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路上,想讲讲自己的一些体会。 当下正值流感高发季,医院门诊里流感患者数量急剧增加。 要知道,流感一旦并发肺部感染,要是掉以轻心,病情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 所以,作为普通人,流感来袭时该怎么应对,怎么提升自己应对流感的能力,这是每个人都得重视的问题。 其实现在好多流感患者都合并有肺部感染,只是有些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病因很难在第一时间确诊。 就说年前我参与抢救的一位患者,一开始症状不严重,只是咳嗽咳痰,有点轻微胸闷,当天做肺部CT只显示有感染。 可到了第二天,咳嗽咳痰明显加重,还伴有乏力、胸闷、气喘,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 再复查肺部CT,结果让人震惊,整个右肺都成白肺了,病情发展太快了。 还好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精心治疗,患者症状慢慢缓解,肺部感染也快速吸收,最终康复了。 从这个案例就能看出,流感并发肺部感染很危险,病情发展难以预测。 为了更好应对流感,日常生活里,我们要做好全方位防护。 流感高发季,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像商场、影院这些。 要是非得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口罩能有效挡住流感病毒传播。 勤洗手也特别重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揉搓双手每个部位,再用流动水冲干净,这样能去掉手上沾染的病毒,降低感染风险。 生活习惯上,规律作息不能少。 每天保证7 - 8小时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有助于维持好的免疫力。 饮食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蛋白质的食物,像橙子、柠檬、坚果、牛奶、鱼肉这些。 维生素C和E能抗氧化,增强身体抵抗力; 锌对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很关键;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另外,适当运动也不容忽视,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我常说的,要吃好,喝好,睡好。 我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应对流感: 【一、吃:会吃就是补药】 1️⃣ 饮食三原则: ✔️ 清淡如粥:流感时脾胃弱,小米粥、南瓜粥最养胃气 ✔️ 温热胜寒:姜片煮水、陈皮炖梨,驱寒不伤阳 ✔️ 忌口三样:冷饮(伤脾阳)、油炸(生痰湿)、甜腻(助湿气) 2️⃣ 食疗方推荐: 🌿 姜枣防疫茶:生姜3片+红枣5颗掰开+葱白2根,煮沸10分钟 🌿 梨藕润肺汤:雪梨1个+莲藕半节+百合20g,慢炖1小时 🌿 葱白米油粥:大米熬出米油,加葱白末、胡椒粉,晨起空腹喝 【二、喝:会喝就是良药】 1️⃣ 黄金喝水法: ☕ 晨起1杯温盐水(补充电解质) ☕ 白天喝米汤水(大米汤当水喝) ☕ 睡前喝陈皮水(3年老陈皮2片煮水) 2️⃣ 应急代茶饮: 🍵 咽痛喝:金银花5g+薄荷3g+甘草2g 🍵 鼻塞喝:紫苏叶6g+荆芥3g泡脚 🍵 乏力喝:黄芪10g+麦冬5g煮水 【三、睡:会睡就是大补】 1️⃣ 子午觉要诀: 🌙 子时(23点前)必睡:养肝胆排毒 ☀️ 午时(11-13点)小憩:养心阳护正气 2️⃣ 助眠三件套: 💤 睡前生姜花椒水泡脚(水位过三阴交) 💤 按摩涌泉穴+神门穴各100下 💤 佩戴中药香囊(艾叶+苍术+佩兰各5g) 【关键提醒】 ✅ 警惕"假好转":退烧后3天内最危险,忌剧烈运动、忌洗澡受凉 ✅ 咳痰看颜色:白痰寒证用陈皮,黄痰热证用鱼腥草 ✅ 救命信号:指甲/嘴唇发紫、平躺喘憋、尿量骤减,速就医! 我曾用这套方法帮助很多患者,比如有位老师流感后持续低烧,用葱豉汤泡脚发汗+茯苓山药粥健脾,3天退烧无反复。 记住:中医防病讲究"扶正祛邪",把脾胃养好、阳气护住,病毒自然无处落脚! 要是只是低热、轻微咳嗽、流涕这些较轻症状,可以先居家休息,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帮身体排出毒素。 同时,根据症状适当吃点非处方药物缓解不适,比如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右美沙芬止咳等,但一定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剂量服用,别过量。 居家休息时,要让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 - 3次,每次20 - 30分钟,这样能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减少再次感染机会。 不过,要是出现高热不退(体温一直超38.5℃,吃退烧药也不管用)、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咳痰带血、精神萎靡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流感并发肺部感染,病情比较严重了,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 就医时,要跟医生详细准确地说清楚自己症状、发病时间、病情发展过程还有近期活动轨迹等信息,方便医生快速准确诊断。 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安排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部CT等检查项目,通过这些检查判断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 确诊后,患者一定要严格按医生嘱咐治疗。 按时按量服药,别因为症状稍微缓解就自己停药或者减少药量,这可能让病情反复或者加重。 治疗期间,保证充足休息,别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精力对抗疾病。 