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22时10分,立春节气至。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 古籍《群芳谱》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万物生长的前奏。 ![]() 所谓双春年,就是说今年有两个立春。 分别是在农历的正月初六,以及年末腊月的十七。 民间谚语说: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说的就是遇到双春年的话,立春后会比较冷,但这种寒冷却对农业有 利。 积雪在春季融化,能滋润土地,为春耕提供充足的水分,预示着将会带来大丰收。 按照传统甲子历,立春是乙巳年的开始。 民间习俗中的“躲春”也就是“躲岁君”,认为一些特定属相的人需要躲春。 由于岁君一年一换,因此每年需要躲春的人群都不一样。 而按照传统习俗,今年这4类人要躲春: 生肖为虎、蛇、猴、猪的人。 虚岁年龄尾数为“7”的人群:7岁、17岁、27岁...等。 虚岁年龄个位数相加等于“9”的人群:如18岁、27岁、36岁...等。 儿童、老人,或是身体虚弱的人。 “躲春”时间精准锁定 时间一般是交节的前后两小时,今年即2月3日的21点10分-23点10分。 躲春的方式,一般是独处静室,避免活动,保持心态平和。 目的就是为了图个吉利,求个平安好运。 “躲春”全流程指南 1、空间选择与布置 与家人提前沟通告知自己在立春当天晚上要躲春,请进行配合,然后找一个相对独立、安静且封闭的空间进行躲春,家中的卧室或者书房是不错的选择; 在屋内面朝北,背朝南,将门窗关闭严实,拉上窗帘,让室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家里有养宠物的,这期间也尽量不见宠物,尤其是猫。 2、独处静修,避免纷扰 在躲春的这两个小时里,要保持绝对的安静。不与他人聊天,不看手机、不接听或拨打电话,更不要外出串门,也不要接待来访的客人; 独处期间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减少外界的纷扰,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舒缓情绪的物品,如香薰或舒缓音乐,帮助自己放松身心,通过冥想、深呼吸、闭目养神等方式静坐,让自己的内心处于平静、放松的状态,也可以选择阅读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避免焦虑、烦躁、生气等负面情绪的产生。 ![]() ![]() 早在周代就了立春这天迎春的风俗。 据《礼记·月令》记载: “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汉书·郊祀志》也记载: “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百官衣皆青。郡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 立春这天,天子要率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仪式,迎接祭祀青帝和勾芒这两位司春之神。 明清以后,各地“迎春”之礼演变为“报春”之俗:地方长官专门组织穿青衣的队伍游行于街,主持报春仪式。 报子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 每报一次,周围群众便齐声呼应。 虽然这迎春的仪式现今基本都没有了,但可以在家贴上一张写有“宜春”、“春”字,或是表达出“迎春”、“春风得意”等字画,来迎接春神。 ![]() 所谓鞭春,就是将泥塑或纸糊的春牛以杖击碎,象征春耕开始,催牛耕地。 鞭春的仪式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习俗传播更广。 每到立春前夕,各府、州、县将造好的土牛、芒神迎到城门口、官衙前等人群聚集的场所。 立春这天一大早,官员们来到放置春牛的地方,用五色丝编织的“春杖”(即鞭子)依次击打土牛三下,称为“打春”。 寓意让春牛勤于耕种,换来丰收。 土牛打碎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谓之“抢春”。 据说抢得牛头土,大吉大利;抢得牛身土,养蚕兴旺;抢得牛角上的土,庄稼丰收。 ![]() 咬春之意,是要把春色咬住,不让它悄悄溜走。 咬春之俗历史久远,汉代就有“立春日食生菜”的记载。 至于立春食春盘的习俗,则源于北朝大臣李谔。 某年立春,李谔命家人将萝卜、芹菜等生菜堆放在盘中,馈送亲友。以后的人竞相仿效,演变成俗。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就记载说: “新春献辛盘(即春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这种在立春日食春盘、春饼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 每到立春这天,老北京人都要用生萝卜、白菜心、鲜黄瓜、黄芽韭等做成春盘,再用白面做成薄饼,放在平底锅上烙成春饼。 在饼上抹面酱,再卷上春盘中的生菜,便可有滋有味地品尝春的味道了。 ![]()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趁春光正好,趁春风不燥,好好去爱想爱的人,勇敢去做想做的事。别给生命留下太多遗憾。 迎春启程,向阳而行,相信一切美好终会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