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睡不着的时候,所以不必一遇到睡不着就产生灾难化的想法,担心要是经常这样睡不着可怎么办啊,影响工作,白天没精神等等。下面是DSM-5(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主述对睡眠质量或数量不满意,伴有下列一项(或多项)相关症状:1.入睡困难(儿童可以表现为在没有照料者的干预下入睡困难)。2.维持睡眠困难,其特征表现为频繁的觉醒或醒后再入睡困难(儿童可以表现为在没有照料者的干预下再入睡困难)。3.早醒,且不能再入睡。
- 该睡眠障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教育、学业、行为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 失眠不能用其他睡眠-觉醒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也不仅仅出现在其他睡眠-觉醒障碍的病程中(例如,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昼夜节律障碍-觉醒障碍、异常睡眠)。
- 失眠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用。
如果你经过诊断,符合失眠障碍,你除了吃安眠药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调整以改善甚至彻底治愈失眠障碍。睡眠卫生 午饭后避免喝咖啡、浓茶; 睡前6小时内不喝酒; 夜间特别是接近睡眠时避免吸烟; 睡前3小时避免剧烈锻炼; 睡前不看连续剧、小说; 睡前不进行打麻将等易引起兴奋的活动; 睡前避免摄入过多液体和食物;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 保持卧室适宜的光线及温度; 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每天慢跑30分钟; 白天少睡,午睡不超半小时。
刺激控制 躺下超过半小时睡不着就起来做点轻松的事(不要使用电子设备),不要产生看到床就条件反射式的想到睡不着、沮丧、担忧等这些不良后果,重建睡意与床之间的积极联系,从而迅速入睡。 将卧床仅仅当作睡觉与性生活的地方,不在床上做玩手机、看书等其他事情; 只有晚上有睡意或者到了规定的睡眠时间时,才上床休息; 无论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多少,第二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
睡眠限制 失眠患者常常想要用延长卧床时间来增加睡眠的机会,或通过卧床来缓解白天的疲劳,却往往使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睡眠限制疗法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力以提高睡眠效率。 松弛疗法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最初被用于慢性原发性失眠(病程超过半年的),但近来有研究提示,对于短期失眠、继发性失眠也有一定疗效。另外,在该疗法的实施同时应该每天记睡眠日记。疗程一般不少于4-6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