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大意:频有哀祸的事情发生,悲痛如刀一般地切割内心,无法克制和平抑自己(的痛苦情绪),怎么办啊,我已无可奈何。即使安慰,也仍会倍加感伤。 《频有哀祸帖》纵24.8厘米,3行,20字。行草书。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尺牍摹本,原作久佚。存世的《频有哀祸帖》摹本收藏于日本前田育德会,为唐代硬黄响搨、双钩廓填摹本。作品行轴线时曲时直、书体时草时行、点画时方时圆,书写风格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体现了王羲之高超的书写技巧和驾驭能力。 《频有哀祸帖》与《孔侍中帖》之间空白处,钤“延历敕定”朱文御玺三处,与《丧乱帖》等同。日本《支那墨宝集》称:“昔我国光明皇后,举圣武天皇之遗,献于东大寺大佛,藏正仓院。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其中晋王羲之书拓本颇多焉。天应、延历、弘仁之间,渐复尽献于大内。奈世既德久,大半散佚,片断仅存。此所藏者,盖其一。接帖之处,有延历御府之玺。” “延历敕定”即是“延历御府之玺”。延历是日本桓武天皇的年号,其元年为公元782年。日本学者考订《孔侍中》与《丧乱》二帖,是《东大寺献物帐》中著录的。此《献物帐》是日本圣武天皇卒后,皇后将其遗物供佛的账目。圣武天皇卒于公元729年。那么,以上王羲之的书迹传到日本时,至少在729年以前。这是王羲之书迹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这些书迹,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据传,本幅在明治时代出现于东京上野的古书店,其后成为富山藩儒者冈田信之(1825-1885)所藏。冈田信之号吴阳,学于江户幕府主要教授儒学之学问所昌平黉,后任命为富山藩校广德馆的文学教授,并兼藩主之师。明治以后,成为富山师范学校教师,然不久即辞职,竭力于家塾学聚舍。此帖后成为冈田信之之子、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资料编纂挂嘱托、文学博士冈田正之所有,再经冈田正之之子冈田震之手,1927年(日本昭和二年)9月23日,前田侯爵家购之于正之之子震。现在的装裱,为1941年(日本昭和十六年)改裱而成。 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位于日本东京都目黑区,也称尊经阁文库,主要收藏中国、日本的古文书和古代工艺美术品)。 |
|
来自: 照民111 > 《自己喜欢的网页及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