响)。

息肉的中值大小为4.0厘米(范围:0.4-17.0)。

息肉均匀分布于左右输尿管,少数患者双侧均有息肉。

息肉出现在整个输尿管,但最常见于输尿管近端。

息肉导致41.7%的患者出现肾积水。

20.8%的患者存在尿路结石,7.0%的患者伴有泌尿系统异常,如重复肾。

图片

大多数息肉使用电灼或钬:YAG激光切除。其余患者采用输尿管切开息肉切除术、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或肾输尿管切除术

其中1例出现输尿管狭窄

内镜下切除息肉的百分比从1985年前的0%增加到2005年后的67%

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范围:1-180)。

4名患者(7.0%)出现复发:2名出现尿路结石,1名出现输尿管狭窄,1名出现息肉复发。其中三起事件发生在内镜切除术后,并且发生在手术后一年内。

结论: 内镜下切除纤维上皮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它是微创的,应该被认为是内镜治疗的金标准。我们建议3个月后通过CT和IVP进行随访成像,1年后进行超声检查以检测晚期并发症。

4、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2003

首例“经皮顺行”激光切除息肉

图片

5例患者接受经皮或输尿管镜治疗肾盂或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

采用电切或钬激光切除术

平均随访时间为19.6个月(6 ~ 41个月)。

术后无输尿管狭窄、无复发

肾盂息肉

在经皮手术开始时,进行膀胱镜检查和逆行肾盂造影以定位输尿管导管在收集系统中的位置。患者俯卧,选择上极或中极建立经皮通道,扩张至30F。用肾镜切除纤维上皮息肉的茎,并使用带有细钢丝环的切除镜将茎从肾盂侧壁完全切除。然后使用活检钳以碎片的方式移除。

经皮顺行处理输尿管的息肉

沿导丝,经皮顺行放置12/14F输尿管鞘。使用软镜+钬激光切除输尿管息肉。频率通常设置在5到10 Hz之间,功率为10到15 W使用网篮取出标本。在手术结束时,放置6F支架,然后放置肾造瘘管。

逆行处理输尿管息肉

输尿管镜检查联合钬激光切除息肉,采用小口径(7.5F)硬或软镜。

我们输尿管镜下治疗纤维上皮息肉的标准技术包括:放置安全导丝,输尿管镜下直视下钬激光切除。为了获得清晰的输尿管镜视野,适当使用连续和/或间歇手动冲洗。必要时使用网篮取出标本。在手术结束时放置6F输尿管支架6周

然而,输尿管镜切除对于长息肉的患者是困难的。

这种困难通常是由于有带蒂的病变体的阻碍而无法到达茎的基部,病变体通常可以悬挂在下方几厘米并占据整个输尿管管腔。视野可见性也可能很差,可用的工作空间很小,因此难以区分输尿管壁和息肉本身。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切除可能是相当危险的。为了完全切除病变,必须从其基部切断,并将基部充分电灼以防止复发。

经皮、顺行切除大的纤维上皮息肉,可以直接看到息肉的底部,并且一旦切除了息肉蒂,就可以很容易地切除息肉。

然而,必须谨慎,如果控制不当,钬激光仍会造成输尿管壁损伤。

钬激光切除可能是保守治疗纤维上皮息肉的首选模式。

但是,当怀疑为恶性肿瘤或内窥镜手术不可行时,可能需要进行输尿管节段切除术、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或肾输尿管切除术。


后记:
通过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和几篇由近及远的代表性文献和综述,大致了解了原发性息肉的前世今生
1、1932年,首次报道,近百年来,原发息肉的病因仍旧不明。可能与发育缺陷、慢性感染、慢性刺激、创伤、过敏因素、激素紊乱等有关
2、诊断方式,CT、IVP、超声,但准确率不高,镜检是金标准。
3、治疗方法:依据大小、数量、位置决定手术方式,传统开放、电灼、激光切除都可以,腹腔镜和机器人是最近几年的新主流方式
当本文编辑完准备发布的时候,病理结果出来了:
图片

经验分享||关于练字与健身
荐书系列II人求上进先读书
经验分享||新手如何搞定文献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