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诰(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历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钦赐“紫禁城骑马”。先后跨越了乾隆、嘉庆两朝,是清朝任职最久的军机大臣 释文: 王舍人以幽淡简远为宗,出入鹤樵、懒瓒间,多逸笔小帧。此卷独铺舒四十余尺,平生所 不常有也。每一展阅,如江行一番,洲渚之佳者,瓜步柳林桑落俱入指点,山则低岚秀壁,九 子二姑,若是若非。隐露帆樯之下,所少者,夷陵、蟇颐、鱼复之石阵,与各都会之粉堞耳。舍 人其长房耶,能缩地其邯郸翁耶,能引人涉胜境。 钤 印:富春董诰、太保之章 题 识:蔗林董诰时年七十有七。 说 明:是件节录明代文学家、鉴藏家李日华(1565-1635)跋明初书画大家王绂(1362-1416)山水长卷之论。可参见李氏《恬致堂集》。 董诰能画善书,与其父董邦达有“大、小董”之称,甚得乾隆帝厚爱,尝命其入懋勤殿写“金字经”为孝圣宪皇后祝嘏。年过八旬的乾隆帝在《快雪时晴帖》册中曾题写道:“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御识”董氏可谓皇帝钦点代笔。其书法端庄秀丽,书风温雅,属馆阁体一路。 本作是董诰晚岁之作,亦是其自身书风之流露。是故墨色厚重,行笔流畅自然,结体上趋于跳宕,挥洒自若,“忘机悟即见真诠”,返璞归真,高古绝尘。明正德嘉靖年间的戏曲家、鉴藏家李日华有《恬致堂集》四十卷,收录了其简牍铭赞题跋等散文二百余篇、诗作一千一百余首以及若干科场文字、杂记。此四屏内容即是录《恬致堂集》中李日华论明初书画大家王绂(1362-1416)山水长卷一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