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鹊桥仙》历史与起源: 《鹊桥仙》最初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这一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并成为民间广泛流传的爱情故事。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该词牌名可能来源于欧阳修的词句“鹊迎桥路接天津”,这句词体现了欧阳修对这一主题的文学表达。 欧阳修是最早将“鹊桥仙”作为词牌名使用的文人之一,他的作品奠定了这一词牌的基础。此后,秦观、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著名词人纷纷创作了以《鹊桥仙》为题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词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例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成为经典之作。 《鹊桥仙》不仅承载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还被历代文人用来抒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例如,苏轼的《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展现了豪放不羁的气魄,而辛弃疾的《鹊桥仙·送粉卿行》则以口语化的表达传递别情艳丽。此外,《鹊桥仙》也逐渐成为七夕节的重要文化符号,被广泛用于节日诗词创作和文化活动。 《鹊桥仙》词牌的格式与格律: 1. 基本格式 《鹊桥仙》词牌的基本格式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每段的前两句通常为四字句,中间两句为七字句,末句为四字句。这种结构严谨、音律和谐的词牌,非常适合表达细腻的情感和描绘精致的景象。例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便是典型的“鹊桥仙”词作。 2. 平仄格式 在《鹊桥仙》词牌中,平仄的运用非常讲究。一般来说,每句词的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如: 第一句和第二句(四字句):平仄相间,且第1、3字平仄不拘,都是“中平中仄”。 中间两句(七字句):平仄安排也需遵循一定规律,且第1、3、5字平仄不拘,都是“中仄中平中仄”。其中,第二个复合七字句的三字逗第三字必须为仄。 末句(四字句):多为仄声收尾,与整首词的韵脚相呼应。 3. 叠句要求 《鹊桥仙》词牌在创作时,对叠句没有特定的要求,但前后段的首两句(四言)通常要求对仗。对仗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还要求词性相对、意义相关。这种对仗手法的运用,使词作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变体形式 除了基本的五十六字双调格式外,《鹊桥仙》词牌还有多种变体形式,如: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 双调八十八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七仄韵。 这些变体和特殊格式的出现,丰富了《鹊桥仙》词牌的创作形式,为词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可能性。 下面我们来欣赏《鹊桥仙》名篇: [1] 《鹊桥仙·月波清霁》 宋·欧阳修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 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 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2]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 《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5] 《鹊桥仙·七夕》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6]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7] 《鹊桥仙·送粉卿行》 宋·辛弃疾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 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8] 《鹊桥仙·碧梧初出》 宋·严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9] 《鹊桥仙·赠鹭鸶》 宋·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0] 《鹊桥仙·扁舟昨泊》 宋·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11] 《鹊桥仙·歇指调》 宋·柳永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归去。 