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创作中的蒙太奇手法
2025-01-07 | 阅:  转:  |  分享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创作中的蒙太奇手法

对于小说中是否存在着蒙太奇,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著名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分析了普希金和达芬奇的作品之后,认为文学、戏剧、绘画中“存在着蒙太奇”。同时,他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吠”和“鸣”等中国汉字结构之后,惊喜地写道:“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

由此可见,爱森斯坦是从文学、绘画以及东方文学中为蒙太奇追根溯源,由此告诉人们:蒙太奇所遵循的基本视觉感受规律是许多艺术所共有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不论小说也好,绘画也好,电影也好,都必然遵循人们认识世界的自然特性,这种共性便出现在了不同的艺术中—小说、绘画、电影等,所以小说中存在着蒙太奇并不足为奇。

其实,早在电影产生之前,蒙太奇思维早有了。在传统文学中,画面意境空灵跳跃的中国古典诗歌就很富有电影意味。如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寥寥数语的小令正是绝妙的蒙太奇。

小说中的蒙太奇更是比比皆是。如普希金的《黑桃皇后》中描写葛尔曼的一段:“晚上十点钟,葛尔曼站在伯爵夫人的房前,以后不时有探寻晚归乘客的马车夫驾着马车驶过,他站在寒风中终于看见裹在貂皮大衣里的伯爵夫人乘车而去。天黑了,他在屋外徘徊,最后走在街灯底下,两眼凝视手表上的指针,等待剩下的几分钟过去。”这个场面的描写,一共用了街道的全景、中景、葛尔曼的特写、夫人房子的全景等七个“镜头”,而正是这七个镜头组成了这段文字中的蒙太奇场面。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译音)在电影中就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简言之,便是剪辑和组合。小说蒙太奇其实就是“文章中的句法和章法”,也就是小说的结构法。整个小说要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都要有结构,这就是小说蒙太奇。

一、什么是“延迟”

一般来讲,小说中的技巧性蒙太奇分为三大类:叙事蒙太奇,思维蒙太奇,节奏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是最基本的小说蒙太奇形式,在传统小说中最常见。叙事蒙太奇虽然简单,但却可以认为是正宗的小说蒙太奇。由于叙事蒙太奇的连接方法各有不同,所以在叙事蒙太奇这个行列式中又有许多行列,例如“叫板式连接方法”或“呼应式连接方法”,它的小节、段落之间的连接,基本上就是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前后次序安排的,它很符合中国人的欣赏心理,在我国传统型的小说中俯拾即是。可以说它是最“原始”(指产生年代早)、最基本、最简单的小说蒙太奇。

另外还有“反叫板式连接”“(“错觉式连接”)、“相似式连接”、“对话式连接”、“人物式蒙太奇”、“音响式蒙太奇”、“细节式蒙太奇”、“交替式蒙太奇”等多种蒙太奇手法。

叙事蒙太奇行列式中,除“叫板式蒙太奇”这个行列之外,其它行列则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静态叙述手法,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真实感和美学魅力。它开始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直线延续的传统观念,寻找新的时空关系的表现手法。

例如80年代著名小说《人到中年》第三章运用了“音响式蒙太奇”的手法,利用裴多菲的诗作为画外音,连接了好几个场面,充分映证了叙事蒙太奇的美学价值在于对小说时空观念的发展与探索。

思维蒙太奇

思维蒙太奇这种小说蒙太奇,比起前者来更具有外在技巧性。它不仅有着一定的叙事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起着一种理性作用,即内部分析作用。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在甲板上的天蓬下》中有一个触目惊心的场面:为了开心,富人将金币扔进了鲨鱼出没的海中;穷孩子为了得到金币,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大海企图得到金币,不幸被鲨鱼吞食。“将金币扔进了鲨鱼出没的海中”、“穷孩子被鲨鱼吞食”这两个情节已不再是画面的简单积累,它对读者情绪上的感染力,就是依据“1+1>2”的蒙太奇法则,即爱森斯坦所说的“不是两数的和而更像两数之积了。”这是典型的“对比蒙太奇”;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则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连接的方法,整个小说从头到尾始终平行,交叉地分别写安娜和列文,表面上看似不大相干,其实它们却有着内在联系;《静静的顿河》卷八第十七章写阿克西尼娅的下葬:“他(麦列霍夫)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把自己的阿克西尼娅埋葬了……他好像是从一场恶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看见自己头顶上是一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太阳。”“黑色的天空”和“耀眼的黑太阳”产生了“隐喻蒙太奇”,暗示出了麦列霍夫此时黯淡的心情和他此时此刻的处境,产生了明确而普遍的思想意义;“声画蒙太奇”,即把各自独立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声音与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按照一定的意图同步同位,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寓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罗尔多夫与爱玛在市政大厅窗下倾诉爱情,却不时有附近市场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话插入:罗尔多夫握住爱玛的手,窗外却响起市场主席的声音:“为了推广农作物的成绩……”罗尔多夫说:“我第一次到你家来时……”主席:“奖给甘刚浦瓦的毕塞先生……”罗尔多夫继续对爱玛说“我会想到竟能陪伴你吗?”室外又插入主席的高呼声“七十法郎!”一边(楼上窗前)是卿卿我我的情人幽会,一边(楼下广场)是发放公牛奖、种猪奖的嘈杂场面。画面和声音的矛盾,造成戏谑意味的场面,福楼拜像是一个熟练的电影导演一样,编织了一组罗尔多夫与爱玛的爱情大大贬值的“声画蒙太奇”。

