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项导致我们走向固执愚昧的自我保护机制(旧书再读依然先进)

 走路once 2025-02-04

为什么在生活中面对危险信号,总会首先不自觉的质疑、否认、拒绝?这是最近重新看的书中要点之一,值得思考——关于“任性拒绝否认”的问题。

一项导致我们走向固执愚昧的自我保护机制:

1、拒绝(低估可能的损失)
当面对潜在的风险时,许多人选择拒绝承认这些风险的存在。他们可能认为,损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即使发生,也只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拒绝使得人们在决策时忽视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对未来风险的严重低估。

2、理想化(认为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理想化是人们常有的心理倾向,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完美的状态中,认为不幸或危机只会降临于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使得个体对现实中的风险视而不见,容易造成对预期估值的误判,增加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危机发生)

自以为是的信念让很多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只要自身努力,就能规避所有风险。他们可能会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可控因素,导致在面对危机时反应迟钝,未能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后悔莫及。

4、推卸责任(把灾难的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

在面对失败或损失时,许多人倾向于将责任转嫁给他人或外部环境,而不是反思自己的决策。这种推卸责任的心态不仅妨碍个人的成长与反思,还可能导致整个团队或组织在面对危机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错失改善的机会。

5、自以为是(降低可能性)

人们常常会低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风险。他们可能认为,重大危机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因而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准备。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不仅导致对现实的误解,更可能使人们在危机来临时措手不及,陷入被动。

6、盲目(想象损失会很有限)

许多人在想象潜在损失时,往往抱有过于乐观的预期。他们可能会低估损失所带来的后果,认为即使发生损失,影响也会很小。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使得人们在制定计划时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导致在真正的危机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想克服拒绝否认情绪,承认风险承认存在的危险信号,或许应根据以上6条去对照自己的行为偏好,并做出实际调整。整体来说,这是一篇悲观的文字,反映的也是私人的偏好心态,慎重服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