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诗词学会锄月山房之行,众别后见某发屏中五字,感而有作 云深山莽莽,湖阔看如盆。 照竹流光短,知时落叶繁。 虚窗惟满月,残酒尚余温。 涕泪屏中字,风寒早闭门。 山房居绝句四首选二 禽鸣因雨过,水静觉湖清。 黄叶夕阳树,枯枝折落声。 雾似雨绵绵,月如眉淡淡。 山影到湖心,随波吹上岸。 山房居 非是桃源非幻境,此中一日胜如年。 冰凌未化清溪里,红蕾初开老树前。 窗上暖阳阶上雪,来时短袖去时棉。 风光四序同框摄,背景还为洞口船。 纪念白采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余因俗务未能参加,依会长三元韵凑句以释怀 或随心事远城关,君绝俗而吾赋闲。 回首时伤昂首事,少年红变老年斑。 江湖十载文章气,羸疾一声天地间。 更有后昆能续笔,愿携枯笔到荷山。 ![]() 山房居之客至 日暖风和小雪天,近山近水两能全。 风痕湖面书成字,人语廊前散入烟。 得食禽鸣如劝酒,横枝花放好开筵。 真耶此也竹林会,讨把君诗做对联。 注:作于癸卯小雪节气日。 春行四首选二 参差三两屋,四面绿无涯。 寂寂千年树,生辉党建牌。 檐飞百丈云,榴开三五朵。 雏莺绿上飞,红坠清明果。 湖上见记 白墙黛瓦云中屋,隔水琉璃是近邻。 犬向行舟吠还怯,篱园走出百龄人。 建华春景 雾比缟纱白有余,鹤飞林表看还虚。 褐衣桥下躬身过,原是人捕上水鱼。 ![]() 山房居绝句二首 行穿夹克坐添绒,残雪才消二月风。 窗隐横枝花一本,梅红遥对小桃红。 瓶插一枝红未开,强将桃蕊说成梅。 春风宝马胭脂客,原自瑞州城里来。 ![]() 为省诗词学会“诗旅高安,采风荷岭”活动作三首选二 荷风阵阵柳斜斜,村道穿行宝马车。 枫树岭传留御迹,闾门犹种洛阳花。 风动人怀檐挂霞,琉璃栉比不相差。 旧时十户中人赋,今在筠州百姓家。 甲辰初见军旅作家罗光辉 纹同沟壑驻君颜,似述枪林弹雨间。 吐罢香烟舒块垒,东南一指说台湾。 游葛仙山诗三首 云散万山明,云来山更青。 雨不碍云起,风吹云亦生。 山清山远山更明,决眦山山如入镜。 原非真我眼朦胧,此山能医我眼病。 雨霁万山明,云驻如船泊。 瀑声东复西,望处青和白。 那寺那凉亭,飞檐飞到额。 此景竟如何,问羞黄山客。 ![]() 山房居绝句 松气盈门睡不醒,一声禽语隔窗听。 烟生湖面花消树,树树朦胧雨未停。 山房居二首选一 不见凉亭不见湾,道旁树在水中间。 禽飞云脚鸣残雨,舟过湖堤系半山。 草杂欺蔬犹待拔,妻频劝我不须蛮。 晚晴且学渔人去,不管柴门关未关。 ![]() 夜登碧落山 脚底霓光襟底风,满山春气市声隆。 楼高铺向天边尽,梅放悬于阁顶红。 月色渐分双厦外,唐装行在百花中。 穿城锦水江潮涨,的似龙吟听不穷。 注:为建国75周年作。 ![]() 建华秋晚二首 水退湖山树有痕,舟从碧影出云根。 樵翁歇脚长松下,牛背西阳鸟向村。 树下小舟斜复横,乱云翻涌似临兵。 泥痕落叶琉璃瓦,暮鸟苍山雨后声。 建华道中 伸手可扪云,万山如走马。 