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饮冰论姓氏邦国10:远古的崇拜、早期国家权威、天帝之徽和人帝之徽

 黄饮冰 2025-02-08 发布于湖北

黄饮冰论姓氏邦国

第十章 远古的崇拜、早期国家权威、天帝之徽和人帝之徽

一、考古出土的图徽即是远古的崇拜

考古中出土的图徽,总结起来就是兽面徽人面徽日鸟徽  

1、华(日华)徽

在上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最早的日徽。所谓日徽,我释为华(日华)。在华夏文明历程中,从ha)到hua)的演化,即从火华到日华的演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其中就有华人起源的信息。

上山文化上山遗址日徽,我释为(日华)1

上山文化桥头遗址日徽(华)2

彭头山文化也出土了圆圈⭕日徽。大唐文化的日徽跟上山文化日徽类似。

彭头山、大唐的图像和符号3

高庙文化也出土了纯日徽。纯日光芒徽,才是

高庙文化太阳图徽(华)4

2、鸟日鸟组合徽:护与互

高庙含日鸟++含日鸟徽。双含日鸟尾交拥日,我释为5

在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徽继续出现。高庙文化含日鸟++含日鸟徽,比河姆渡++徽要早400年。

河姆渡文化++徽。双鸟朝日,我释为6

良渚文化++(护)7

在大汶口文化,出土了“日鸟山”“日鸟”“鸟含日”图徽,我释之为“昊”“皋(皞)”

大汶口文化“昊”“皞”8    

3、兽面徽

在高庙文化,也出土了兽面徽我释之为“吴”。

高庙兽面徽,我解释为(巫)9

高庙文化,彩绘吐舌獠牙兽面徽(吴)10

在良渚文化,出土了神人兽面徽。我释之为“虞”。

良渚神人兽面纹。我释之为“虞”11

4、人面徽

人面图徽,源自人灵崇拜和祖灵崇拜。它发展成徽;石雕人偶,源自尼崇拜和尸崇拜。它发展出徽。

最早的人面徽,出土于兴隆洼文化。人面造型的起源自人灵崇拜,人灵崇拜演化成祖灵崇拜。从根本上讲,同源于尼(尸)都是尼(尸)崇拜,尼(尸)崇拜就是祖崇拜。

兴隆洼人面形玉饰价绍12

兴隆洼出土的人面玉饰、石雕人和蚌雕人面13

最早出现于兴隆洼人面为中心、左右对称人面构图,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这种人面徽普遍存在。我总结为徽。红山文化也出土玉人面。

人面汇集图14

这种左某物+人面+右某物的对称构图,在石家河文化、石峁古城遗址、新砦期文化、二里头文化继续出现,它宣示的是徽的存在。

石家河鬼脸座双头鹰“夓”15

石峁遗址“夓”16

石峁遗址“夏省夊”“夏”17

新砦期花地嘴遗址“夓”18

二里头遗址“夓”19

5、石雕人    

在兴隆洼遗址,也见到最早的石雕人偶。石雕人偶就是。腰缠草要子的形象,就是,所以是由所演化。这个演化过程,我早就论述过了。

二、所谓早期国家的三权,就是君权、神权和军权

对于早期国家三权的兴起,我在《权威的兴起——神帝君王及原始宗教的兴衰》一文中探讨过。所谓早期国家的三权,就是君权、神权和军权。

权威的起源,实际上是经历了从人事到神事再到人事的过程。人类社会要正常运行,就得有一套说辞以统摄人心。统摄人心的说辞,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对于权威的起源,早在2500年前的诸子百家,就总结出来两个字”“三皇”“五帝。秦始皇自称皇帝,就是自比于三皇五帝。不过,古人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对于,我在《华崇拜与华崇拜的进化和分化》一文中,对比”“”“进行过论述。

“五氏”和“五帝”是君权的化身。

三皇时期有五氏五氏指史前时代相继出现的五个伟大的氏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五氏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全部的基础设备和生存常识。也就是建屋取火、人文初创、姓氏婚嫁、百草五谷、耕种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神话时代到此为止。

原指五方上帝。《周礼·天官》记载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东汉王逸注《楚辞·惜诵》中的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人间历史人物的五帝分别有如下不同说法: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或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

至于五位古帝,说法也各异。《世本》、《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礼记·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少昊)、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为五帝。

人间的五帝在《孟子》时尚未出现,《孟子》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按吕不韦十二纪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时和五行之神。黄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东方,具木德,主春,亦称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称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称白帝;颛顼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称黑帝。

