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90)第二次长沙会战(9)

 兰州家长 2024-12-31 发布于甘肃

26日黄昏,日军第6师团到达捞刀河畔,并以第23联队为右追击队,第45联队(欠第3大队)为中追击队,第13联队为左追击队,开始渡过捞刀河。

其中,第23联队的第3大队于26日20时开始夜袭对岸的151.1高地,并成功占领,第6师团各部随后开始渡过捞刀河。

该师团渡河的地方结果恰好是第74军第58师与后续第51师的结合部,第74军的情况遂变得危急起来。

随后,日军以第13联队攻击洞阳市的第51师,第45联队向浏阳河追击,第23联队向永安市的第58师进攻

第74军最后一个进入战地的是李天霞第51师。27日,该师在下午3点左右刚刚赶到指定位置李家港、枫江桥一带时,就与正在迂回攻击第58师的日军第6师团第232联队、山炮第2联队突然遭遇。

日军比第51师早到战场,以逸待劳,占领了大部分山头,山炮联队将大炮架在山上,向山下的51师官兵猛轰。

中国军队只得仰攻山上,苦战到黄昏,始终被日军火力压制,无法占领山头。

战至深夜,按照以往习惯,日军应该停止进攻,等待天亮。没想到,此时日军得到第4师团主力的增援,兵力火力都占有绝对优势,居然开展了大规模的夜战。

不下2万的日军从各个山头向山脚下第51师官兵据守的位置猛攻,激战到晚上8点,该师两个团被日军截成数段,师联系不到团,团联系不到营。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90)第二次长沙会战(9)

图片来自网络

师部参谋黄幼衡回忆道:

大家都在各自为战,我们几个参谋跟着师长,带着师部特务连,通讯连,向南跑到一个小山后面的民房中。

师长让特务连占领山头抵抗,同时让通讯连迅速恢复和各团的联系。

结果,通讯连用尽全力,只联系上第151团和153团,而这两个团的团长也各自仅仅掌握1个营在战斗。

情况危急,如果此时不撤退,恐怕天亮时候就要伤亡殆尽,李天霞顾不上向军长王耀武请示,立即命令:

各部立即突围。

命令下达后没多久,日军数百人冲至第51师师部附近,在很短时间内击溃了师部特务连,双方混战一场。后来,有人指责李天霞没有请示就撤退,属于临阵脱逃。

其实,李天霞做的完全正确,这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线将领正确的决断权。

说实话,如果这个命令迟下几个小时,第51师说不定就真的垮了,因为,日军第6师团一部和第4师团以一倍以上重兵猛击,他们刚到前线,立足未稳,没有摆开,仓促应战,如何能够顶住?

黄幼衡参谋回忆道:

当晚天阴没有月亮,一片漆黑,无法分清楚方向。师部被冲散后,我一个人背着公文包,拿着一把手枪,根本找不到其他人。

无奈之下,我爬上一个长满灌木的山头,想观察一下地形,谁晓得山下到处都是日军,能清楚听到他们讲话、吃饭、问口令的声音。

我一个人不敢下山,只得蹲在灌木中躲到天亮日出,等日军撤走以后,看清楚方向后才下山。

走了十多里,遇到一户人家,要了点吃的。随后,我把公文包连同文件一起烧了,向老乡问路。大路不敢走,只得沿着小路跑。

当时到处都是日军,我走了十多里,就被日军发现。我想向山上跑,但已经来不及,日军向我开枪了,两个日军士兵还追了过来。

我一咬牙,翻身冲下河沟,不顾一切的跳入浏阳河内,向河中潜水游去。这两个日本兵用步枪对我连打了几枪,见我没有浮起来,认为我已经中弹死了,就没有再打。

我游上对岸,顾不上鞋子已经掉了,爬上岸就狂奔。随后又走了一天一夜,才遇到51师大部队。

好在李天霞师长撤退命令下达的早,我师伤亡虽大,好在突围期间编制尚存,团长营长连长很快互相联络成功,成建制突围,没有一个营被日军全歼。

就在51师连夜苦战,不敌日军撤退的时候,当天下午5时,根据情报的汇总,薛岳明白捞刀河战线已不可守,而且日军应该集结3个师团的重兵围歼,如果继续坚持,第74军必受重创甚至被歼灭。

