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会偶尔抬头看看天空中的星星,不论是在乡村的夜晚还是城市的街灯照亮星光,只要没有浓重的云雾星星总能隐约看到。 然而由于人类的视力所限,人们看到的星空所占到的范围仅仅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人类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恒星和系外行星也仅仅是宇宙中无数恒星和行星中的一小部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而宇宙中的未知只有经过人类的不断努力才会慢慢揭开。 正是人类对宇宙的期望和探索欲,才诞生出那些卓有成效的探测器,在1983年发射的Voyager 1号便是其中一位的探测器。 Voyager 1号的使命是探究太阳系和太阳带给无人探索的星际太空带来的奇迹,V1飞行了逾231亿公里的太空之旅,但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宇宙,也是为了向宇宙中潜在的其他智慧生物传递地球所发明的文明信息。 V1探测的太阳系。Voyager 1号的发射时间是1977年9月5日,比当前阿波罗号探测器发射的更早,它利用了太阳引力来帮助它前进,一路上记录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然后再前往更远的太阳系边界。 4个月之后,Voyager 1号飞离地球进入了宇宙空间,一路上V1的通讯不间断,直到它穿过了太阳圈的边界,距离地球已经5.5亿公里,这样的距离已经影响到了V1号的通讯,尽管我们依旧能够接收到V1的信号,但是V1收到的地球发送的指令时间将变成20小时,这意味着V1完成指令的反馈时间将从几分钟升高到了几小时。 然而对于V1来说,越接近太阳系外的太阳系边界,其探测的数据就越准确,所以飞船延迟发射时间的变化并不会影响V1飞船的探测任务。 1979年,V1探测到木星大红斑四周有大量火山喷发,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太阳系外的火山活动,而当年V1探测到的第一个行星就是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第五近的行星。 V1在木星探测到的娱乐活动证明了木星周围能量十分丰富,甚至有火山爆发,V1号不仅在木星探测拍到图片,还发现表面特征非常多,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六大环以及数个卫星,比如水卫一和木卫三。 1977年10月4日,V1最终飞离木星系进入了土星系,V1对土卫六拍下来的照片刷新了人类对于土卫六的认知。 土卫六是土星的最大卫星之一,上面的特征是大气中的凛冽风吹得特别深,叠出的一个一个类似阶梯的特征,这是V1拍摄到的非常有趣的外星照片。 1979年12月,继V1送回的最后一张土卫六照片之后,V1离开了太阳系,迈入了历史上人类从来没有进入探索过的太阳圈的星际空间。 V1探测星际空间。人类已经熟知太阳是太阳系中星球之王,太阳所散发出的能量可以照亮地区运转万物,因此被誉为“万物之母”。 太阳所影响的范围完全包括了整个太阳系,传说太阳系的最外围就是太阳圈,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它发散出的能量不仅照亮了太阳系中的星球,还带来了宇宙线辐射和太阳风,虽然太阳所产生的这些能量被太阳系行星和小行星的大气层和磁层挡住了大部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能量可以穿透太阳系边界照亮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 太阳圈是太阳系统的最外围部分,它形成的条件是太阳风被星际介质弥散时产生的“停顿+汹涌”交叠的双壁的结构,这一穹顶就是太阳圈结构的地方。 太阳系所处的状况是没有之一的,太阳光所穿透的地方正好是太阳系的最外面,所以太阳圈的边界是太阳系边界。 太阳圈的外便是星际空间,这是一种崭新的空间环境,没有任何一颗太阳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存活,即便上帝也没有能力在这样条件下创造一个独立的小生态圈,因此这种环境没有任何生物。 然而,正是因为没有任何生物,所以星际空间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无忧;没有阻碍星际物质被外力摧毁,因此它们最终变成了一种叫做“星际介质”的特殊物质,这些粒子可以轻易地突破人造材料的保护层对摄像头进行破坏,所以科研人员开发摄像头拍摄星际介质只有在距离摄像头很近的情况下才有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飞船在星际空间慢慢前进记录星际介质的变化。 