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时代肖像画 ——权力、身份与美的追寻 文/陈年 ![]() ![]() ![]()
![]() ![]() 标题:抑斋曾叔祖八十五龄寿像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阮祖德(中国,16 世纪或 17 世纪早期) 时期:明朝(1368–1644 年) 日期:1561 年或 1621 年题款 文化:中国 媒介:立轴;绢本设色水墨 尺寸:画面:61 又 3/4 x 37 又 7/8 英寸(156.8 x 96.2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西摩基金,1959 年 藏品编号:59.49.1 描述:这幅肖像画是为庆祝画中人物八十五岁寿辰而作,题跋中表明此人是画家的曾叔祖抑斋。夫妻肖像有时会在丈夫的重要寿辰时绘制;在夫妻在世时,这些画作让家族得以庆祝,而在他们去世后,这些画像可用于祭祀供奉。这幅肖像中男子的特征描绘得十分出色——他的高颧骨、紧闭的双唇和温和的目光传达出一种善良和岁月沉淀的智慧。 ![]() 标题:抑斋曾叔祖夫人像 艺术家:阮祖德(中国人,16 世纪或 17 世纪早期) 时期:明朝(1368 - 1644 年) 年代:可追溯至 1561 年或 1620 年 文化:中国 媒介:挂轴;绢本设色 尺寸:图像:61 又 3/4 x 37 又 7/8 英寸(156.8 x 96.2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西摩基金,1959 年 藏品编号:59.49.2 描述:这幅优雅老妇人的画像展示了中国肖像画家如何通过人物的配饰来传达地位感。这位女士的财富体现在她的珠宝(金珍珠耳环和用金和翠鸟羽毛制成的华丽头饰)、她奢华的蓝色锦缎外袍和用金扣系在脖子上的白色内衣,以及搭在她椅子背上的红金织锦布上。她的家族地位进一步通过镶嵌着精心制作的饰板的官带和带有满洲鹤的大品阶徽章得以强调——这是最高级别文官的标志。由于女性没有资格担任政府职务,这些等级标志可能是从她父亲那里继承来的。 ![]() ![]() 标题:韩夫人方氏像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佚名 时期:中国,明朝(1368 - 1644 年) 媒介:挂轴,绢本设色 尺寸:绘画部分:130 x 78.3 厘米(51 又 3/16 x 30 又13/16 英寸) 收藏机构: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查尔斯·L·弗里尔捐赠 藏品编号:1915.112 ![]() 标题:乾隆帝及后妃图卷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1736 - 70 年代 艺术家:郎世宁(朱塞佩·卡斯蒂廖内)(意大利人,1688 - 1766 年)及其他人 (中国人) 时期:中国,清朝(1644 - 1911 年) 媒介:手卷;绢本设色 尺寸:整体:53.8 x 1154.5 厘米(21 又 3/16 x 454 又 1/2 英寸);仅绘画部分:53 x 688.3 厘米(20 又 7/8 x 271 英寸) 收藏机构: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约翰·L·塞弗伦斯基金 藏品编号:1969.31 描述:这幅肖像展现了 26 岁的乾隆皇帝,在他即位的第一年。他的肖像之后是皇后和十一位妃嫔的肖像。前三幅肖像由耶稣会(罗马天主教)传教士艺术家郎世宁绘制。 在乾隆时期,帝国版图扩张,江南在经济和文化繁荣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虽然南方地区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园林文化、艺术和特殊工艺的典范,但反过来,它也从北方的宫廷及其文化中获益并获得了新的刺激。 ![]() 标题:仙女图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黄山寿(中国,1855–1919) 时期:清代(1644–1911年) 日期:1882年 文化:中国 媒介:挂轴;纸本水墨彩绘 尺寸:36 7/8 x 17 1/4 英寸(93.7 x 43.8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罗伯特·哈特菲尔德·埃尔斯沃思(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纪念拉费恩·哈特菲尔德·埃尔斯沃思(La Ferne Hatfield Ellsworth)赠送,1986年 藏品编号:1986.267.87 ![]() 标题:钟文小像 艺术家:姜筠(中国,1847–1919) 时期:清朝(1644–1911) 日期:19 世纪 文化:中国 媒介:立轴;纸本设色水墨 尺寸:39 又 1/2 x 23 又 1/2 英寸(100.3 x 59.7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凯瑟琳·S·德雷尔遗赠,1952 年 藏品编号:52.177.8 ![]() 标题:梳妆台前的女子 艺术家:传为冷枚(中国,活跃于 1677 - 1742 年)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年) 年代:18 世纪 文化:中国 媒介:挂轴;绢本设色 尺寸:图像:66 又 13/16 × 37 又 3/16 英寸(169.7 × 94.5 厘米) 含装裱整体:91 又 1/4 × 43 又 7/16 英寸(231.8 × 110.3 厘米) 含旋钮整体:91 又 1/4 × 47 又 1/4 英寸(231.8 × 120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购买,亚洲艺术之友捐赠,2024 年 藏品编号:2024.180 描述:一位女子坐在梳妆台前的一面大铜镜前。她的侍女站在她身后,将一枝盛开的月季花插入她的发髻。这位坐着的女子侧头看向镜子,注视着自己的倒影。 背景是一间布置精美的书房,充满学者气息,摆满了书籍和书画卷轴。透过圆形窗户可以看到一株大芭蕉,表明这个房间紧邻花园。室内充满奢华的用品,显示出女子的教养和高雅。在她身后的书架上摆满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一个书名:《名媛诗归》,这是一部中国历史上女性作者诗作的选集。在桌上,一方砚台和一个水罐表明这位女子本身也是一位作家。 其他的用品表明这位女子可能是一名艺伎。这些包括桌上的盒子——用于存放化妆品和她佩戴的发簪、耳环等饰物——以及挂在她身后墙上的笛子,这暗示了音乐娱乐与风月场所的联系。在古代中国,最出色的艺伎是有地位和权势的女性,她们能够参与诗歌和其他学术艺术是吸引伴侣的一部分魅力。创作这幅作品的艺术家很好地捕捉到了学者的优雅和感官的奢华相结合的特点,这使得艺伎的房间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拉开的窗帘向观众展示这一场景,增强了一种窥探特权空间的感觉。 这位艺术家对填充空间的物品给予了极度的关注,创造出了层层叠叠的纹理。两位女子身上装饰的层层丝绸、嵌套的漆盒、精心描绘的镶嵌在桌面上的石头的斑驳图案、支撑镜子的多节根雕支架——所有这些都增添了这件艺术品的奢华感,显然是画家技艺的核心元素。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画家冷枚所作,他在康熙皇帝的宫廷接受训练,当时欧洲绘画技巧很流行,有时会被融入到中国画中。这种混合的视觉模式在这幅画中很明显,比如在坐着女子头部右侧的茶壶上,展现了对如何营造空间后退的错觉以及如何运用欧式阴影来表现体积的认识。阴影也被应用在桌子的腿上以表示单一光源,这是一种在 17 世纪从欧洲绘画借鉴之前中国未曾使用的技术。 ![]() 标题:赵之谦肖像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王缘(中国,约1862–1908年活跃) 时期:清朝(1644–1911) 日期:1871年 文化:中国 媒介:立轴;纸上水墨彩绘 尺寸:41 3/4 x 13 1/4 英寸(106 x 33.7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1986年罗伯特·哈特菲尔德·埃尔斯沃斯的礼物,献给拉费恩·哈特菲尔德·埃尔斯沃斯的纪念,1986年 藏品编号:1986.267.30 描述:赵之谦,晚清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和画家之一,他在自己的肖像上题写了如下文字: “人之誉,吾不受;人之毁,吾不怨。唯画工能写我,挂之墙上,启人称赵称赵。吾非行非坐,独立一方,微笑而已。” (文豪,转,《两个文化之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罗伯特H.