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北京地区掀起了中轴线热,连语文考试都出现了,众多中轴线的相关内容。就准备写点轴线的东西。之前去了很多轴线的文物古迹,都没有写,原因就是中轴线上的文物,都是大气磅礴,都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好写。需要很大的知识储备,写起来很累。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知识浩如烟海。算了吧!还是写吧!简单介绍一下吧!以照片为主。就是告诉朋友们,去这处景点有哪些值得看的。通俗点来说先农坛就是皇帝重视农业工作的象征。皇帝重视种地,而皇后呢?重视纺织,纺织就要用蚕丝,所以皇后重视养蚕。备注:先蚕坛在北海公园内,不对外开放, 先农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和北京城一起修建起来的,最初叫山川坛,先农坛分位外坛和内坛,我们现在所见的先农坛都是内坛部分,位于南中轴线的西边,东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坛。现在先农坛景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西边是先农坛的主体建筑群,由拜殿、太岁殿、神厨、祭坛、观耕台组成,中间是神仓,东边是庆成宫部分, 先从西边介绍吧!这里现在被称作古建筑博物馆,拜殿和太岁的殿是一组建筑群,殿内展出了精美的藻井和古建筑的相关知识,如各处的大殿模型,修建古建筑时木工、瓦工、石匠所用的工具等。后面的大殿叫【太岁殿】,太岁头上动土,说的就是这个太岁。中间有太岁的牌位和祭祀的用品,大殿顶部展出了先农坛现在的镇馆之宝——天宫藻井。这么精美的文物不是这里的原物,来自北京曾经最红火的商业街区,那里曾经有一座庙宇叫隆福寺,这里的藻井就来自这座隆福寺。隆福寺街区本来商业特别火,后来着了几次火,现在怎么也火不起来到了。大殿的西侧是过去的【神厨】,是制作祭祀用品的地方。东西两侧各有一口井。现在这里成为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室,中间大殿供奉着先农之神的牌位和祭祀用品,旁边有龙袍等祭祀时的一些展品。神厨南面就是先农坛的祭坛,这就是【先农坛】皇帝在这里进行祭祀先农,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地坻坛】这组建筑原来不在这里,在外坛,曾经有天神和地坻二坛,如今,天神坛无存,地坻坛仅存石龛,2002年从外面迁到此处,成为一景。地坻坛供奉的名山大川,江河大海,四海四河,五岳、五镇以及天下名山和京郊的大山,还有大清朝五处皇陵所在的大山。【具服殿和观耕台】具服殿位于高台之上,从意思上就可以了解,重要的场合,皇帝在这里休息,更换衣服的殿宇,里面现在有些展览。南面是观耕台,修建的很是用心,望柱都雕刻着云龙,台阶都雕刻着缠枝莲,一朵挨着一朵的,皇帝走在上面真叫步步生莲。台的基座还用了琉璃制品,要知道当年烧制琉璃是很贵的。可见皇帝对修建观耕台是舍得花钱的。台南面就是传说中的皇帝的一亩三分地。皇帝来先农坛祭祀的时候,亲自来这里扶梨,表示皇帝重视农业工作。【神仓】皇帝种下的粮食,丰收了就存放在神仓内,这里就是仓库。同时放眼天下,也是如此,粮食丰收了存在粮仓里,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求神仙保佑,于是就将负责此项工作的太仓之神供奉起来,祈求太仓之神保佑,存储粮食安全。这组建筑应运而生。单独的四合院布局。前面是大门,院内中间两组建筑,前面的是方亭,后面的圆仓。圆形的建筑比较少,神仓院内的正殿修建成圆形粮仓形状,太贴合实际了。两侧作为东西配殿,也是存储粮食用的,于是中间殿顶又开了天窗,好通风,防止粮食受潮。东路部分就是【庆成宫】,听着名字就吉利,庆祝成功。庆成宫一直不对外开放,刚刚整理出来,现在对公众开放了。庆成宫就是先农坛的斋宫。所谓斋宫就是皇帝参加大型、神圣的祭祀活动之前临时居住地。皇帝要提前在这里居住、静心,以示虔诚。有点老百姓俗称的吃斋念佛的意思。 北京城有四大斋宫,分别在故宫、天坛、地坛和先农坛。故宫和地坛的斋宫平常不对外开放,天坛和先农坛的斋宫对外开放。庆成宫的大殿是单檐庑殿顶,修建于高台之上,绿色琉璃瓦,还是很有气势的,丹陛石都是祥云图案,丹陛上的吐水龙头也是很有特色,小尖耳朵特别明显,丹陛前面还设置了日晷和嘉量,嘉量代表空间,日晷代表时间。中轴线申办世界文化遗产,先农坛的三路建筑群都对公众开放了。大家有机会可以前往,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北京乃至全国,有更多的文物古迹,能够打开大门,对外开放,让世人走进古建筑,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大槐树,70后,北京人, 热爱文物古迹,四处奔走,记录古迹;四海漫游,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传承更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