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S流感去世实属大意,30首中医妙方应对流感季

 彼案 2025-02-05 发布于四川

作者   张胜兵中医

新春伊始,当大家都还沉浸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时,一则有关大S(徐熙媛)因流感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在听到这样的消息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一定是个假消息”,因为任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流感,竟能夺走一个壮年人的生命。但随着各大媒体的纷纷报道,消息也被最终确认属实,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又开始有些焦虑:流感这么可怕,时下正值春季流感高发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和防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甚至暴发疫情。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3N2、H1N1亚型以及乙型流感,常在冬春季引起季节性流行。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全身症状重,体温可上升至39度以上,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
对老年人、儿童、肥胖人士、孕妇、慢性病患者,流感可致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

有了上面的认知基础,我们再来看看中医眼中的流感又是怎么一回事?

中医理论中没有病毒感染一说,因此在中医看来,无论是流感,普通感冒,还是曾经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它们都叫做“外感病”,属于广义的伤寒。
以甲流为例,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病症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惫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病症,都可以归属于中医的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疫疠等证候。中医对此均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只要辨证恰当、用药精准,必能收到预期的疗效。

关键点来了,搞清楚了如何辨证,接下来的对证用药又有何难?

张胜兵医生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现整理出流感季中医应对方剂30首,现无偿分享给大家。

张胜兵医生推荐抗流感方剂30首

序号症状方剂出处药物组成

01

发热,无汗而喘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桂枝、炙甘草 、杏仁

02

发热,有汗恶风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03

发热,头痛,项背强直

葛根汤

伤寒论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

04

发热,头痛,项强,口苦

九味羌活汤

此事

难知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05

发热,肢痛,微呕,口苦

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芍药、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大枣、生姜

06

发热,心悸,小便不利或肿

真武汤

伤寒论

炮附子、茯苓、芍药、白术、生姜

07

发热,特别怕冷,想睡觉

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

麻黄、细辛、炮附子

08

发热,咳嗽白痰有泡沫

小青龙汤

伤寒论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09

发热,无汗,烦躁而喘

大青龙汤

伤寒论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10

发热,口渴,咳逆气急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

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11

发热,咽痛,舌尖红

银翘散

温病

条辨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

12

发热,鼻干,眼眶痛

柴葛解肌汤

伤寒

六书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13

憎寒壮热,身痛无汗

人参败毒散

小儿药证直诀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各、甘草

14

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

达原饮

瘟疫论

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15

寒热往来,口苦口干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16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

大柴胡汤

伤寒论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17

发热恶寒,腹胀便秘

厚朴七物汤

金匮

要略

厚朴、甘草、大黄、大枣、枳实、桂枝、生姜

18

憎寒壮热,口苦便秘

防风通圣散

宣明

方论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

19

头痛身重,午后发热

三仁汤

温病

条辨

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20

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

藿朴夏苓汤

医原

藿香、川朴、姜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通草

21

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又发热

黄芩滑石汤

温病

条辨

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

22

发热困倦,或咽肿,或吐泻

甘露消毒丹

温热

经纬

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23

发热恶寒,胸闷腹胀,上吐下泻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炙甘草

24

身热心烦,胸闷,失眠

栀子

豉汤

伤寒论

山栀子、香豉

25

身热多汗,心胸烦闷,口渴喜饮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26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黄、朴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

27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青蒿鳖甲汤

温病

条辨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28

面红,四肢冷,拉肚子,脉很弱

白通汤

伤寒论

葱白、干姜、附子

29

出冷汗,或喘急或呼吸微弱,脉微弱

参附汤

正体

类要

人参、附子

30

高热惊厥,说胡话

安宫牛黄丸

温病条辨

中成药(组成从略

特别说明:
1、以上症状及用药方案仅供交流,临证仍需灵活应用;
2、为免普通受众自行对症用药,以上组方均未提供剂量参考;
3、出现疾病症状,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