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本来就对杨秀相当不满的杨坚就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将杨秀从蜀地召回都城长安。父子俩久别重逢,杨坚竟然气忿忿地不与杨秀说一句话;第二天,又派遣使者对杨秀严加谴责。当着老父亲的面,杨广流着眼泪,假惺惺地替弟弟杨秀谢罪、说情,背地里却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暗暗制作了两个小木人,一个写上皇帝杨坚的名字,一个写上五弟汉王杨谅的名字,再捆住手脚、胸口钉上铁钉,然后悄悄地埋在华山脚下,再派杨素去挖出来,拿给杨坚看,并将诅咒的罪名转嫁到杨秀头上。二是以杨秀的口吻伪造了一份檄文,内有指责杨坚“唯守虚器,一无所知”等句,并表示要发兵回京城“指期问罪”,再把这篇檄文安插进杨秀的文集中,捧着去给杨坚看。偏听偏信的隋文帝杨坚哪里分得清真假,看了那木人与檄文时,还不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只说了句“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么”,就立即传下圣旨,将杨秀免为庶人,囚禁于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见面。杨秀的部属、好友等因受此案牵连而被治罪的共有一百多人。囚禁中的杨秀愤怒、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的内容,当然不可能替自己辩白,什么小木人不是我制的呀,檄文不是我写的呀等等,那样不但洗刷不了自己,惩罚还将更加可怕。写些什么呢?一是承认自己确实有罪,虽然“陷兹刑网”,也“甘心九泉”,也就是说,父皇圣明,儿臣到死也不翻案;二是表明自己非常懊悔,却已经来不及了——“方知愚心不可纵,国法不可犯,抚膺念咎,自新莫及”;三是既已犯下大罪,要想夫妇团聚已经不可能了,只能恳求父皇大发慈悲,在我尚残存一息的时候,与瓜子见上一面;再请父皇格外开恩,赐我一个穴坑,让我的尸骨有个存留的地方——“伏愿慈恩,赐垂矜愍,残息未尽之间,希与瓜子相见。请赐一穴,令骸骨有所”——说明一下,“瓜子”是杨秀最疼爱的一个儿子。杨坚的答复,篇幅是杨秀那封信的好几倍,仍然是历数杨秀的种种罪状,给他定下“图谋不轨”、“无恶不为”的性质,最后再义正辞严地质问:像你这个样子,“欲免祸患,长守富贵,其可得乎”!不过,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隋文帝杨坚本着批判从严、处理从宽与人道主义的原则,虽然仍将他囚禁着,却允许他跟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大概除了杨瓜子,也包括杨秀别的儿子们吧?据《隋书·五行志下》所载,杨坚多次欲“大义灭亲”、杀掉杨秀,幸亏杨秀的大姐乐平公主杨丽华,每次都设法“匡救”,杨坚才看在大女儿的面子上,留下了杨秀的小命。隋文帝死后,终炀帝之世,杨秀一直“禁锢如初”,直到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 被囚禁了十六七年的杨秀才算结束了苦难——也被宇文化及杀死,杨瓜子兄弟共有七人,也全都与父亲同时遇难。 隋文帝的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很受父亲喜爱。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杨谅出任并州总管时,杨坚亲自将他直送至骊山温泉。杨谅管辖着自崤(音xiáo)山以东直至大海、南抵黄河五十二州的广大地区,而且“所居天下精兵处” (《隋书·庶人杨谅传》),本来就已经拥有了比较雄厚的实力。自从大哥杨勇因为遭受谗言而被废黜以后,杨谅一直闷闷不乐,渐渐地就有了“异图”。 哪知仅仅过了两年,他的四哥杨秀又被废黜,杨谅心中越发恐惧,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和中央王朝对着干的“异图”也就越来越强烈,于是上书父皇说:“突厥的势力渐渐强大,太原是军事重镇,应当加强军备。”在获得杨坚首肯后,杨谅便大规模地征发民工,整修军械兵器,又大量招募亡命之徒,仅自己的私人卫队就达到数万人。 ![]() 有一次突厥进犯边境,杨坚命令杨谅出兵抵御,结果吃了个大败仗。杨坚将其属下将领八十余人免去职务,并发配到五岭以南。这些相处多年的老部属对于杨谅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呀,于是就上书父皇,请求留下这些老部属。杨坚大怒,传旨斥责道:“你身为一方藩王,应当恭谨地遵守朝廷的命令,怎能强调私下里的故旧关系而破坏国家的法令?可叹啊小子,倘若一旦没有了我,你想轻举妄动,他要解决掉你,还不是像笼子里捉只雏鸡一样,你的那些故旧将领又能派上什么用处!”不消说,那个“他”自然是指皇太子杨广了。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470)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高处不胜寒/荣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