倏尔半峰腰,转眼过湖坝。 牛耕古道边,花落蔷薇架。 梯田铺满金,铺到夕阳下。 就读灰埠中学期间,班主任王老师“人须正气,方有底气”“人不止吃粮食活着”等言传,吾至今记之,守之。虽于今不适时宜,纵有误,不悔也。甲辰教师节过灰埠中学,勾起回忆,现狂言以释怀。 曾指曹坊劲节枝,因人教导忆当时。 真无城府言无忌,少一根筋梦一痴。 只手翻云难覆雨,群书贮腹可疗饥。 精神胜利终成法,学得阿Q自不悲。 注:灰埠中学驻地为曹坊山。 甲辰中秋前夜作 屋横影在水,风动似船浮。 星散万山里,月升孤树头。 他乡成故地,明日又中秋。 齿落蔬堪咽,隔餐粥未馊。 做客山家 行舟湖上好听风,尽管林深路已通。 半亩坪前三合院,千年树下百龄翁。 花开清气疏篱外,鹤立丹霞碧嶂中。 应是山家知礼节,主人迎客犬随同。 ![]() 山房居之闲坐 日远已无鸿雁过,窗闲时有鹧鸪啼。 催眠法是翻诗集,解闷方为理菜畦。 酒瘾偶同烟瘾发,情商更比智商低。 山阴送影长浮院,一树暮云沉向西。 山房居之秋夜 黄叶侵檐落,秋风到敝庐。 禽声催暮色,山月冷诗书。 腹饱方能睡,发稀不用梳。 南柯五更梦,梦里半生余。 建华林场场部深秋 幽音杳渺白云低,断壁空堂废旧题。 野柿无风犹自落,一鸥惊起蓼花溪。 ![]() 大吉顶望八景镇区 一树山枫几度秋,经霜胜火对层楼。 蜂随客舞嬉同稚,云化霞飞信是鸥。 黄瓦高低连碧瓦,人流去往接车流。 或猜司戊立其意,问鼎陶瓷五大洲。 山行二首 黄叶秋风路,鸡声半岭楼。 疏篱香橘院,碧水夕阳鸥。 水退湖还阔,峰高云阻拦。 牛声山色里,废宅夕阳残。 戏赠廖检益生兄 大吉擎威鼎,一鸥向紫云。 风流花尚在,日暖酒微醺。 初识寻常宴,旋知八九分。 君家藏古意,还说杜司勋。 注:“古意”为益生兄对其妻之雅称。 过八景镇礼港村 路净湖宽曲巷深,新楼老屋对遥岑。 民因盛世善歌舞,石勒新题证古今。 族寺游人高阁外,酒旗忠字戏台心。 光辉岁月前朝事,终有遗痕或可寻。 甲辰初冬,湖水渐退,然书院遗址仅露一丘,重寻有吟二首 揭地掀天争上游,筑成坝解万民忧。 丰功未灭传青史,残址犹存剩石头。 云态万般尘世事,湖光一抹夕阳鸥。 桂岩书院今何在,朗朗诗声纸上留。 岩在花香桂未颓,残碑却做钓鱼台。 苍松不老侵云叶,古道曾经济国才。 拾得唐瓷将字辩,坐怜山色看云开。 应桥车马今何所,唯见沧浪拍岸来。 刈茅老妪歌 山苍苍,湖渺渺,雾乱湖山天欲晓。 山中有树叶初黄,坳里芭茅间红蓼。 红蓼花参差,芭茅枝袅袅。 忽闻窸窣声,有妪出林表。 妪见有人似无人,自捆芭茅抗向身。 我惊老妪近七旬,独刈芭茅在清晨。 芭茅叶如锯,枝生五色絮。 茅锯易伤手,枝絮可做帚。 某已发疏眼亦枯,生来皮糙骨还粗。 虽成癖也并成奴,纵使异路误钓途。 过松坂,避柴荆,为护芭茅不折偏向远路行。怜妪步蹒跚,怜妪险过溪桥强过坑。怜妪年已高,怜妪为护芭茅周全背前倾。呜呼!真耶人间路无半尺平。 摄影:付春花 ![]() |
|
来自: 120035948@q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