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苏东坡传》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5-01-27

图片

1

说起苏东坡,就不得不把王安石变法从历史的长河中单拎出来。如果不是从作者的笔下,我还真不知道那个能写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的王安石,居然是一个十分不修边幅,且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常人完全格格不入的人。

或许,他也与东坡一样胸怀天下,毕竟他实行的新政虽然并未让宋朝旧貌换作新颜;但有一点我们不能不说,他实行新政并非为了一己之私,或是为了王氏家族有个显赫的门楣。他一心一意用自己的“忠诚”与“热血”,想为国家有所建树。但殊不知,正是这种坚强的一味固执地实行新政的态度,再加之王安石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堂地位,才最终使得变法大行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宋朝也跟着由盛转衰。

2

眼看大好河山生灵涂炭,东坡等良才多次被贬谪。我们这位大词人呢,却总是能在不好的境遇里,为自己找到一扇开启郁闷心绪的窗户。这与东坡本人的性格相关,也与弟弟子由的一贯支持密切关联。

东坡与弟弟的性格其实大相径庭。东坡直率,而弟弟内敛;弟弟经常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哥哥多有提点,但二人在政策见解上确实有着很高的默契度。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在东坡多次被流放的时光里,子由的书信是对东坡最好的劝慰;甚至在经济极其拮据之时,子由也常常从自己一大家子的生活费中省俭出费用来接济东坡一家的生活。

3

在被贬谪的岁月里,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间最长,对杭州的感情最深,甚至把杭州比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曾经写出过:“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的诗句,表达了对杭州的深切喜爱。

当然杭州的山水,杭州的人文,甚至杭州的高僧和歌姬都不曾辜负他!也是在杭州,面对这样的山水,他写了一篇又一篇著名的诗,甚至我们现在常说的宋词,也是在这个时期慢慢被东坡发掘出来的!

东坡在流放地听说当地有溺婴、杀婴的恶习时,立刻修书一封,恳切陈述恶习之残忍,人性之无道。最后其积极参与其积极参与救助疲困孕妇的社会活动中,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积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图片

4

东坡逐渐在田园生活中获得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做官,与他而言,已丝毫没有吸引力了。但是,博学多才又熠熠生辉的苏东坡,又怎会被皇帝,确切地说,是皇后或太后所遗忘呢?

尽管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做官之意,但他还是没皇帝重新启用。好在他升任翰林之前,草拟的几次圣旨都是他乐于去做的。首先,就是褫夺李定的官职,命他将过去隐瞒未报的母丧三年重新依礼居丧。其次,是贬谪吕惠卿。在这道圣旨上,东坡说始于知己,共为欺君。喜则魔足以相欢,怒则反复以相噬。接下来是王安石之死,东坡要为其草拟一道圣旨,追赠荣衔。东坡在圣旨中,只是赞美王安石富有巧思,同时诗人知道正是他的狂妄自大欺人欺己。胡不百年,为之一涕泪!

百姓听之,都不知道自己所读的到底是夸大了颂词,还是反面的诽谤?

5

东坡的人文成就不仅表现在诗词歌赋上,还有绘画、书法、药学等等。

在中国艺术史上,东坡独创的一派就是中国人的文人画。他不仅创造了有名的墨竹,而且还和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以后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绘画。

于是,东坡在闲暇时饮酒进餐、作诗。而这时,东坡往往与米芾、李公麟相聚一起,三人走进书案纸笔近在眼前,悠然的时光缓缓,他们创造出了最有名的西园雅集。

6

宋朝皇帝更迭次数每加一次,似乎东坡的命运就会波折一次。唯一不变的是东坡对百姓疾苦的担忧,对朝政的力挽狂澜。终于东坡,也倦了这样的广场生活,他几次向朝廷恳求外放,但是他的政敌却觉得情势严重。卑鄙的认为东坡是借此向朝廷施压以求相位。

