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制内要习惯悲喜自洽

 ckeliter 2025-01-25
图片

谢谢喜欢,祝您平安喜乐,万事顺意,财源广进!

世人都有喜怒哀乐,失落的低谷期会渴望有人能穿透层层迷雾,理解心中的痛苦挣扎,但那些几乎令人窒息的苦闷,在他人眼中或许只是生活的轻描淡写和无病呻吟。

体制内,做人论心不论迹,佛家讲究“万般皆苦,唯有自渡”,个人的心灵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孤岛,唯有居住者才能真正感受到风暴的猛烈和雨后的清新。不要先惧怕,先惶恐,要先一步步走,一点点学,世间本没有路,走多了,也就成了自己的路。

外界的同情与安慰也只能触及表面,无法触及心灵的最深处。何况体制内同事大多也许是职级或职位的潜在竞争者,不必把自己的脆弱呈于人前。弱者诉苦,强者自渡。越是绝望疲惫,越不该等契机,而是该自救,遇山开山,见路搭桥,把脸面放低一些,把生存放高一些。

人生容器的空间有限,如果总是装满了他人的需求与期待,那么属于自己的位置就会变得狭小而拥挤。过度为他人着想,过度付出,就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学会平衡,既关心他人,也要照顾好自己,才能在爱与被爱之间找到真正的幸福。

陷入低谷最大的问题是不肯善待自己,如果总是脆弱不堪,委屈想哭,整天浑浑噩噩,自怨自艾,可能不是性格问题,而是你身弱气虚,亏待自我。你没有吃好,没有睡好,没有锻炼好身体,你的身体一直处在一个亏损的状态,精气不足,于是神伤不止。

昔日有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患抑郁症的熟人,曾见人便倾诉到了崩溃的边缘,然而他的疲惫无助,得到的反馈却大多是“矫情之人被重用,身在福中不知福”之类的误解,不仅无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反而夜夜难眠之下,雪上加霜增加了病情的严重。

人睡不好便总感困累,觉得气力不足,然后不断地熬,十天半月,内里虚空,底气不足,力不从心,于是怨怼,于是难受,于是天天没个笑脸。想要心情好,首先要睡好,睡饱,神归,则能悲喜自渡。

悲喜自渡是成年人的必修课,周遭热热闹闹,真正的理解共鸣却寥寥无几。职场充满复杂与无奈,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无暇顾及他人的情感需求。真正重要的就是健康,家人等等。其次是事业,物质。然后是同事矛盾等。

所以身弱之人要多睡觉,不要觉得睡觉就耽误了正事,身体好,永远是人最大的正事。很多事,晚一晚,拖一拖,也没什么。先固身,再言志,睡饱了,精神才能回归,人才能真正有气力和运气,去掌控自己,去清醒地处理情绪。

情绪处理好了,才能找到悲喜的平衡点,懂得自我疗愈,在孤独中保持坚强,在困境中不失希望。人生起伏无数,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和步伐,感到疲惫时不妨停下来歇歇脚,看看沿途的风景,然后再继续前行。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孤独的人生旅程中,悲喜自洽不仅是对情绪的理性处理,更是遇到各种瓶颈和挑战的定海神针,它能舒缓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让人遇到问题时,不再一味地寻求他人的帮助解答,而是尝试自己去分析解决,在独立反思中自我成长,内心更加成熟独立,从而变得更加坚韧从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