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症状 | 方剂 | 出处 | 药物组成 |
01 | 发热,无汗而喘 | 麻黄汤 | 伤寒论 | 麻黄、桂枝、炙甘草 、杏仁 |
02 | 发热,有汗恶风 | 桂枝汤 | 伤寒论 |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
03 | 发热,头痛,项背强直 | 葛根汤 | 伤寒论 |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
04 | 发热,头痛,项强,口苦 | 九味羌活汤 | 此事 难知 |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
05 | 发热,肢痛,微呕,口苦 | 柴胡桂枝汤 | 伤寒论 | 桂枝、芍药、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大枣、生姜 |
06 | 发热,心悸,小便不利或肿 | 真武汤 | 伤寒论 | 炮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 |
07 | 发热,特别怕冷,想睡觉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伤寒论 | 麻黄、细辛、炮附子 |
08 | 发热,咳嗽白痰有泡沫 | 小青龙汤 | 伤寒论 |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
09 | 发热,无汗,烦躁而喘 | 大青龙汤 | 伤寒论 |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
10 | 发热,口渴,咳逆气急 | 麻杏石甘汤 | 伤寒论 | 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
11 | 发热,咽痛,舌尖红 | 银翘散 | 温病 条辨 |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
12 | 发热,鼻干,眼眶痛 | 柴葛解肌汤 | 伤寒 六书 |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
13 | 憎寒壮热,身痛无汗 | 人参败毒散 | 小儿药证直诀 |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各、甘草 |
14 | 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 | 达原饮 | 瘟疫论 | 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
15 | 寒热往来,口苦口干 | 小柴胡汤 | 伤寒论 |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
16 |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 | 大柴胡汤 | 伤寒论 |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
17 | 发热恶寒,腹胀便秘 | 厚朴七物汤 | 金匮 要略 | 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 |
18 | 憎寒壮热,口苦便秘 | 防风通圣散 | 宣明 方论 |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 |
19 | 头痛身重,午后发热 | 三仁汤 | 温病 条辨 | 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
20 | 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 | 藿朴夏苓汤 | 医原 | 藿香、川朴、姜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通草 |
21 | 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又发热 | 黄芩滑石汤 | 温病 条辨 | 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 |
22 | 发热困倦,或咽肿,或吐泻 | 甘露消毒丹 | 温热 经纬 | 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
23 | 发热恶寒,胸闷腹胀,上吐下泻 | 藿香正气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炙甘草 |
24 | 身热心烦,胸闷,失眠 | 栀子 豉汤 | 伤寒论 | 山栀子、香豉 |
25 |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渴喜饮 | 竹叶石膏汤 | 伤寒论 | 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
26 |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 | 凉膈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 |
27 |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 青蒿鳖甲汤 | 温病 条辨 |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
28 | 面红,四肢冷,拉肚子,脉很弱 | 白通汤 | 伤寒论 | 葱白、干姜、附子 |
29 | 出冷汗,或喘急或呼吸微弱,脉微弱 | 参附汤 | 正体 类要 | 人参、附子 |
30 | 高热惊厥,说胡话 | 安宫牛黄丸 | 温病条辨 | 中成药(组成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