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目标、重点难点、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框架思路要列出提纲或目录) (1)本项目的研究对象 本项目主要收集、研究120年来民国大学国文、大陆高校大学语文、港澳台大学国文研究中累积的资料和史料。 (2)主要目标 本项目主要目标是完成大学语文百年资料汇编研究和数据库搭建。 (3)重点难点 民国大学国文资料研究的难点是,年代久远,资料分散,网上获取的旧报刊影印资料,往往字迹不清,难以辨认,要花较大的功夫进行校勘。旧报刊文字多为竖排格式,目前尚无转换工具,需要一字一字人工录入。大陆高校的大学语文论文,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由于有高校教师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加以一些刊物有钱就能发表的做法,使得大量粗制滥造、滥竽充数的文章充斥其间,需要花功夫甄别、筛选。港澳台方面的论文较难获取,兼有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必须谨慎甄别。 (4)研究计划(框架思路要列出提纲或目录) 资料汇编分全篇录入和分类摘要汇编两种,笔者《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就是全篇录入民国时期的30多篇论文,但是难以容纳120年来大陆和港澳台的大量资料。本项目将采用分类摘要的方法,做成资料类编。初步设想有以下模块: 大学语文的文件法规。如清末“癸卯学制”的《大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的相关内容,民国年间的《大学令》《大学规程》,1929年的《大学组织法》,以及重新颁布《大学规程》,1938年的“整理大学课程办法草案”,1942年的“大一国文选目”;重开大学语文课后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2006年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的38号文件,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国标)等等,以及历年两会的相关提案及教育部的回复。 大学语文的名实之辩。命名过程(词章,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其后的各种名称(大学国文,大一国文,基本国文,中国语文,大学语文,大学中文,大学汉语等等)。 各著名大学的国文教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人民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大夏大学,国立师范学院,等等。 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形式课与内容课,人文性与工具性,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文化素质课,选修课还是必修课,等等。 大学语文教材。教材编写理念,教材宗旨,教材选篇标准,文本赏析,注释,思考与练习;文选类教材,文学史类教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类教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类教材,人文主题类教材,文化专题类教材,应用写作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等等。 大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教学,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堂互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结构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以及网络教学,慕课等等。 大学语文教师。民国大师教大学国文,大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港澳台教师,大学语文名师,大学语文师资培训,大学语文师资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大学语文师资考核等等。 还有很多,将在研究中根据材料确定。做研究不能“主题先行”,“小标题先行”也不行,而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科学分类。 这看起来有点像在编辞书,实际是完全不同的,完全是客观资料的汇编,更像是一种语录体文集。 本项目计划三年完成,第一年,对已经收集到的报刊影印资料,组织同行和学生进行文字录入,同时根据所掌握的线索,继续收集资料。第二年,进行各模块的汇编。第三年,反复校对,联系出版社,同时着手进行网络数据库建设。 (5)可行性 笔者研究大学语文20余年,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做了编年整理。整篇的资料,计民国大学国文资料225篇,1949年以后研究民国大学国文的资料142篇,筛选出重开大学语文课后比较有价值的资料284篇,港澳台方面的资料280篇,另有相关背景资料150篇,还有大量文字摘要资料。这是本项目得以完成的厚实基础,绝不会是“从零开始”。 笔者制作、管理“大学语文研究”网站,也已有20多年,网站已有近万个网页,流量超过1500万,这为笔者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本项目建立“大学语文资料汇编和研究”专属网站(数据库)提供了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