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广呢,既然害死了父亲,却不忙着宣布死讯: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最重要的就是,假托父亲的“圣旨”,先将哥哥杨勇勒死,以绝后患。还有,老爸死去的当天下午,他就派使者给陈宣华送去一只金盒子。陈宣华吓坏了,以为里面是毒药,哪里敢打开!在使者的一再催促下,只得战战兢兢地打开了,里面却是爱情的表征:几枚同心结。其她那些嫔妃、宫女们都欣慰地向她祝贺:这下子可以免掉一死了!陈宣华却又羞又怒,背对着使者,不肯致谢;在其她嫔妃、宫女们的催促与逼迫下,才转过身子拜谢了使者。当天夜里,陈宣华就被杨广给“烝”了——所谓烝,以下淫上也。这一年虽然杨广已经36岁,陈宣华才28岁,可是论辈份,后者毕竟是前者的庶母呀,当然是以下淫上了。杨广登基后,作为“庶母”的陈宣华也搬出仁寿宫住了几天,以掩人耳目。可是没过多久,杨广就将她召进宫中,正式当了自己的嫔妃。大概是一直处于羞怒交加的情绪之中吧,仅仅过了一年多,陈氏就去世了。杨广非常惋惜,特意写了首《神伤赋》来悼念她。那位蔡容华夫人呢,也在杨坚刚死的那几天里“为炀帝所烝”(《隋书·容华夫人蔡氏传》),只不过,她的结局已不得而知。正因为杨广那几天特别忙,因此老爸七月十三日去世,直到八天之后的七月二十一日才宣布死讯,替老爸发丧,并公布了老爸的遗诏,他自己也于当天正式登基。 在杨坚那份五六百言的遗诏中,有一段是专门论及儿孙们的: “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杨)勇及(杨)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若令(杨)勇、(杨)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卫,具已论述。皇太子(杨)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隋书·高祖纪下》) 这份遗诏骂杨勇和杨勇的弟弟杨秀为“恶子孙”,赞杨广为“好子孙”,可能是“事变”发生前拟就的,也可能在杨坚死后那八天中杨广炮制的。即使是杨坚先前拟就的,到后来痛骂“畜生何足托付大事”时,也会毁掉并重拟遗诏吧,何况刚刚痛骂杨勇与杨秀为“并怀悖恶”的“恶子孙”,一旦发现杨广也属“恶子孙”之列时,杨勇转眼之间就变“恶”为“好”了么?显然也不大符合逻辑呀。因此,更大的可能是:杨广与杨素等,在杨坚死后,共同炮制了这份所谓的“先皇帝遗诏”。 杨勇死的时候大约40岁左右吧,死后被封为房陵王。他有十个儿子:云昭训生长宁王杨俨、平原王杨裕、安城王杨筠,高良娣生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王良媛生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成姬生颍川王杨煚(音jiǒng),有没留下姓氏的姬妾生下杨孝实与杨孝范。杨俨由于是长子,刚生下来不久,被人们抱了去见爷爷,杨坚也很高兴,大概是看见他一直在人们手中过传过来抱过去吧,说:“这就是皇太孙啊!为什么生下来而不着地呢?”当时他的外公——云昭训的老爸云定兴也在旁边,接口答道:“他是天生的龙种啊,是凭借着云层出来的啊。”人们都认为云定兴应对敏捷,答得好!不过至少说明,杨坚当时并不像独孤皇后那样对姬妾生的儿子抱有很深的偏见,而是认为:既然杨勇的嫡妻已死,那么他庶出的长子照样也可以当皇太孙嘛!这皇太孙的意义可非同小可,相当于指定隔代接班人:将来我把皇位传给你杨勇,你杨勇就可以再传给杨俨了。因此,杨俨6岁的时候就被封为长宁王了。后来呢,杨勇的十个儿子中陆续有八个封了王,只有杨孝实与杨孝范大概还太小,没到封王的年龄吧。如果杨勇不被废黜,小哥儿俩封王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可是,一旦杨坚夫妇对杨勇的态度大有改变并准备废掉他时,连杨俨的出生竟也成了问题,杨坚在历数杨勇的罪过时说:“长宁王出生不久,朕与皇后将他抱过来抚养,杨勇却接二连三地派人前来索要,把我们夫妇看作外人。何况云定兴的这个女儿,是他在外面与别的女人通奸后生下的,那个女人既然如此淫乱,则云昭训究竟是不是云家的骨血,就难说得很了。当年晋惠帝司马衷的姬妾谢玖是屠夫家的女儿,生下的皇太子司马遹,因受外公家遗传,最喜欢割肉沽酒。既然云昭训的出生已很可疑,怎能让她乱了咱们皇家的血统呢!”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469) ![]()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高处不胜寒/荣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