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wēi líng xiān] 又称 能消、葳苓仙、铁脚威灵仙、灵仙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止痛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止痛、消痰水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威灵仙过敏史的人群禁止使用,体质虚弱者、气血亏损者以及孕妇慎用 中药介绍 威灵仙(Clematis Radix et rhizoma)取自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和根茎。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引起的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病症[1-2]。 (筋脉拘挛:肌肉发生较强收缩。) ( 威灵仙的味道通常被描述为辛、咸、微苦,性温,有小毒。其味道可能会因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野生的威灵仙可能会有麻麻的、辣辣的味道。 威灵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用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使用时需注意,该药不适合气血虚弱者,且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口腔灼热、黏膜溃烂等。 ) 主要药性 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1]。 产地选材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秋季采挖,去除泥沙,晒干,切段。以条匀、皮黑、肉白或黄、质地坚实者为佳[3]。 ![]() ![]() ![]() ![]() ![]() ![]() ![]() ![]() ![]() ![]() ![]() 性状特征 威灵仙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表面呈黑褐色、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的木部。 切面皮部较广,木部呈淡黄色,略呈方形或近圆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以条均匀、质地坚硬、断面颜色灰白者为佳。 酒威灵仙 酒威灵仙是威灵仙的炮制品。本品形状如威灵仙段或片,呈黄色或微黄色。有轻微的酒味[4-5]。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酒威灵仙密闭保存,放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4]。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本草正义》:“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药品化义》:“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3]” ( 威灵仙的滋味是辛、咸,性温。其味道特点是辛味较突出,有较强的发散之性,同时带有一定的咸味,这在中药材中相对比较独特,部分人可能还会觉得略带一点苦味,但整体上苦味不重,主要以辛咸之味为主。 ) 治疗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止痛,消痰水[1,6]。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鲠咽喉,跌打损伤,痰饮积聚[1,6-7]。 作用分析 祛风湿,通经络 威灵仙味辛,性温,其药性走窜,能通达十二经络、肢体各处(根繁多,像经络,通经络),而不是固守于身体某一处。 又因其擅于引导邪气向外宣散,不仅能祛除肌表的风邪,还能化解体内的湿邪,所以本品常用于治疗风寒湿邪留滞经络引起的痹证,症见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功能障碍,疼痛游走不定等。 威灵仙是治疗风湿痹痛的重要药材,正因其药性擅于走窜,所以尤其适合治疗风邪较重的行痹,多表现为麻木疼痛游走不定。 消骨鲠 本品味咸,能软化并消散坚硬的结块,因此可用于辅助治疗骨鲠咽喉,即骨类或其他异物哽在咽喉、食道等部位,症状多见咽喉刺痛、吞咽困难等,属于急症之一。(喉异物建议优先及时去急诊通过喉镜取出,更加简便快捷) 止痛 威灵仙能通达十二经络,有较好的通络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靠近心窝部位疼痛等多种痛证。 消痰水 威灵仙能消除痰饮,可用于治疗痰饮积聚引起的痞塞满闷[3,6-8]。 临床应用 风湿痹证 治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症见肢体麻木疼痛、筋脉拘紧僵硬、肢体屈伸功能障碍等,可单用威灵仙研末服用,或配伍羌活、独活、防己、川芎等。 治风邪引起的肢体拘紧,疼痛伴有牵拉感、放射感,且疼痛游走,位置不定,可配伍蕲蛇、附子、当归等。 治痛风,可配伍羌活、防己(苦)、南星、苍术等。 治腰脚疼痛,多年不愈,可配伍牵牛子、陈橘皮、吴茱萸等。 骨鲠咽喉 治骨类或其他异物哽在咽喉,可单用威灵仙煎水,或与砂糖、醋煎煮后分数次含入口中,慢慢咽下[5,7-8]。(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已经有更方便的技术手段了,鱼刺、鸡骨等卡在喉部,建议优先及时去急诊通过喉镜取出,治疗风险更小)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威灵仙有镇痛、抗炎、保肝利胆、松弛平滑肌、抗利尿、降血压、镇静、抗菌、解痉、降血脂、调节免疫、促进尿酸排泄、抗氧化等药理作用[3,6-9]。 