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即便是父子,也是如此。 《菜根谭》里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人与人走得太近,难免会有矛盾,彼此也会腻烦,如果不走近,又觉得管束不到位,担心这担心那。 因而,相处的时候,彼此礼让,温润如玉,就再好不过了。 01 父让子赢,谓之贤德。
是的,天下的父亲,再苦再累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儿子能过得好好的,超越自己。 可是有的父亲,始终是大家长的样子,习惯了居高临下地安排,让儿子只能服从。就是父亲六七十岁了,仍旧是如此,什么都管,儿子就无所适从了。 好的父子关系,其实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父亲把儿子举得高高的,也逼着儿子成才,然后在某一天,父亲也会服老。 在明朝时,明成祖费尽周折,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定了天下局势。 关于安排太子的事情,他却犹豫了。他还想,能够自己坐拥江山,就不能让儿子插手。 大臣解缙奉诏写诗,挥笔写下:“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明成祖顿悟,把太子从南京接回到京城,教会太子如何治国。 明成祖年老时,和解缙一起出游,走上一座拱桥。明成祖问:“这如何形容?” 解缙说:“一步高过一步。” 下拱桥时,明成祖又问:“这如何形容?” 解缙说:“后面更高似前面。” 从此,明成祖把更多的权势交给太子。毕竟,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的家业,就是儿子比父亲更厉害。 做人,不仅在职场上,需要让贤,退居二线,直到退休。在家,也是如此,把家长的位置让给儿子,父亲扶一把,送一程,家业就顺利传递了。
给儿子最好的成人礼,不是金钱和房子,也不是一张大学毕业证,而是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从儿子转变成父亲的角色。 02 子让父赢,谓之成熟。 儿子小时候,被父亲碾压,看到父亲的巴掌就害怕。 但是儿子心里在想,自己当下没有力量打回去,但是人会长大,总有一天会打败父亲。如果不想对打,那就走得远远的,不再看到父亲,也是好的。 当儿子开始反驳的时候,父亲就一步一步输了。 再往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儿子到了中年,很厉害了,却会让父亲赢。
在南宋时,宋高宗退位,宋孝宗继位。 有一天,宋高宗去灵隐寺喝茶,遇到一个被贬的官员。彼此很聊得来,宋高宗决定帮一把,让官员继续得到重用。 宋高宗把想法告诉了宋孝宗,但是官员存在一定的污点,大臣们反对重新重用。 宋高宗闻讯,叹息一句:“树老招风,人老遭嫌。” 宋孝宗立马下诏,重新启用官员。 若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让父亲赢一把,给父亲面子,都是成熟的体现。 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父亲老了,拄着拐,走得气喘吁吁。儿子惹火了父亲,父亲抄起拐杖要打人。儿子明明可以跑走,但是儿子原地不动,让父亲打几下。
一个儿子真正的成熟,是从他理解父亲开始,或者从他也变成父亲开始。 03 当仁不让,谓之担当。
让的根本,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为了让家庭更加兴旺。 若是反复退让,会让家庭走向失败,那你就别让了,应该勇敢地去争。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唐玄宗逃之夭夭,去了蜀地避乱。 儿子李亨反而是临危不乱,带着手下的将士平定叛乱,并被拥戴为皇帝。 安史之乱后,李亨为唐肃宗,把唐玄宗接到京城,安排为“太上皇”。 在大是大非面前,父子就不要一直让步了,应该是“有能者上,有德者上”。这也符合,任人唯贤的基本逻辑。
父子本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但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命运。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父亲软弱无能的时候,儿子应该乘势而上,别愚孝;当儿子不行的时候,父亲应该顶上去,别由儿子胡来。 当仁不让,是家庭内部竞争,是父子较劲,也是互相成就。 04 父子相处,就像“斗鸡”一样。 两只公鸡,狭路相逢,彼此都在较劲。 你进攻,我就退一步;你退一步,我就进攻。交替进行。 偶尔也会两败俱伤,或者打成平手。 家庭就是斗鸡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父子博弈,但是不会混乱,有秩序感。 总而言之,留人一寸空间,即留自己一片江湖。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