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喜欢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一个人,心平气和,福气就来了;心乱了,一切就都乱了。 所以真正有福气的人,都不瞎忙、不着急、不慌乱,只是紧守内心的一份从容与笃定。 人到中年,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这便是余生最好的修行。 01 不瞎忙 《道德经》中有言:“无为而无不为。” 不进行无谓的行动,就能无所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最快的消耗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不断地盲目忙碌。 一位商人因工作压力巨大,决定去海边放松。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渔夫,并询问渔夫的日常活动。 渔夫回答说:“我每天早晨和妻子共进早餐,然后出海捕鱼,捕够后就回家休息,晚上再和妻子一起在海边散步。” 商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捕更多的鱼呢?” 渔夫好奇地反问原因。 商人解释说:“这样你就能赚更多的钱,然后早点退休。” 渔夫问退休后要做什么,商人回答:“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比如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渔夫笑着说:“但我现在已经能做到这些,而且有更多的时间。” 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因为无尽的欲望而最终一无所有。 年轻时为了名利而忽视健康,年老时才意识到健康才是幸福的根本。 工作时为了事业而忽略家庭,到了晚年才懂得亲情的珍贵。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 人到老年,应该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同等重要。 拒绝无目的的忙碌,是余生的首要任务。 明确自己的追求,学会选择,懂得休息,当你为生活留出空间时,生活自然会回报你美好的风景。 02 不着急 古语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万事开头难,贵在循序渐进,最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曾经有一个贫穷的村庄,以制作腌菜而闻名。 由于遵循传统的制作工艺,腌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晾晒,因此品质上乘。 一位商人途径此地,品尝后决定下大批量的长期订单。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有人为了迅速获利,放弃了耗时的晾晒过程,改用火烤来加速制作,其他人见此也纷纷效仿。 不久,商人发现腌菜的品质大不如前,便要求恢复传统工艺。 但有些人仍然心存侥幸,商人发现后,便取消了订单,村庄再次陷入了贫困。 孔子曾说:“欲速则不达。” 许多事情,越是急切,越是一味追求速度,就越难以成功。 这就像拔苗助长,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伤害到自己。 面对人生大事,我们应当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并不意味着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不急躁,不急于求成。 毕竟,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时机。 既然我们无法预知也无法改变,何不一边享受,一边接受,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展。 余生只需做好事,尽管努力,要相信,好事情总是需要经过磨练,只要耐心耕耘,你终将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人生。 03 不慌乱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才能让思路清晰。 反之,如果手忙脚乱,只会使思绪混乱,导致连续犯错。 在《人生之路》这部作品中,高加林在一家文化杂志社担任编辑。 某次,主编在会议中提到,由于订阅量下降,杂志社可能在几个月内就会倒闭。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人立刻陷入恐慌,有的人甚至开始考虑找新工作。 只有高加林迅速冷静下来,他首先调查了同行业的订阅情况,然后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最终发现互联网的兴起是导致纸质媒体订阅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于是,高加林向主编建议,开设杂志的官方网站,以便吸引更多读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杂志社成功扭亏为盈,高加林也因此获得了主编的赏识。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称心如意之事少之又少。 然而,我们无需惊慌失措,也不必过度焦虑。 惊慌只会让你错过身边的美好,焦虑只会让你错失机遇。 世间万事万物,即使不按我们的意愿发展,也一定有其内在的逻辑。 正所谓“拨云见日”,往往是因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了冷静,稳定了节奏。 古人云:“心静则万事宁,心乱则万事乱。”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越是从容不迫,越是拥有力量;越是心如止水,福报就越深厚。 未来的日子里,面对挑战不慌张,保持冷静,从容应对,坦然面对,人生自然会步入正轨,迎来转机。 有人说:“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过了今天,还会有明天。” 可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难以安住在当下。 要么急于摆脱当下的困境,要么迫切想要抓住远方的美好。 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便会知觉,无论今天过得有多难,它都会过去;无论未来还有多远,它总会到达。 所以不必慌张,也不必匆忙,请相信,当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把当下每一天都过好,福气和好运就一定会如约而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