东坡曾向朝廷上表说,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东坡出此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在体察民情时发现,但凡田地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时,百姓家中却空无一人,甚至百姓早早抛弃家产流落外乡。相反,庄稼歉收时反而能见得,个别人家流连家园。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因为王安石之青苗税法对宋朝的经济已造成严重的冲击与破坏,国家经济已进破产瓦解崩溃之边缘。庄稼颗粒无收,朝廷便不用向各家各户催债偿还本金利息。而官家发现丰年百姓有收成在望时,立即要求百姓偿还贷款本金利息等,搞的百姓人人自危,苦不堪言,甚至常常被迫堕于狱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如此反复之下,风雨飘摇的宋朝还是无幸遇上英明的君主匡扶国家大业。现在深登王位的幼主年18岁,却性好女色。完全将国家学问等置之一旁,并且逐渐被章淳等奸臣玩弄于鼓掌之间。

图片

7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是东坡被流放到岭南所写的诗。如果不是阅读本书并且对东坡的乐观人生态度有所见解,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诗句,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

因为东坡本身就是个达观派,在不论什么样的恶劣环境里,他总是能找到让自己怡然自得的安身所在。在岭南,他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却还是经常利用与县令太守和其他人的好关系,为民请命,为老百姓做自己任何力所能及的公益。尽管他甘为人梯,把政绩抛出脑后,但是经他指点的王太守却还是因被冠上“妄赈饥民”之罪而被革职。

东坡在惠州的生活,其实是和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同样也是在惠州,他失去了这一人生知己。

东坡总是称朝云为天女维摩,就是纯洁不染的仙女的意思。他们二人共同在惠州开发了放生池,这是他们共礼佛教的见证。同时这也是朝云去世后,其坟茔的安葬处。

至此,东坡一直鳏居未娶,就在东坡守着这等山水,以为晚年可以在惠州安居下去之机,又意外收到朝廷的贬谪命令。原因却是因章淳看到东坡写过沐浴春风酣睡的诗句,认为他过的太舒服。

8

这一次,东坡来到了人生最后一个贬谪的地方儋州。在这里东坡可以说真正的一无所有,此间食无肉,并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在这个地方唯一的好处无甚瘴也

面对如此的境地,东坡虽有友人接济,但很多时候也必须自给自足。他和儿子苏过经常以苍耳等为食,因当地居民未开圣化,很多人生病了并不只用药,所以东坡带头,研习药学,并且考定药的种类。在他写的各医学笔记中,有一种药可以一提,那就是用荨麻治疗风湿的办法。东坡说把荨麻敷在风湿初起的关节上,浑身其他关节的疼痛都可以停止。另外他还深信苍耳的功用。认为苍耳虽极为普通,各处都长,但毫无害处,吃多久都可以。

除此之外,东坡还利用自己的博学在此期间写了三四个寓言故事。把对当朝的不满隐喻在寓言中。因他不善于恨人,可能只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委屈和憋闷吧。

9

赶在小年的前一天,算是把《苏东坡传阅读完毕。

我想东坡最后的时光,虽然热毒缠身,但仍然是幸福的。幸福的是,有吴复古的陪伴东坡的一生命途多舛,起起伏伏,被迫在各地贬谪辗转。而吴复古却总是能在他人生失意之时找到他,他完全自发自愿的在东坡贬谪的地方出现,陪他走过那一段段黯淡的时光。甚至在东坡的最后一段旅程时,他也有所参与,并且像一颗流星一样,先从东坡的天空滑落。

当然东坡的最后时光里也有遗憾。他最爱的弟弟子由在雷州相聚之后,再也未能谋面,他为此非常伤心,但是也无可奈何。他给子由写了一封长信,最后把他们不能聚首的原因归咎于天命,他说其如天何!现在东坡已经去世已近千年,然而他留给我们的那心灵的喜悦,那思想的快乐,却是万古不朽的。

就像笔者最后写的,我们在读这本书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的是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的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行,昙花一现而已。

图片

10

无人不爱东坡

最后让我们默念着他的诗句再回望一下这位大词人少有的才情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