1979年5月1日,V1越过太阳系边界的太阳圈,终于来到了离太阳系更远、光线更稀疏的星际空间,此时,离V1最近的地球已经有110亿公里,V1所拍摄到的太阳系照片已经完全暗下来,V1便专心从地球离开太阳系的一路发来了星际介质的变化视频,一路上,V1遇到的第一次是太阳圈边界进入的“太阳圈边界冲击波”,它产生的前提是太阳圈边界的压力过大,让太阳圈抵抗不了压力,因此压力过大的太阳辐射会将压力释放出来,成为一道光、热、等级猛烈的“太阳圈边界冲击波”。 几经危险,V1克服了太阳圈边界冲击波继续前行,直到1985年太阳圈边界的高温火焰和太阳风,外界的介质已经变得十分冷了。 V1前进直到此后都没有遭受过任何危险,在2012年V1拍回来的最后一张太阳系边界照片中,第一颗照片中含有的粒子数量比第二颗照片中的粒子数量趋向于0,科研人员判断出太阳圈边界的星际介质粒子从2011年到2012年间急剧减少,而2011年离V1的地球仍然有120亿公里,于是科研人员认为这肯定有其他原因。 在前进三年之后,科研人员总结出了太阳圈边界的粒子特点,认为它们的减少原因在于太阳圈的太阳风产生的压力逐渐减小,这一推测得到了一定的证实,但是科研人员还是没有完全明白太阳风为何压力会减小。 2025年,V1号的电池电力将被用尽,到那个时候,地球便再也无法跟探测到V1的石墓通讯,而V1继续向星际太空探测的方向飞行,它将前进到地球终究没有办法再听到它的声音的时候,就此消失在星空之中。 人类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1990年2月14日,V1飞到了和地球最近的地方,在这一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自己作为一颗行星被拍摄到的照片,地球被V1拍照片在后的距离时630亿公里,地球因此变得非常小,变成一颗很难被发现的“暗淡蓝点”。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之外看来的时候和海王星、土星、木星等所有行星无异,为啥我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地球上生物散发出的热量和光线让我们看到了地球,但是体积要比人类建造的城市还小的地球,没有任何一颗无数太阳系和行星中的行星能被发现。 地球考虑到自己和行星一样小,而且还无法发光,这意味着无法传递信息,让V1号拍下来地球照片的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不是非常优秀,而是一群独一无二的生物,我们的生物有阻碍星际物质被外力摧毁,所以任何宇宙空间中的探测器都能拍照我们,所以地球被V1拍照片并不奇怪,反倒是地球只有一下子被V1拍照片的奇迹。 ![]() 人类对地球照片极为感动,于是接受了地球照片的所有人类都被地球照片的漂亮所震慑,于是地球照片的用户不仅不断向地球照片的发布者表示感谢,甚至还因为拍到自己照片而心中的美好情感不断提升,这是人类历史上和地球照片的一个重要事件,正是它,人类才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非常低,人类才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太阳系只是宇宙无数中的一小部分,地球更是整个宇宙中的一小块,人类也才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空间中的最渺小的一部分。 ![]() 2014年,人类第一次发现了太阳系之外的潜在星球,科学家对地球照片中所有恒星都测温度、半径等恒星信息,之后排出了距离地球和体积都和太阳很像的行星,最后说道:“很可能有那些潜在的恒星有和太阳光热度类似的星系,因此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不相信外星星球生物的存在”,除此之外,2015年科学家还发现了光热度类似的开普勒452b行星,它和地球有90%的相似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类已经认为地球绝不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智能生物的星球。 结语Voyager 1号的星际之旅并没有为人类找到外星生命,而是让人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人类是宇宙中无数大大小小生物中的一种,地球是无数行星中的一个,太阳是无数恒星中的一个,人类应该团结友爱,而不是狭隘自大。 ![]() |
|
来自: 新用户67984863 > 《知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