埃尔斯沃斯收藏的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绘画》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1年],第40页) 在中国绘画中,除了肖像画以外,笔墨的生动性而不是视觉的忠实度是传统的根据。因此,在中国,肖像画传统上受到低评价。赵之谦,一个学者和艺术家,对自己肖像的逼真之处的赞美证明了在19世纪,对逼真性作为所有艺术的标准的尊重日益增长。 ![]() 标题:佛教僧侣世系画像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佚名 时期:中国,清朝(1644 - 1911 年) 媒介:装裱在画板上的挂轴(有框);纸本设色并描金 尺寸:整体:171.5 x 99.7 厘米(67 又 1/2 x 39 又 1/4 英寸) 收藏机构: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罗伯特·T·高夫妇捐赠 藏品编号:2003.352 描述:这幅画描绘了 24 位佛教僧侣,可能是几代人,并且是同一寺庙或学派的成员。这些僧侣的个人特征和外貌都被细致描绘,身着正式的僧袍。他们可能代表黄檗宗的僧侣,黄檗宗是由中国移民僧侣及其日本追随者在日本创立的一种禅宗(日语:禅)佛教形式。这幅画有日本装裱的残余,表明它曾经在日本保存过。 ![]() 标题:官员朝袍端罩像 艺术家:佚名(中国,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 时期:清朝(1644–1911) 创作日期: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 文化背景:中国 材质:挂轴;纸上的水墨与色彩 尺寸:画心:76 3/4 × 39英寸(194.9 × 99.1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Dora Wong捐赠,2021年 藏品编号:2021.324 描述:这幅肖像画展现了一位身着华丽朝服并披裘皮外套的中年男子形象。艺术家结合了中国传统和欧洲技法,通过阴影处理使面部呈现出立体感;眼中的闪亮白色亮点,象征湿润,这是艺术家在西方图像在中国变得更为普及的时期所采用的纯正欧洲传统手法。画面中,男子坐在一幅带有花卉谜语屏风前,即多部分视觉双关:“玉兰”、“海棠”与“牡丹”(别称富貴),组合起来寓意“玉堂富贵”,寄托了对财富和荣誉的美好祝愿。鉴于这样吉祥的背景,此肖像很可能是在某人生辰里程碑时创作的;在被画者去世后,它可能被重新用于祖先祠堂中的敬拜。 这幅画不仅展现了清朝官员的服饰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习俗和对吉祥寓意的追求。 ![]() 标题:皇家肖像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年) 年代:19 世纪 文化:中国 媒介:挂轴;绢本设色 尺寸:图像:67 又 1/2 × 33 又 1/2 英寸(171.5 × 85.1 厘米) 含装裱整体:9 英尺 1 英寸 × 41 又 1/8 英寸(276.9 × 104.5 厘米) 含旋钮整体:9 英尺 1 英寸 × 45 又 1/4 英寸(276.9 × 114.9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罗杰斯基金,1942 年 藏品编号:42.141.6 ![]() 标题:乾隆头等侍卫占音保像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佚名,18 世纪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年) 年代:标注于 1760 年 文化:中国 媒介:挂轴;绢本设色 尺寸:绘画及题字:74 又 1/4 x 37 又 7/16 英寸(188.6 x 95.1 厘米) 含装裱整体:130 又 1/2 x 46 又 3/8 英寸(331.5 x 117.8 厘米) 含旋钮整体:130 又 1/2 x 50 又 1/4 英寸(331.5 x 127.6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购买,狄龙基金捐赠,1986 年 藏品编号:1986.206 描述:在清朝满族皇帝的统治下,肖像画再次成为宫廷赞助的重要艺术形式。这幅头等御前侍卫的全身像,来自乾隆皇帝(1736 - 1795 年在位)委托创作的一百幅忠诚官员和英勇战士的肖像系列,原本悬挂在紫禁城的紫光阁,皇帝在那里接受朝贡并款待外国使节。 