饮食上多补充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像鸡蛋、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给身体提供恢复需要的营养。 同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好心态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除了上面这些常规方法,中医经方在治疗流感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医经方遵循“有是证用是方”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反应,合理运用经方。 治疗流感时,我的经验是首先得准确判断患者得的是伤寒还是温病,只有区分清楚,才能精准用药。 伤寒和温病怎么区分呢? 从病因上讲,伤寒大多是人体正气不足的时候,风寒之邪侵犯肌表引起的; 温病主要是温热之邪侵入人体导致的。 发病特点上,伤寒刚起的时候,寒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特别怕冷,就算多穿衣服、靠近暖和的地方也不管用,同时还会发热,不过发热程度一般不太高,而且发热通常在怕冷之后出现; 温病刚起时热的症状比较突出,发热明显,可能有点轻微怕冷,但这种怕冷持续时间短,很快就会被高热替代。 症状表现方面,伤寒主要是怕冷、发热、身体疼痛,患者常常感觉全身酸痛,身体发沉,头疼得厉害,一般没有明显的咽喉症状; 温病主要是咽喉不舒服,像咽喉疼、咽喉红肿、发热、咽喉干、咳嗽等,前期可能有一点轻微的表面症状,但很快就会以咽喉不适和发热为主。 针对伤寒,在三阳病阶段,如果患者发热、怕冷、不出汗,脖子后面又硬又紧,大多会用葛根汤,它能解除肌肉表面的邪气,发汗,让津液通畅; 要是发热、怕风、出汗,脉搏跳得比较慢,用桂枝汤调和人体的内外最合适; 要是除了上面这些症状,脖子后面拘挛不适更严重了,那就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发表、升津舒经的效果更好; 要是患者一会儿觉得冷一会儿觉得热,胸口两边发闷不舒服,不想吃饭,心里烦躁还容易呕吐,这时候小柴胡汤可以调和身体的半表半里; 要是高热、喘气咳嗽、口渴,麻杏石甘汤能清热,让肺气通畅,止住咳喘; 要是患者既有感冒的表面症状,又有半表半里的症状,柴胡桂枝汤就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进入三阴病后,如果患者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像肚子疼、拉肚子、呕吐等,理中汤可以温暖脾胃,驱散寒气,补充脾气; 要是阳虚的症状更严重,特别怕冷,手脚冰凉,附子理中汤就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增强温阳的力量; 要是患者因为阳虚,身体里的水液代谢不正常,出现水肿、小便不通畅、肚子疼还拉肚子,真武汤可以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要是病情危急,阳气快要虚脱了,破格救心汤能把快要散失的阳气救回来,让身体的气稳固; 要是本来身体里就有寒痰水饮,又受了风寒,出现咳嗽气喘、痰又多又清稀,小青龙汤可以解表散寒,温暖肺脏,化掉水饮; 要是出现胸口两边发闷,有轻微的结块,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心里烦躁、口渴等症状,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调和半表半里,温化水饮。 对于温病,临床常用银翘散,适合温病刚开始的时候,有发热、稍微有点怕冷、咽喉疼、口渴等症状,能通过辛凉的药物,让邪气从体表散开,清除体内热毒; 桑菊饮经常用于风温刚开始,邪气侵犯到肺的经络,主要症状是咳嗽、发热不太严重、嘴巴有点干渴,能疏散风热,让肺气通畅,止住咳嗽; 三仁汤针对湿温刚开始或者暑温夹带着湿气,表现为头疼、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脸色发黄、胸口发闷不想吃饭等,能让人体的气机顺畅,清除体内的湿气和热气; 小柴胡合三仁汤,既能调和半表半里,又能宣化体内的湿浊,适合既有少阳证又有湿温症状的患者; 甘露消毒丹可以治疗湿温引起的疫病,邪气在气分,湿气和热气都很重,症状有发热、身体困倦、胸口和肚子发闷、四肢酸痛、咽喉肿痛等,能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升降散用于温病的时候,热邪郁积在体内,气机不通畅,症状有怕冷高热、头面部红肿、咽喉肿痛等,能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驱散风邪,清除热邪; 上焦宣痹汤针对上焦有湿热,肺气不能正常宣发,出现胸口和胃脘发闷、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堵着等症状,能清除上焦的郁热,让肺气通畅。 另外,还有清营汤,适合热邪进入营分的情况,表现为夜里发热更严重、心里烦躁、睡眠不好、有时候还说胡话,能清除营分的热毒,把营分的热透散到气分; 犀角地黄汤对于热邪进入血分的症状,像发热说胡话、身上的斑颜色紫黑、吐血、鼻子出血等,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医生在临床中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选用这些方子。 总之,流感虽然常见,可一旦并发肺部感染等严重情况就不能轻视。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做起,增强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要是感染了,也要及时正确处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更多流感案例: 林佳明,主任医师,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算是对自己学习中医25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