消息很快传到重庆军委会,蒋介石震惊不已,日军为歼灭第74军竟放弃长沙,动用战斗力最强的三大精锐师团围攻,为抗战首次。

作为中国军队五大主力之首,如果被歼灭甚至被全歼,将给抗战造成极负面影响。

薛岳当机立断,令该军撤出战斗,东向洞阳市、横江至浏阳河南岸转移,准备侧击日军。

可以说,薛岳这个命令下的虽然稍晚了一点,仍很及时,而日军也预计到第74军可能会后撤,所以他们一改不夜战的传统。

27日晨,第45联队以第1大队为前卫,向石子湾南侧的捞刀河畔展开进攻;第1大队以3个中队并列,向中国军队阵地渡河。

突然,原本沉寂的中国军队阵地突然像觉醒了一样,密集的弹雨袭来,还有很多斜射,侧射,日军一下子出现了很多死伤者。

同时,第2大队向枫浆桥北侧的中国军队阵地展开力攻,正午当面第58师开始崩溃,第1大队也攻占了捞刀河对岸并击破了中国军队的反扑。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90)第二次长沙会战(9)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准备攻击的日军官兵 图片来自网络

第13联队也于27日5时以第3大队为前卫,突袭洞阳市,第51师防守官兵被突然袭击搞得晕头转向,很快溃退……

随着第6师团近8个步兵大队加入战斗,战局瞬间逆转,第74军全线动摇。

日军第3师团第34联队在153.3高地惨烈的战斗后继续前进,于27日拂晓渡过捞刀河,遂继续向前追击;其中第1中队于26日就渡过捞刀河,截断中国军队的退路……

第18联队以师团司令部要来第8中队(第6中队,第8中队于26日黄昏被配属于师团司令部),配属于第1大队,向147高地进攻,在迫击炮弹幕掩护下,经苦战终于突破,于27日5时占领该高地。

同时,第2大队(以第7中队为基干)于8时30分对中国军队据守的156高地进攻,日军以山炮为掩护,以手榴弹和肉弹攻击,反复争夺阵地,终于占领并确保156高地,日军失去了第7中队长以下中队军官,第7中队也伤亡60余人。

眼见战局极为恶劣,27日下午,王耀武下令各部连夜突围,如果整军无法突出去,立即分散为团撤退。

第58师以一部掩护,余部立即撤退,师长廖龄奇让张灵甫率部殿后,放弃永安市,集中主力撕出一个缺口,全军突围出去,此时该师已经伤亡严重,接近半数。

而最前方的第57师更遭受两个师团主力夹击,极为不利,奉命放弃阵地,各部一边混战,一边撤退。阿南惟几发现后,立即下令各部追击。

王耀武那边刚把突围命令传达下去,军部就遭到日军的袭击。

27日下午,日军从春华山西侧翼突破后。第57师和第58师被日军分割包围。

原与军部布防在同一方向的第51师遭到日军猛烈攻击,为防止被日军分割擅自向58师靠拢收缩后撤,两个师之间出现一个大豁口,这样一来,把驻扎黄花铺的王耀武第74军军部暴露在日军面前。

激战中,军部特务营被打散,王王耀武的卫士排,为掩护军长拼死苦战。打到最后,卫士排除排长外,全部战死。

王耀武与长官部派去联络的中将高参沈久成(贵州遵义人)带着军部的参谋们登山躲避。

日军冲过来后,发现多处受伤的排长抱着机枪,孤身伏在土坑里动弹不得,而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其实,王耀武就在十几米外的有密草遮蔽的沟壑里。

日军将腿部被射穿的排长架起来,询问王耀武的去向:

说出王军长的下落,给你大大的这个(做出钞票的手势);不说,掉脑袋。

这个排长满脸血污,一言不发。日军一个中队长见他不说,将明晃晃的武士刀架在排长脖子上,恶狠狠的又说:

不说,马上掉脑袋!

这个排长还是一个字都不说,甚至连头都转向另一边,日军中队长见状,骂了一句,然后手起刀落,排长人头落下,鲜血喷溅出几米远。

王耀武看到了这个场面,心痛不已,却没有办法,他身边只剩几个人有枪,日军随后即沿林外大道向株州前进,王耀武调过头来朝相反的浏阳方向跑去,逃过一劫!

