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3版中》指出: 我国初婚人数2013年为2386万人,2021年下降到1158万人,比2013年下降51.5%。 之后九年持续下降,2022年登记结婚人数仅为683万人。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走进婚姻。 他们表示: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是两家人的事情,不想和那么多半生不熟的人相处。” “不想要为了另外一个人而改变自己。” “一个人已经很开心了,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 但其实,婚姻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婚姻也改变婚姻,“新型夫妻关系”正在流行。 妻子、丈夫、婆婆。 这三个角色中的人们都在尝试突破固有的思维和模式,追求一种舒适、不拧巴的生活状态。 ![]() 媳妇有自我,自信又闪光 电视剧《做自己的光》里的女主何欢。 在婚后的十年里,都干着一份稳定的电视台主播工作,工作之外相夫教子,经营着幸福家庭。 结婚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她精心准备了派对。 然而,派对开始后,她没有等来下班的丈夫,却碰上了接踵而至的债主。 原来,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丈夫欠下了千万债务。 债主每天上门讨债,甚至威胁她儿子的安全。 何欢的而工作也因此收到影响。 面对这突发状况,她也没有抱怨。 缓了几天后就开始重振旗鼓,整理思路,认真生活。 她白天上班,晚上做代驾,还到培训机构兼职做少儿主持培训。 一个人打好几份工,拼命赚钱还债。 更可贵的是,婚后的何欢,一直坚持读书的习惯。 ![]() 一次机缘巧合,有个投资人看重她的主持人背景,愿意投资她做短视频。 她果断辞去电视台的职务,跳出舒适圈,开办了自己的读书直播节目。 过硬的专业技能加上深厚的知识储备,这档读书节目推出后深受观众喜爱,收获了非常多粉丝,更为何欢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 尽管生活曾陷入困境,但何欢从没有迷失自我,更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凭借着努力和实力,她不但偿还了巨额债务,还在事业中走向了新的高峰,成为了照亮自己的光。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 “好的婚姻,各过各的。” 婚后的女孩们,依旧要拥有强大内核,始终要保有自我。 不必过分付出,在巨大的付出感中感到委屈; 也无需过度索取,因为得到不到而深深失望。 去做一颗独立的树吧,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做好妻子、母亲、儿媳之前,先成为自己。 去修炼一份成熟而智慧的爱吧,能温柔而坚定地划定自己的边界,也智慧而体贴地为家庭助力。 婚姻可以不是困局,而是滋养我们继续生长的沃土。 ![]() 老公有作为,凡事拎得清 闺蜜最近在筹备婚礼,忙得不可开交。 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她问老公怎么办。 老公总说: “都听你的按你的来。” 这看似信任的话,却让她十分难受。 更让她为难的是,在资金、方案等好多方面,她都和公公婆婆意见不同。 她把自己的为难告诉老公,想让老公一起想办法。 老公却说: “你这么能够干都搞不定,我有什么办法呢。 你跟我爸妈去谈呗,我都支持你。” 一边是老公的“空头支持”,一边是公婆的“各种不行”。 为此她十分郁闷,和家人争吵不休。明明是喜事,却闹得十分不愉快。 听完她的抱怨,我恨是心疼。 有这样一个不作为的老公,实在如鲠在喉。 而我的另一个朋友小由却很幸福,因为他的先生是个很会协调的人。 ![]() 最近小由怀孕了,全家人都很高兴。 婆婆出于好心,搜罗了很多亲戚朋友的旧衣服、旧物件。 可是这些东西的造型、配色、功能和小由想要的差的很多。 面对婆婆准备的东西,小由跟先生表到了自己并不想要的意愿。 原本她还担心先生会生气。 没想到先生安慰到: “没事,我来跟我妈说。” 经过先生的协调。 婆婆不但主动表示,你们不喜欢我就不拿来了,还因此更加了解小由的喜好。 其实啊,婆媳关系的根源就在于夫妻关系,在于丈夫是不是当好了桥梁。 有些丈夫回避问题,反而加剧矛盾,也让自己更加为难。 有些丈夫主动担当,架起坚固、稳定的桥梁,让家庭中的能量正向流动,家庭成员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做好桥梁这个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丈夫愿意去做。 杨绛先生有句话: “先后好老公,才能有好家庭,婚姻里最该富养的不是孩子,而是你的妻子。” 智慧的男人,正在从“回避型”先生,进化成“担当型”丈夫。 事事拎得清,次次有回应,用行动打造和睦之家。 ![]() 婆婆大格局,家庭氛围佳 网上有一个提问: “想听听大家的婆婆到底有多奇葩?” 评论区充满了网友们的抱怨: “婆婆每次吃完东西都不洗手,沾满油污的手就往沙发或者床上摸,说了多少次都不听。” “我们工作很忙,常常加班。 婆婆竟然跟孩子说: '爸爸妈妈都不要你了,只有奶奶对你好。’” “我只要给婆婆提一点要求,哪怕只是一个小建议,她就回怼说: '你要求太高了,我恐怕伺候不了。’” “我和先生商量好的事情,婆婆总是要提一些反对意见。 搞得我们听她的也不是,不听她的也不是。” 不管是生活习惯、带娃理念还是家庭决策,婆媳之间的矛盾,似乎总是可以在随时随地不分大事小事就爆发。 ![]() 但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婆婆,她们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更新的思想。 她们格局更大、想得更开,和小辈们相处十分和谐。 看到过山西一个小区的“好婆婆”评选。 入选的郝大姐,一家三代同堂但依旧其乐融融。 她给大家分享经验,说婆媳相处很简单,就是六个字“放宽心、不计较”。 每个人习惯都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很正常; 每个人都会心情不好,误会和摩擦也在所难免。 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碰上不顺心的事,先冷静。 等大家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不要上纲上线,也不必大惊小怪。 我的神仙婆婆也十分想得开。她的口头禅就是: “没啥,问题不大。” 我们产生分歧后,她从不钻牛角尖,优先想办法解决,或者干脆把事情的决定权交给我们夫妻俩。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写过: “在我们的文化中,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既不及新家庭的亲子关系,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关系。 母亲往往被社会和文化鼓励与儿子建立亲密关系。” 深以为然。 格局小的婆婆喜欢在儿子的婚姻里指手画脚寻找存在感。 而格局大的婆婆有边界、知进退、守底线,知道应该参与什么,应该忽视什么,将婚姻的主角戏归还给儿子和儿媳。 ▼ 沈复将亲身经历写成《浮生六记》,多少人羡慕她和妻子的美满爱情。 可他却写下: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理性又深刻,真实又透彻。 情太淡,终将分离;情太烈,将人灼烧。 婚姻里最好的状态,就是做好自己这个角色该做的事情。 作为妻子,丰盈自己、理性付出,不委屈; 作为丈夫,担起责任、当好桥梁,不为难; 作为婆婆,提升格局、看淡琐事,不生气。 生活总是一半烟火加一半诗意。 吵吵闹闹也团团圆圆。 愿我们都不再惧怕婚姻,也学会经营爱情,有家人在旁,能平安喜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