威灵仙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威灵仙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0克。 用于消散骨鲠,可用至30克。 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炮制方法 威灵仙 取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脱落的根可成段),干燥,用50目筛,筛去灰屑。 酒威灵仙 取干净的威灵仙段或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等酒被吸尽后,放在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每100千克威灵仙段或片,用黄酒10千克[4]。 常见配伍 威灵仙配羌活 二者都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但威灵仙味辛,药性擅于走窜、疏通,其通达经络的作用较强;而羌活向外发散风湿之邪的作用较强。 二者配伍使用,可增强祛风湿,通经络,缓解麻木疼痛的疗效,对于痹证引起的关节疼痛,尤其是上半身麻木疼痛者,经常两药同用。 威灵仙配桑寄生 威灵仙能疏通十二经络,是祛风湿药之中,药性擅于走窜,而非固守身体某一处的这种类型,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桑寄生不仅可以祛风湿,还能补肝肾,强筋骨,养血润筋。 二者配伍使用,能兼顾宣散邪气和补益气血,既可祛风湿,又可养气血,药性既能走窜,又能固守,还能通达筋脉、经络各处。 二者配伍的优势在于,补养气血却不会留下瘀滞,宣散邪气又不至于损伤正气,适合用于平时气血不足的风湿痹痛患者。 威灵仙配防己 威灵仙味辛,性温,专入膀胱经,擅于通经络而止痹痛;防己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清热,入膀胱经和肺经,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二者配伍使用,可增强祛风除湿通络的力量,风湿之邪去除则经络通达,肢体麻木疼痛则可得到缓解,对风湿痹痛、关节屈伸功能障碍以及下肢水肿疼痛等尤其适用。 威灵仙配苍术 二者都有祛风湿的功效,然而威灵仙擅长通经活络,止痹痛;苍术擅长发散寒湿,健脾燥湿。 二者配伍使用,既能发散肌表的寒湿之邪,又能疏通经络,缓解肢体麻木疼痛,适用于治疗风湿或寒湿郁滞引起的关节疼痛、腰痛等[3]。 组成方剂 威灵丸 药物组成:威灵仙、羌活、防己、南星、苍术、黄柏、川芎、白芷、神曲、桃仁、红花、龙胆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热、痰浊等引起的痛风,症见周身疼痛不止。 威灵仙方 药物组成:威灵仙、牵牛子、陈橘皮、吴茱萸、槟榔、木香。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止痛,缓解肢体麻木。适用于治疗腰脚疼痛,多年不愈[3]。 制成中成药 风湿片 药物组成:威灵仙、苍术、马钱子膏、桑寄生、豨莶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 骨刺消痛液 药物组成:威灵仙、制草乌、制川乌、麻黄、桂枝、木瓜、独活、川芎、红花、当归、乌梅、牛膝。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用于治疗颈椎、腰椎、四肢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肿胀、麻木、疼痛等。 壮骨伸筋胶囊 药物组成:淫羊藿、熟地黄、鹿衔草、炙骨碎补、肉苁蓉、鸡血藤、红参、狗骨、茯苓、威灵仙、豨签草、葛根、醋延胡索、山植、洋金花。 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络止痛。用于治疗肝肾两虚、寒湿阻络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见肩臂疼痛、麻木、活动障碍。 木瓜丸 药物组成:木瓜、川芎、威灵仙、牛膝、海风藤、制川乌、当归、白芷、制狗脊、鸡血藤、人参、制草乌。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用于治疗风寒湿闭阻引起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3,5]。 药膳食疗 风寒湿邪引起的痹证 威灵仙500克,白酒1500毫升。 威灵仙切碎,加入白酒,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过滤后备用。每次服用10~20毫升,每日3~4次[11]。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久服威灵仙易伤正气,体质虚弱者慎用。 本品性味辛香走窜,气血亏损者及孕妇慎用[3,6,10]。 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威灵仙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肾毒性等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威灵仙长期使用或用量过大,或与附子同用,或用酒、醋调服时,更易产生毒副作用[12]。 鉴别用药 威灵仙与独活 二者都能祛风湿,缓解肢体麻木、疼痛,都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但威灵仙药性猛烈,擅于疏通肢体筋脉、通行十二经络,尤其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紧僵硬、屈伸功能障碍等。 独活的药性擅于向下走,适宜治疗风寒湿邪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特别是下半身酸重、疼痛者。 独活味辛、苦,能解表散寒,可治疗风寒挟带湿邪引起的头痛,症见头痛且头部沉重,伴有发热、怕冷等。 此外,独活入肾经,能祛除藏伏在肾经的风邪,用于治疗少阴伏风头痛,症见全头疼痛等[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