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性自渡
灵 缘分这东西,来时不须你同意, 去时不征求你意见。 遇到不长久的缘,不思不念。 弘一法师曾说过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他说:“莫以为佛门清净,把持不住一样有烦恼啊……” 你在意什么,就会被什么折磨,万事从心起,看淡一身轻。生气,是因为你不够大度;嫉妒,是因为你不够优秀;悲伤,是因为你不够坚强;郁闷,是因为你不够豁达;焦虑,是因为你不够从容。心平能愈三干疾,心静可通万事理。世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生活之苦,苦在执着,生活之难,难在放下。生命中许多事情,其实早已注定,留得住的,无需用力,留不住的,无需费力。人到一定年龄,要懂得静而不争,万般随缘。来者珍惜,去者放手,如果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如果心无所待,那就随遇而安。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欺骗过你的人,会替你生病;欺负你的人,会替你受苦;打压你的人,会替你遭殃;不还你钱的人,会替你挡灾。因果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你只管善良,不要去怨恨别人,怨恨会伤到自己,把一切交给时间,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与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缘分这东西,来时不须你同意,去时不征求你意见。遇到不长久的缘,不思不念。思,只会庸人自忧,念,不过是自寻烦恼。心放宽,事看淡,情随缘,路看远,拥有时真心相待,离开时坦然目送。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旧人无需知近况,新人不必问过往。前世相欠,今生才会相见,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就是债还清了。缘起缘灭缘自在,情深情浅不由人,世人皆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归舟,山水一程,人各有命。这一世,我已醒来,人世间“所有的情缘”都已看淡放下,不与任何人再结任何缘。欠我的,我不讨,无需来偿还;我欠的,因缘适合时,我还。前世一欠,今生不见,今生相见,定有亏欠。愿来生,见、不欠、不念。有福之人,必有“情劫”之痛。多数人在经历情劫之后,丢掉了半条命,但正是这场情劫,让你完成了救赎和涅盤,让你学会了放下,学懂了人性,让你变得更加的强大,学会善待自己,放过自己,不再自我消耗,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某个地方让你待的很痛苦,你总想离开却离不开,那是因为你在那个地方的果报还没有还完,因缘还没了却。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皆有定数,种因得果,各自有报。有些路,你要一个人走,这不是孤独,而是选择;有些苦,你要一个人扛,这不是坎坷,而是责任。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一切皆过眼云烟,努力了尽心了,珍惜了得失看淡就问心无愧,坦然前行。你若不伤岁月无恙,能够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那份释怀和明白。一念执着,万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当你决定“放弃”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时,其实是放下了自己内心的执念,终于放过了自己。释怀曾经,是给自己机会,给自己未来,也是给别人自由的空间,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不要赌天意,不要猜人心,天意你赌不起,人心你猜不透。人这一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踏实一点,务实一些,和谁在一起轻松就和谁在一起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掏心掏肺,相互倾诉。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可以谈天气,说日月星辰,花开花落,只是不要说人是非。不要去触碰人间的纷扰,只是纯粹地感受人间的美好,拒绝琐碎的对话,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久之,得疏阔温婉之气;久之,己净,也令人敬。人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不用回头看,也不要批判那时候的自己。要始终相信,所走之路,所遇之人,所留之遗憾,都是应该经历的。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过往都是因,当下皆是果,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之所以烦,是因为你的心打结了,当你把“火”捋成“川”,“烦”就变成了“顺”。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切烦恼皆由心生,自己不懂得释然,谁也无能为力。万事从心起,看淡一身轻,想不通的事情别想了,得不到的东西别要了,尽力之后,得失随缘,学会转弯,人生就能更顺畅。当你的修为越来越高时,就会真正理解周围的每一个人,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各自处在不同的能量频率中,显化出了不同的状态,做了不同的选择,有了不同的语言和行为,明白到了这一点,你就会生出真正的爱和慈悲,也就会允许,接纳,包容,善待以及真诚。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这天地都是你的,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如果你心眼好,又有德行,那你一定有福报;如果有福报,却发不了财,请不要疑惑。是你的福报转化成了健康的身体、平安的日子、温暖的家庭,和有良德的子孙。福报不一定让你很有钱,但一定会让你成为最圆满的自己。世间的烦恼都是由念而生,放下欲念是一种内心境界。若放不下,便饱受烦恼折磨,放得下内心才能坦然宁静。20人生不过三万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一到,该老的老,该走的走,临了空空的,没你也没我,无一物带走,我们最终都是时间的过客,何必执念,努力过后,得失随缘,自在随心。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不过是相识一场,有心者必有所累,无心者亦无所谓,情出自愿,不谈亏欠。22 你以为错过了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一劫,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也别灰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所愿所不愿 不如心甘情愿 , 所得所不得 不如心安理得。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