思维蒙太奇的美学价值在于它通过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不同的场面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结合使得读者由外部的技巧进入到内部的分析和理解之中。

节奏蒙太奇

朱光潜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节奏:“艺术反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在诗、乐、舞三者艺术,则为高低、长短、急徐相呼应。”可见他认为艺术节奏是一种变化、一种运动。在小说中,节奏主要是指情节的运动,情绪变化的规律性。

节奏蒙太奇,是通过剪辑组合而产生的、外部的、形式上的节奏。它是指情节的发展结构的规律,人们情绪的起伏升降以及笼罩在情节、各个场面、氛围上的张弛抑扬。它虽属外部节奏,但却能促进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速度,加深小说内涵体现出的力度。

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著名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作者对作品蒙太奇的把握,着重于整体的构思,运用小说中的节奏蒙太奇,使作品不仅具有了力度,而且富有变化。小说一开始介绍几个女兵,描述了一群活泼可爱、富于幻象的姑娘,并且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段叙述是舒缓而缓慢的。而战争一爆发,情节急转之下,节奏突然加快,读者的心也随着节奏的加快而紧张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节奏的变化和对比,营造出了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完全不同的气氛,激发了读者对生活的信念和热情,也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节奏美。

小说蒙太奇节奏的美学价值在于通过这样的变化,激起读者的高度兴奋,通过这个途径,诱发读者的欣赏欲望。

最初的小说蒙太奇谨遵自然,直线式地进行叙述,写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局;写人物,从少年、成年到老年,遇到花开两朵时,便各表一枝。

然而,一切艺术总是在力图摆脱自然又力图逼肖自然。小说蒙太奇当然要从自然时序中释放出来,这是小说家能动地处理现实内容的需要。于是,小说蒙太奇开始发展了(这时才可以称得上是小说蒙太奇),主要表现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中,难怪爱森斯坦把电影蒙太奇说成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赐予,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普希金的《黑桃皇后》等。这时电影还没有产生,因此,作者运用蒙太奇基本属于无意而为之。这时小说中表现出的蒙太奇,仍然是简单、朴素的,它与最原始的小说蒙太奇相比,已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了。

本世纪初,电影诞生了,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电影理论的成熟,它开始对小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作者将电影中很快发展起来的蒙太奇技巧有意无意的借鉴到小说中。由于科技革命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很大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于过去那种程式化的小说组接方法,在这种背景下,比较注意技巧性的小说蒙太奇便应运而生了。

电影的产生不愧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而积极向其它艺术吸取有益的东西正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于是许多小说开始有意地向电影吸取营养。也有些作家往往在写作时就考虑到未来的改编可能,所以十分注意在叙事方式、结构上符合电影表现的要求。电影的发展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

当我们在看到一般技巧蒙太奇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于是,随着电影中出现长镜头的同时,小说中也出现了这种技巧,即镜头内部蒙太奇,它不仅是生活化和真实性的特点,而且具有叙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如《静静的顿河》中写阿克西尼娅下葬一场“黑色的天空”和“耀眼的黑太阳”和麦列霍夫形成“镜头内部蒙太奇”,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男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样的描写,避免了小说的不连续性、跳跃过大以及人工的痕迹,使人感到更自然、贴切,达到了没有技巧的技巧之境地。

上面所涉及的都是一般技巧性蒙太奇,属于表现美学的范畴。而在上世纪70年代,小说蒙太奇开始由一般技巧上升为完整的艺术构思,即“整体构思蒙太奇”,其代表作品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在小说中向读者展示了两个不同的时空:“第一时空”是小说的主时空,描写准尉和几个红军女战士与十六名德寇特种兵的殊死战斗;“第二时空”则相反,写红军女战士过去的美好生活。整个小说采用的是“无技巧的剪辑的手法”,整个小说实际上就是这两个时空的对比描写,从而使编导对战争的诅咒和憎恶,通过对生活的美好和战争的残酷这种强烈的对比完成了。“对比蒙太奇”这种一般的技巧在小说中上升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

小说蒙太奇也由此完成了其质的飞跃。

献花(0)
+1
(本文系知识海洋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