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 佳人方恁缱绻,便忍分鸳侣。 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断魂无语。 和泪眼、片时几番回顾。 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 暮烟寒雨。望秦楼何处。 [12] 《鹊桥仙·华灯纵博》 宋·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13] 《鹊桥仙·说盟说誓》 宋·蜀妓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 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14] 《鹊桥仙·北窗凉透》 宋·张孝祥 北窗凉透,南窗月上,浴罢满怀风露。 不知何处有花来,但怪底、清香无数。 炎州珍产,吴儿未识,天与幽芳独步。 冰肌玉骨岁寒时,倩间止、堂中留住。 [15] 《鹊桥仙·吹香成阵》 宋·张孝祥 吹香成阵,飞花如雪,不那朝来风雨。 可怜无处避春寒,但玉立、仙衣数缕。 清愁万斛,柔肠千结,醉里一时分付。 与君不用叹飘零,待结子、成阴归去。 [16]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清·顾太清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 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 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17] 《鹊桥仙·秦淮有访》 清·龚自珍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 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18]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9]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 宋·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 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20] 《鹊桥仙·七夕》 宋·赵师侠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 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 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 不知谁见女牛忙,谩多少、人间欢会。 [21] 《鹊桥仙·待月》 金·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22] 《鹊桥仙·七夕》 宋·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23] 《鹊桥仙·春情》 宋·黄升 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 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宝钗无据,玉琴难托,合造一襟幽怨。 云窗雾阁事茫茫,试与问、可杏双燕。 [24] 《鹊桥仙·七夕》 宋·谢薖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 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25] 《鹊桥仙·七夕寄外》 清·张玉珍 纤云弄巧,玉钩低挂,又值双星良会。 鹊回露冷夜何其,述不尽、离愁无寐。 人间别后,梦沉书远,隔断万重烟水。 遥怜客馆对孤尊,也定忆、秋来憔悴。 [26] 《鹊桥仙·水仙》 近现代·朱庸斋 明珰销梦,瑶筝传恨,望断湘云洛水。 国香终古倩谁招,任飘尽、铜仙铅泪。 画翘簪玉,织罗舞雪,旧曲酒边犹记。 待修花谱补宣和,叹绝世、孤芳能几。 [27] 《鹊桥仙·风清月莹》 宋·李之仪 风清月莹,天然标韵,自是闺房之秀。 情多无那不能禁,常是为、而今时候。 绿云低拢,红潮微上,画幕梅寒初透。 一般偏更恼人深,时更把、眉儿轻皱。 [28] 《鹊桥仙·飞云多态》 宋·向子諲 飞云多态,凉颸微度,都到酒边歌处。 冰肌玉骨照人寒,更做弄、一帘风雨。 同盘风味,合欢情思,不管星娥猜妒。 桃花溪水接银河,与占断、鹊桥归路。 [29] 《鹊桥仙·姮娥怕闹》 宋·朱敦儒 姮娥怕闹,银蟾传令,且与遮鸾翳凤。 直须人睡俗尘清,放云汉、冰轮徐动。 山翁散发,披衣松下,琴奏瑶池三弄。 曲终鹤警露华寒,笑浊世、饶伊做梦。 [30] 《鹊桥仙·秋日寄怀》 宋·程垓 角声吹月,风声落枕,梦与柔肠俱断。 谁教当日太情浓,扬不下、新愁一段。 