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资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船舱、贮罐、金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等。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什么风险?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风险,其中以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和作业安全作业方案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后,应注意以下作业事项和要求: ![]() ·1、安全交底。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2、设备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 ·3、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应在作业现场设置围挡封闭作业区域,并在进出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4、打开进出口。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若受进出口周边区域限制,作业人员开启时可能接触有限空间内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5、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 ·6、清除置换。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消毒、清洗清空或置换。 ·7、初始气体检测。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芯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使有毒有害气体充分释放。检测应从中入口开始,沿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方向进行。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 ·8、强制通风。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 ·9、再次检测。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一段时间后,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 ·10、人员防护。气体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还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防护设备。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并持续进行通风。 ![]()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正确的救援方式。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备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1、非进入式救援。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省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存在可靠连接。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阻碍物阻挡。 ![]() ·2、进入式救援。进入式救援是一种风险很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救援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有限空间救援培训和演练,能够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设备设施,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救。 ![]() ·3、救援注意事项。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在分析事发有限空间环境危害控制情况、应急救援装备配置情况和现场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判断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种救援方式。 若现场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或进入式救援,并确保救援人员人身安全。若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强行施救。 |
|
来自: blackhappy >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