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五个致命问题,很难解决。 一、不从内部找原因,把中医的衰败归罪于资本的打压。改开五十年,资本始终在逐利,从来没有打压过为它创造利润的行业。反而是劣币驱逐良币,造成一些有本事但不会来事的人被迫远渡重洋,去国外讨生活。厉害的中医,资本不会打压,而是会重金挖走,同仁堂的老药工就是例子,日本人挖走为他们创造利润,而不是雪藏,打压中医药。 二、热衷内斗,不团结。除了骂西医、骂资本打压中医的时候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其它时候,中医不是相互攻击,就是在吹牛逼。经方攻击时方,伤寒攻击温病,民间攻击院校。除了张仲景、叶天士,历代中医名家都逃不了被骂的命运。叶天士号称天医星下凡,徐灵胎号称武曲星再世。清代著名诗人,中医粉袁枚评价徐灵胎:“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凡星经、地治、九宫、音律,以至舞刀夺朔,勾卒,赢越之法,糜不宣究,而尤擅医术”。叶天士对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阴阳,文武全才的同行评价是:“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太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直到叶天士看了《外台秘要》后才说:“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可知学问无穷,不可轻量也”。从这段一时瑜亮的千古佳话中可以看出,中医相轻的毛病由来已久,实乃痼疾。以叶天士之大才都会误判,更别提我们这些普通人了。中医不是真理,可以批评,但要立足学术,不要人身攻击。 三、不自量力。这个毛病主要体现在中医爱好者和民间医生。这些人连个执业医师证都考不上,但一张嘴就是高手在民间,古代就不用考证。我们先不说古代考证有多难,网上就有宋代的试卷,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会不会一道题?我们从“秀才学医,笼中抓鸡”谈起,中医难学还是易学。古代读书人少,能考中秀才的更少!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七次,曾国藩考了七次,我们扪心自问,比曾国藩的水平高多少?明清两朝都是二百多年历史,明朝共录取秀才六十万,清朝共录取秀才四十六万,平均每年二千人左右,比现在考985大学和公务员难多了。做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不能再降低门槛,培养赤脚医生,而是提高门槛,培养高水平的医生。 四、拒绝科学。我以前就有这毛病,认为中医高于科学,属于哲学范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变了认知。中医就是一门治病的技术,治不好病,吹得天花乱坠也没有任何作用。中医应该最不怕双盲试验,别说我们有悬丝诊脉的绝技,很多人用祖传的脉法可以号出生男生女。就是在二十名成年女性中号出怀孕的几位,也能把西医和中医黑的脸打的叭叭乱响。再比如那些信徒成千上万的大门派,完全可以把患者按九种体质分类之后,用双盲法证实中医的正确。为什么不这么干呢?为什么中医不能会诊呢?为什么不能形成共识呢? 五、不信中医者不治。中医知道说信则灵不好听,无形中使自己与街边打卦算命者为伍。所以中医六不治中有一条,不信中医者不治。以前的人文化水平较低,看不出里面的猫腻,现在平均大学水平了,应该知道其中的漏洞。看过医学论文的都知道,为了证明自己的处方或药物有效,都要设立一个对照组。对照组是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的安慰剂,只要告诉患者给他用的是新药,就有一部分人有效,这就是心理作用。如果只给相信中医的人治,怎么证明不是安慰剂效应? 中医不能搞信则灵!只有不信也灵才能证伪!临床久了会发现,患者介绍过来的最相信自己。你说怎么治就怎么治,你说治多久就治多久,无条件服从。最不信自己的是亲人,越亲近的人越不信自己。因为陌生人听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亲人听的都是走麦城。只有把身边人也治成粉丝,才能算成功。前些年我老婆月经不调,不让我治,非要找妇科专家。专家一听我是医生,挺给面子,还给免了一些费用。但是,吃雌激素的副作用太厉害,撤不了药,减到一定剂量就大出血。实在没办法,老婆才让我治,几副药下去就止了血。没有什么秘方,就是教材上的处方。从此以后,我让喝中药就喝中药,我让针灸就针灸,再不提找专家的事了。 想发扬中医中药,一不能靠政策,二不能靠保护,只能靠不断提升技术!你能解决大家的问题,不用宣传,大家自然相信。你解决不了问题,就是把西医全部赶出中国,照样没人信你。不信去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几个是靠自己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