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大智慧:一静、二平、三忍、四让、五淡

 浮生不过梦一场 2025-01-03 发布于广西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为人、处事、修身皆有其独特的章法。这些智慧不仅蕴含在浩瀚的古籍之中,更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与行为。一静、二平、三忍、四让、五淡,这五个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词语,道尽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精髓。


 一静:心静如水,智慧自生


《道德经》有云:“清静为天下正。”人生如水,唯有静,方能沉淀下来,洞察世间万物。万事静中求,人亦须从静上下功夫。一切智慧与美德,无不从清净的心中流淌而出。烦躁的心,如同污浊的水,混沌不清,难以明辨是非。世事变化无常,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皆需我们用心体会。心态好的人,心静如水,即便天大的事压在心头,也能举重若轻;而心态不好的人,则容易烦躁不安,芝麻大的小事也能搅扰得寝食难安。这正是《道德经》所强调的:好心态,源于清静心。心态守静,方能吸引好事纷至沓来。


 二平:平常心是道,淡泊名利


平,是平淡、是平衡,更是一颗平常心。《庄子》中的白天鹅与黑乌鸦之比喻,道出了平常心的真谛:天鹅的白与乌鸦的黑,皆出于本然,无需苛求。守住平常心,便是面对他人不攀比,面对自己不苛求。《菜根谭》有云:“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世味有浓淡,而我无欣厌。”世间总有不平事,愤怒与抱怨只会损伤身心,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总是交替出现,却又大致平衡。心若不平,世间万物皆会跟着烦乱;心若放平,不执着、不着急,安安稳稳的幸福感便会随之而来。正如王小波所言:“人生在世,会遇到好事,也会遇上坏事。好事承担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三忍:忍一时风平浪静


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时有发生,忍便成为了我们的一种选择。忍多了,习惯了,内心便归于平静。忍,是大人的气量,是君子的根本。《百忍歌》中说:“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腹里能撑船。”要想成事,必须有过人的肚量。《道德经》有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能包容一切,方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方能行事周全。符合“道”的规律,方能长长久久,免于危险。


四让:让一步,宽一分


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曾先后高中进士,张家第三代张若霭又高中探花。张廷玉却主动请旨让出探花席位,皇帝虽未应允,但张廷玉的谦让之心却赢得了皇帝的敬重与感动,张氏一族也因此得到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重用。俗话说:“让一步,宽一分。”待人接物,应以宽厚为怀。因为让一步,就是为日后进一步做准备。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让出一点余地给他人,避免争先恐后导致的危险。一个人的名望、地位并非无可替代,唯有谦让的气度,别人无法模仿。宁吃小亏,不惹大怨,这才是长久的处世之道。


 五淡:繁华难得久,平淡方为真


弘一大师晚年隐居,生活简朴,吃饭时桌上只有一碟咸菜,饭后一杯白开水。有人问:“只吃咸菜,不觉得咸吗?”大师答:“咸有咸的滋味。”又问:“只喝白开水,不觉得淡吗?”大师笑曰:“淡有淡的滋味。”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虽美味,但吃多了也会腻;粗茶淡饭,反而最益于身体,也最耐吃。人们往往忽视平淡,却追逐刺激与繁华,却不知繁华难得久,平淡才是真。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越是看得淡,心就越平静,越能找到最踏实的幸福。


结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是做什么事,修身都排在第一位。因为只有人心修炼好了,事情才有可能顺利。世间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的问题。心若通达敞亮,就没有过不去的事。人生下半场,愿你我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一静、二平、三忍、四让、五淡,从容自洽,过好此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