黄花开了,梅花开未,曾约那时相见。 莫教容易负幽期,怕真个、孤他泪眼。 [31] 《鹊桥仙·岩桂和韵》 宋·赵孟坚 明金点染,枝头初见,四出如将刀翦。 芳心才露一些儿,早已被、西风传遍。 归来醉也,香凝襟袖,疑向广寒宫殿。 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 [32] 《鹊桥仙·合卺风流》 宋·向子諲 合卺风流,擘钗情态,压倒痴牛騃女。 今年云外果深期,想却笑、人间离苦。 欢传玉盏,香生翠袖,应有儿孙满树。 向来徒说渡河年,奈银汉、经时浪许。 [33] 《鹊桥仙·为老人寿》 宋·张孝祥 东明大士,吾家老子,是一元知非二。 共携甘雨趁生朝,做万里、丰年欢喜。 司空山上,长沙星里,乞与无边祥瑞。 仙家日用镇常春,笑人说、长生久视。 [34] 《鹊桥仙·秦淮有访》 清·龚自珍 昨朝相见,浑如不见,鹦鹉催妆无力。 香消茶熟等多时,才镜槛、回廊一瞥。 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 城闉灯火促归舟,露帘里、惨红裙褶。 [35] 《鹊桥仙·七夕》 明·杨慎 星桥火树,云屏雾幔,碧汉秋光如练。 天孙今夕渡银潢,看宝毂、鸾骖鹊辇。 盈盈别泪,匆匆密意,说尽绸缪恩怨。 相逢谁似月团圆,应怅望、姮娥宫殿。 [36] 《鹊桥仙·春感》 明·陈子龙 廉纤小雨,呢喃微燕,十二红楼难见。 晓来寻遍绿杨堤,总不是、愁人庭院。 玉箫吹断,瑶琴弹罢,望极彩云空远。 凭阑无计遣春愁,梦不到、杏花深院。 [37] 《鹊桥仙·秋思》 明·刘基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 风清露冷雁声哀,正独倚、高楼凝盼。 征鸿过尽,归期难卜,往事那堪重念。 砧声敲碎玉关情,又搅起、愁肠万段。 [38] 《鹊桥仙·七夕》 宋·卢炳 余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 牛郎织女乍逢迎,却胜似、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常独宿、广寒宫阙。 [39] 《鹊桥仙·七夕》 明·程通 银河耿耿,鹊桥隐隐,此夕双星初会。 云軿风驾不须忙,恐天上、欢娱容易。 人间离恨,年年岁岁,总在今宵不睡。 凭谁为我问嫦娥,怎解得、此情深意。 [40] 《鹊桥仙·辛丑生日小尽月》 宋·方岳 今朝廿九,明朝初一。怎欠秋崖个生日。 客中情绪老天知,道这月、不消三十。 春盘缕翠,春缸摇碧。便泥做、梅花消息。 雪边试问是耶非,笑今夕、不知何夕。 [41] 《鹊桥仙·咏蝶》 明·高濂 粉融香腻,翠攒金簇,睡起画阑春昼。 戏穿花影逐东风,又飞过、秋千时候。 寻芳选胜,穿红度绿,故故撩人情逗。 不知何事苦相撩,却惹得、春愁依旧。 [42] 《鹊桥仙·端午》 明·夏言 榴花喷火,葵心倾日,正是端阳佳节。 龙舟竞渡鼓声喧,看画桨、飞如箭发。 灵符辟恶,蒲觞泛绿,儿女纷纷罗袜。 薰风殿阁五云多,愿岁岁、天颜长悦。 [43] 《鹊桥仙·中秋》 明·陆采 冰轮碾镜,银河泻练,万里碧天如洗。 桂华飘下广寒宫,散金粟、香风细细。 琼楼玉宇,珠帘翠幕,此夜清光无际。 嫦娥应悔昔年心,却不道、人间有此。 [44]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 宋·辛弃疾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 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 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45] 《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 宋·黄庭坚 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河汉、溶溶漾漾。 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 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惟便疏放。 百钱端欲问君平,早晚具、归田小舫。 [46] 《鹊桥仙·得悔堂弟札,知偕远春弟于七夕前一日赴金陵乡试,填此寄怀》 清·张玉珍 云笺半幅,墨花光璨,读罢离愁何许。 扁舟此夕赴秦淮,应过了、几重烟树。 疏灯影澹,孤蓬人悄,料有唱酬新句。 姮娥一昔赐天香,频嘱道、争先折取。 [47] 《鹊桥仙·七夕》 清·张玉珍 香消碧篆,烛沉红影,此夕深闺频祷。 难将旧恨织回文,惟愿取、蛛丝分巧。 虚庭露冷,疏帘风逗,铜箭声声催晓。 双星莫怨别离多,如较是、人间还少。 [48] 《鹊桥仙·题纤云寒香瘦影图》 清·张玉珍 一林秋影,一天云影,渐见兔华圆了。 天香瑟瑟广寒虚,早有个、寻香人到。 袖罗翠润,袜罗凉透,此际吟踪偏悄。 较量清兴更谁如,算只许、姮娥同调。 [49] 《鹊桥仙·秋思》 明·王夫之 蛩吟砌冷,鸦啼树老,一片夕阳衰草。 天涯游子正思家,况听得、寒砧声捣。 征鸿过尽,音书断绝,目断云山缥缈。 凭阑无语对西风,又早是、秋光过了。 [50] 《鹊桥仙·听欧淑芳琴奏有感》 近现代·朱庸斋 停云驻梦,催花触泪,弦底暗飘香麝。 蔚蓝多瑙寂无声,荡冷月、柔波轻泻。 芳春何在,清歌重按,老去未堪陶写。 明眸秀色异当时,剩几许、蜡灯情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