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我抱来被褥,堆成一个小山包,整个人靠在上边,静坐。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格言联璧》里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念及此,在隔壁的吵闹声中,我终于能思考了。 说“终于”,是因为自从搬来,虽然万事顺遂,但美中不足是,绝大多数晚上我都得默默忍受隔壁的吵闹,无论是妈妈的嘶吼还是孩子的哭泣,都令我烦躁不安。 所以,到了晚上,我无法思考,无法工作,无法备课,无法写作,无法静静读书,甚至于打不完一把游戏。 我把这一切都归咎于隔壁的吵闹——焦虑的妈妈,达不到妈妈要求的孩子,可能是所有鸡娃家庭的常态,但她家明显是发挥到了极致。 今天在吵闹开始时,我是气愤的。其实我和娃儿已经多次隔空阻止过,甚至我还听见别人家也喊过“别吵吵了”。此时我真想写下“收效甚微”这几个字,很可惜,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请不要怀疑一个在一百五十人的大教室里上课的老师的音量——隔壁一定能听见,只是已读不回而已。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默默等待,等夜色更深,等寒夜更冷,等他们不得不睡觉——那样,我也就终于可以睡觉了。 今天有些不同,因为我终于意识到这将是我生活的常态。半年才意识到,也许有些晚了,但总比一直想不通的好。 那么,我今天思考的主题是——如何与吵闹共生。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里自然有“穷在闹市无人问”的感慨,但又何尝不是身居闹市,却因心向高远而充耳不闻呢? 我非陶渊明,但我此时身处的也不是闹市呀!若是内心安宁从容,隔壁母子的小小争吵又何足为患呢? 所以呀,一切都是托词,懒惰的托词。 所以呀,我还是修为不够。但要怎样修行呢?第一步,我要关上所有的门,做好物理隔断;第二步,继续读书或者敲字吧,难道我此时经历的不也是很好的故事素材吗?也许,在我的笔下,会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欢笑的童年呢。 或者,什么也不做,冥想也是好过怨怼的。改变不了别人,就只有改变自己呀! 哈哈,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底又添了几分安宁。 且慢!在隔壁妈妈持续输出的三个小时里,我这不是可以思考可以敲字了吗? 所以呀,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啦,是“强者从不抱怨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