牺牲的卫士排长是王耀武的山东老乡,从淞沪抗战时就跟着他,南昌会战后被提拔为排长。

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90)第二次长沙会战(9)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的日军坦克 图片来自网络

第74军虽然大部摆脱日军,但日军却紧追不舍。28、29日,各部在转进途中先后遭到第6和第40师团各一部围攻,受到严重损失,到10月1日才赶到浏阳河一线。而后,又奉命开赴醴陵集合。

此战,第74军伤亡不轻,廖龄奇的第58师伤亡最大,有55%,第57师伤亡40%,而51师由于撤退较早,伤亡比较轻微。

这场战斗是一场遭遇战,是中日双方中坚兵团的一场大战。

由于战略失误,导致第74军与日军作战时兵员配置极不合理,第57师、第58师主力对付第3师团的6个大队,给了日军不小伤亡。

但是,第6师团的8个大队面对的仅仅是第51师主力与第58师一部,而第51师甚至没有完全做好战斗准备,导致第74军被第6师团拦腰劈成两截,随后全面崩盘。

总之,这是一场惨烈,中国军队勇猛顽强但有点不尽如人意的战斗。

第58师师长廖龄奇在率领部队撤退突围成功后,由于对王耀武军长指挥不满,将全师的指挥权交给副师长张灵甫,自己则继续跑回老家祁阳探亲去了。

廖龄奇战前就请假去了祁阳,新婚媳妇也留在那里,所以,他自认为回去也没什么。关键是,战场上岂容你不说一声就擅自脱离队伍?

第74军军长王耀武发现廖龄奇突然离开队伍,而此时会战并没有结束,薛岳命令74军开赴长沙一线准备作战,第51师和57师先后又和日军交手,而58师由于师长不在,所以开拔较慢。

王耀武将此事告知薛岳,薛岳又上报给蒋介石,蒋介石知道后勃然大怒:

带兵的将领在这种时候扔下部队,叫做什么?叫做临阵脱逃,该杀!

会战结束后,蒋介石亲自赶赴长沙检讨会战,师长以上军官必须参加。他肯定了51师和57师艰苦作战,对58师的苦战也给予肯定,但对于师长莫名其妙脱离部队极为不满,破口大骂。

廖龄奇是个军人,不懂政治。被骂以后,自恃是蒋介石的嫡系,休会的时候径去找蒋介石评理。

蒋介石本来正在考虑怎么处理此事,廖龄奇却不识相地闯进门来喊冤,正撞在枪口上。

蒋生气的问到:

就算王耀武和薛岳混蛋,你就能丢下在打仗的队伍不管,自己跑回家去吗?

廖龄奇还要强辩,蒋介石怒喝:“滚蛋” ,起身准备去会场。

廖龄奇真是糊涂透顶,居然不辨颜色,跟在其身后追着喊了十几声“报告” ,震怒的蒋介石当场命宪兵团长将廖龄奇扣押起来。

随后,蒋介石亲下手令:

58师师长廖龄奇临阵脱逃,著予枪决。

大会秘书长贺耀祖,有意救廖,将手令暂时压下,拟俟蒋息怒后,再为设法。但是,蒋介石在第二天追问命令有没有执行,贺耀祖只得将命令下发。

据行刑的宪兵第18团团长的报告, 廖龄奇在临刑前留下三份遗书,一份致其母处理家事,一份嘱其新婚之妻改嫁,一份致其表弟,嘱结算师部账目。

并要求将这三份信函抄呈蒋介石审阅,表示他至死仍对校长忠诚。

枪毙了廖龄奇,蒋介石念他之前为国家做出不少贡献,还是命令给予他的家属阵亡军官的待遇,这也是所谓的祸不及妻儿。

于是,副师长张灵甫就继任了58师师长职务。

廖龄奇的家属后来一直鸣冤叫屈,不过,在会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作为高级将领,扔下队伍自己乱走,放在哪个国家也是死罪。如果在古代,恐怕都要满门抄斩的!

据说,廖龄奇和王耀武有一定的矛盾,其实王耀武的人缘颇好,又是谁都不得罪的那种。

第74军尽管伤亡近半,但是骨架都在,会战结束后,第74军撤至新余、分宜等地休整。

紧接着,全军率先换装了美式新装备,各师配备了远程火炮团,各团配备了Pak36战防炮及75MM克虏伯山炮营,营连配备了20MM麦德森机关炮和20式迫击炮,士兵配置了清一色的M3冲锋枪、汤姆逊冲锋枪及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等美式枪械。

此时,第74军火力配制在中央军中是为数不多最先进的美械军,除了没有空中优势外,陆战武器装备上毫不逊色日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