画上方用中文和满文题写的诗称赞了占音保在中亚沙漠地区与游牧叛军作战时的英勇: 赤手长鲸,阵俘卫诺,贼级累累注之。 一槊棒檄辟展达巴里坤,马不刷鬃,还报军门。 ![]() 标题:青年时期乾隆皇帝肖像 艺术家:佚名,19 世纪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年) 年代:19 世纪 文化:中国 媒介:挂轴;绢本设色 尺寸:图像:63 又 1/2 x 30 又 1/2 英寸(161.3 x 77.5 厘米) 含装裱整体:96 又 7/8 x 39 又 1/2 英寸(246.1 x 100.3 厘米) 含旋钮整体:96 又 7/8 x 43 又 1/8 英寸(246.1 x 109.5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罗杰斯基金,1942 年 藏品编号:42.141.8 ![]() 标题:魏一谢夫人肖像(音译) 艺术家:佚名 时期:清朝(1644–1911 年) 日期:19 世纪 文化:中国 媒介:立轴;绢本设色水墨 尺寸:64 x 37 又 1/2 英寸(162.6 x 95.3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罗杰斯基金,1942 年 藏品编号:42.141.1 ![]() 标题:金衢先生小照 卷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佚名,活跃于 18 世纪末 - 19 世纪初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创作日期:约 1795 年 文化:中国 媒介:手卷;绢本设色 尺寸:画面:14 又 3/8 × 61 又 3/4 英寸(36.5 × 156.8 厘米) 带裱装总长:17 又 1/4 英寸 × 21 英尺 11 又 1/2 英寸(43.8 × 669.3 厘米) 带轴头总长:17 又 1/4 × 18 又 3/8 英寸(43.8 × 46.7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购买,亚洲艺术之友赠品,2017 年 藏品编号:2017.133 描述:这是一种在 17 和 18 世纪开始流行的肖像画类型的范例,画中人物扮演着著名的历史或传奇人物的角色。在这里,画中人物仅以其别号“少愚”被提及,他扮作了醉酒文人刘伶(221 - 300 年),刘伶借酒逃避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刘伶作为“竹林七贤”之一被后人铭记,“竹林七贤”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放弃世俗事务,追求饮酒、音乐和诗歌带来的简单快乐。按照对刘伶的标准描绘,少愚乘坐在鹿拉的马车上,并有侍从相伴,其中一名侍从拿着铁锹,以便主人因放纵而死时当场将其埋葬。 ![]() 标题:祖先像牌位图 点击标题下载素材 艺术家:佚名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年) 文化:中国 媒介:纸本设色与水墨 尺寸:装裱后:62 5/8 × 45 1/8 英寸(159.1 × 114.6 厘米) 类别: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弗朗西斯·L·豪夫人捐赠,1969年 藏品编号:69.100 ![]() 标题:同一家族七代人的肖像卷轴 艺术家:佚名 时期:清朝(1644 - 1911 年) 年代:18 世纪或 19 世纪 文化:中国 媒介:手卷;绢本设色 尺寸:13 x 175 又 3/8 英寸(33 x 445.5 厘米) 分类:绘画 收藏机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来源信息:爱德华·威尔斯捐赠,1955 年 藏品编号:55.215 描述:这幅卷轴包含了同一家族七代人的 19 幅肖像。每一代的族长与其妻子(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妾室)一起被描绘。前四代人穿着明朝的长袍和帽子,而后三代则穿着清朝的服饰。每一代人的前面都有一个“牌位”形状的标签,这是一种用于安置逝者灵魂的仪式牌匾,以便生者在家中的祖先祭坛上敬奉他们。这些牌位记录了每个人的辈分、家族分支以及女性的娘家姓氏。最后的牌位未被题写,可能是因为画中委托创作此卷轴的人在其有生之年完成了这幅作品。 艺术家入驻 / 商业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