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读过的书23:《汉字的魔方》

 词语寄居者 2025-02-03 发布于浙江

推开古典诗歌沉重的门

——《汉字的魔方》

读有所感

01

 所见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抓住了“语言”这个分析诗歌的牛鼻子,它是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分析,而是从宏观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精准判断。

02

所得

大学者写入门书籍,俯下身来对后生晚辈谆谆教诲,语言之情切随和,道理之深入浅出,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收获。这本书仿佛给你一把钥匙,足以打开古典诗歌生锈的锁,让你轻而易举地登堂入室,饱览诗歌无限风光。

葛兆光的许多论断是创造性的,甚至是颠覆式的。他批评了知人论世以背景为先的诗歌解读方式,并引用托多罗夫的话给予当头棒喝“根据这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来看,所有的猫都是灰色的”。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汉字的魔方”这个喻体来形容古典诗歌语言运用之妙,指出这种方式才是直面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

最后一章他对白话诗精到的解读让人惊叹,他总结出白话诗的巧智,视角游移、逻辑中断和词语错误。很难想象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者就能领悟到的东西。

读罢,只剩下膜拜。

03

所摘

1.诗歌是经过乔装打扮的演员的一出戏,你在前排就坐观剧看到的只是假象,若要想识出演员真面目,就只能绕到后台直闯布景背后的化妆室去窥探卸妆后演员的模样,“背景批判”就常常起这样的作用,所以“真面目”与“煞风景”兼而有之,“实在”与“谬误”同样可能。

2.当“背景”参与解释时,诗歌就失去了永恒的魅力而只成了隐私的实录。“美”作为代价偿付了“真”,而“善”也有可能在“真”的道德尺度下被无情勾销。

3.语言使共时的平行的世界转换成一种直线性的词汇系列,越是准确精密的,语法完整的语言越使世界的本相“变形”,相反,那种语序省略错综的语言却表现得时深层结构即思维本初得原貌——而诗人希望的正是恢复这一体验世界。

4.汉字的充分视觉性、图画性和汉语非直线性组合的特征使它正好成为诗人直接触摸与描述世界的天然质料。

5.密集而鲜明的意象,没有从属关系、方位关系和时间顺序,便只有挤在一起互相碰撞,像魔方一样,任读者自行组合。

6.靠虚字,诗里的意脉就多了委婉与曲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