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人物看“增量思维”模式

 股市手册 2025-02-07 发布于河南
创造增量,而不是卷存量,这个逻辑,不仅仅适用于商业竞争,还适用于工作、生活和投资交易。

商业中,如果你总是选择卷的赛道,或者说一味地卷价格卷产能,最终的结局是大家一起死,都赚不到钱。比如现在的新能源,就是大家一起卷死的经典案例。

工作中,如果你选择很卷的赛道,或者很热门的大家都看好的赛道,除非你能力特别出众,否则可能很难得到大的突破。因为很卷的工作,意味着竞争非常大。前几天我读历史,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感受很深,那些最终能成为权臣的,基本都是和皇帝一起奋斗的起来的,和皇帝一起同甘共苦过,甚至别人不看好的时候你就和皇帝一起战斗,最终他成了皇帝,你就很容易加官封爵,而等他成了皇帝,你再去投奔,就很难突破了,除非你非常优秀或者运气非常好。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创业团队构成极具启示。徐达、汤和等淮西二十四将,在至正十二年(1352年)追随还是红巾军小头目的朱元璋时,这支队伍不过千人规模。但当他们协助朱元璋完成从"创业者"到"行业霸主"的跨越后,集体进入明朝开国六公爵之列。反观洪武三年才投诚的元朝降将,即便如纳哈出这样统领二十万大军的名将,最终也只获得普通侯爵。萧何曹参追随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个小混混。这种历史规律在硅谷同样上演,谷歌前20号员工获得的股票期权,足够让后代实现财务自由。

投资和交易中,也是如此,一般超级牛股,都会出现在0-1或者1-10的赛道中,渗透率从低到高的阶段,就是量价齐升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股票是最好的,而成熟赛道,卷王赛道,很难出现大牛股。2017年宁德时代上市时,动力电池渗透率不足3%,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30%,其股价5年上涨15倍。这种增长曲线完美复刻了2004-2014年苹果公司的轨迹,当智能手机渗透率从4%攀升至65%期间,苹果市值增长近60倍。反观成熟的家电行业,即便龙头美的集团十年净利润增长4倍,市值增幅却不足3倍,印证了增量市场的资本溢价效应。

理财也是,想办法去赚钱,去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增量,而不是盯着自己的钱包去省钱,你再省,还是那些钱,你的一生都会过的很廉价,只有给自己创造增量,想办法赚钱,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白来一趟。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而赚钱的心态,创造增量财富的心态,才是积极人生的心态。

增量思维的本质是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的现代解法。从Web3.0创业者布局元宇宙基础设施,到生物医药公司攻关基因编辑技术,再到个人通过"技能复利"构建多元收入,每个成功案例都在演绎同一个真理:当多数人在红海中内卷时,真正的破局者正在创造新的生态系统。正如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所言:"你的选择决定你是规则的遵守者,还是新大陆的发现者。"这种创造增量、选择增量赛道的能力,将成为数字时代最核心的生存技能。

创造增量,或者加入增量,而不是卷存量,这个思维,你应该反复刻在内心,无论是交易、生活、工作、理财,都是适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