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牌名: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其名称来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个典故。据《后汉书》记载,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强夺,后人作诗咏叹此事,由此得名“沁园春”。此外,关于其来历还有其他说法,比如沁水公主与驸马邓乾在园中吟诗唱和,宫中文人将其词章制成词牌。 《沁园春》的词牌格律为双调,共114字,上阕13句,四平韵;下阕12句,五平韵。其代表作品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常见词牌名 · 忆江南:本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 · 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 · 渔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 永遇乐:常见词牌名。 · 虞美人:常见词牌名,代表作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清平乐:常见词牌名。 · 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 雨霖铃: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霖雨连下十数天,闻铃声思念杨贵妃而制曲。 · 菩萨蛮:常见词牌名。 · 醉花阴:常见词牌名,代表作有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浣溪沙:常见词牌名,又名《小庭花》。 ·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 生查子:常见词牌名。 ·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有平定叛乱之意。 · 渔家傲:常见词牌名。 · 蝶恋花:取自梁简文帝的《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 鹊桥仙:常见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 · 踏莎行:常见词牌名。 · 浪淘沙:常见词牌名。 · 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等。 · 相见欢:常见词牌名。 · 捣练子: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 水调歌头:以隋炀帝开汴河时的《水调歌》命名。 · 念奴娇:因唐代天宝年间的歌伎念奴得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 钗头凤:原名《撷芳词》,因陆游词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而得名。 《满江红》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其调名来源有多种说法: 1. 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其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因此得名。 2. 咏江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中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了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可能由此得名。 3. 咏曲名:据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余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 《满江红》的正体以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为代表,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其代表作品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的《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其他词牌名 · 蓦山溪:又名《上阳春》。 · 玉楼春:又名《木兰花》《归朝欢令》。 · 湘月: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酌江月》等。 · 杏花天影:比《杏花天》多出两个短句。 · 霜天晓角:因林逋咏梅词有“霜洁”“晓寒”“玉龙三弄”而得名。 · 山鬼谣:即《摸鱼儿》。 · 千秋岁引:为《千秋岁》的变格。 · 鹤冲天:始见于北宋柳永词。 · 乌夜啼:又名《圣无忧》,原唐教坊曲名。 · 青玉案: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 ·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等。 ·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 · 月华清:又名《月华清慢》。 · 剑器近:《剑器》为唐舞曲。 · 拜星月慢:又名《拜星月》《拜新月》。 · 子夜歌:又名《菩萨蛮》《花间意》等。 · 瑞鹤仙:常见词牌名。 · 暗香疏影:姜夔自度曲。 《浣溪沙》是常见的词牌名,写作时需遵循其格律和写作要点,以下是具体介绍: 格律要求 · 正体格律:《浣溪沙》正体为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其格律如下: · 中仄平平仄仄平, · 中平中仄仄平平, · 中平中仄仄平平。 · 中仄中平平仄仄, ·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 变体格律: · 变体一: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首句不起韵。 · 变体二: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后结作三字三句。 · 变体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前后结皆三字三句。 · 变体四: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三句两仄韵。 写作要点 · 起句:开篇需引人入胜,通常以景语或情语起笔,设置一种情境或氛围。 · 承句:承接起句,进一步展开或深化情感。 · 转句:转折句,通常在上下片的第三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合句:总结全篇,回应开头,使整首词结构完整。 · 对仗与用韵:上下片的一、二句通常形成对仗,且每句末尾押韵,这要求词人在创作时需精心挑选词汇,确保音韵和谐。 写作技巧 · 运用意象:可运用渲染、烘托、比喻、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言志等手法。 · 注意声情: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 · 重视结句:下片的三句分两组,前两句一组,后一句一组,由一个对偶句接一个单句组成。单句显示出摇曳荡漾的情韵,要用力才可以收住,应轻婉蕴籍,变摇曳为稳定,化动态为静态,融情入景,韵味悠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