三、天帝之徽和人帝之徽

上帝信仰到底起源于何时,实际上大致可以依据民俗和考古予以推论

从民俗看。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是天地信仰和祖宗信仰,源于初期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因为崇拜而产生各种祭祀。拜天地、祭神明,供祖先,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降福免灾。中国的祭祀对象为天神、地祇、祖灵。天神称,地祇称,宗庙祭祖称

从考古看。最早的祭祀场所,出土于湖南高庙文化遗址。如果从高台向前追溯,在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就出土了高台建筑。再向前,就是距今18000年的竹马村遗址。竹马村遗址出土的高台式建筑,是考古可知的最早的高台。这里还出土了微缩版的竹马庙堂。高台可以视作最早的祭祀建筑。建高台,是为了与天接近。

甲骨文“天”20

作为最早的权威器物,在母系社会是(扫帚)。在父系社会是(父)。在神权时代,就是(神而帝)。

,实际是神化后的脸谱图徽

1天帝从何而来呢?从猪崇拜演绎而来。天帝之徽是野猪

在谈凌家滩文化居民的来源时,我谈到过豨韦古帝以及湖南学者黄守愚的中国人是猪的传人论断。我规劝众人不要嘲笑黄先生的猪传人之说,因为最早的情形,猪在远古先民的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猪崇拜也曾经一统华夏。
从考古看,双墩文化的双头猪、河姆渡文化的猪、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凌家滩文化的鹰双头猪八角星组合玉鹰,重要的文化因素就是猪。豨韦古帝是最早的黄帝。

河姆渡出土的野猪图21

双墩文化出土的双头猪图22

凌家滩文化出土的双头猪、八角星、鹰组合玉器23

中国有北斗崇拜。在传统文化中,北斗居于北天之极,北天为水和豕之所在,所以传统文化中北斗为太一,以猪为化身。

北斗七星24

在远古的祭祀四方活动中,猪是用来祭祀北方的。因为在猪还没有被驯化的时候,野猪是黑色皮毛,而黑色対映的是北方。这种关系不断被演绎,北斗就演变成猪了。

猪头用于祭祀25

在《史记.天官书》中,斗为帝车,即北斗是天帝之车。在《初学记》引《春秋说题辞》说斗星时散精为彘,《周易坎卦》说坎为豕就是水,水也就是豕。所以以斗为车的天帝就是一头猪。

以斗为车的天帝26

在小山遗址,出土了一件尊形器。上有流云图案。上面绘有一只大鸟、一头獠牙野猪、一只奔鹿。这头獠牙野猪,就是天帝。

小山尊形器纹饰展开图和说明27

2、人帝之徽

人帝之徽,就来自远古的人面图徽。最早的人帝之徽,恐怕就是兴隆洼文化的左三龙+人面+右三龙人面图徽。兴隆洼文化的左三龙+人面+右三龙人面图徽,也是最早的夏图徽

3天帝和人帝,统一于颛顼

我对颛顼,有一篇专著叫《颛顼再造华夏》。黄帝营造的万氏归宗,在帝颛顼再造华夏时进行了二次归宗,形成了颛顼以黄帝为祖,万氏以颛顼为宗的新天下共主格局。

石峁古城遗址的颛顼帝徽28

陶寺中期玉人面,颛顼之徽29

青铜时代的饕餮纹,实际上就是帝徽,他是颛顼徽,是人帝之徽。

颛顼之徽30

在传统文化中有北斗是猪,就是颛顼的说辞。所以人帝颛顼也演化成了北斗猪神。天帝和人帝,在颛顼大帝之体实现了统一。

黄饮冰20240903

四、帝颛顼之徽

这个青铜面具或脸谱,总觉得是帝颛顼徽,他就是帝颛顼的身份证。

颛顼徽31

《五帝本纪.颛顼》32

《五帝本纪》记载:瑶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33

这是戈。它只有固定在干上才能作战。

干戈34

这才应该是干戈

颛顼戴午(杵)35

古籍还记载颛顼戴午。这里的,就是。什么是呢?实际是就是在一起,组成武器干戈

干戈的传统解释36

对于干戈,传统的解释是:干和戈古代常用的武器,具体指盾牌,上古时期秦称,山东六国称指进攻的类似矛的武器。因此干戈用作武器的统称。
    我以前也是遵从传统解释的。但是传统解释,跟干栏式房屋揭竿而起又对接不起来。离开了,如何操作?“直接手握,无法作战。但是捆绑在上,就能很好进攻作战了。

三星堆戴干戈的青铜面具37

这个三星堆面具额头所戴的器具,就是干戈

黄饮冰随笔20240825注明以前帝颛顼之徽一文是单独发表的。本次编辑在一起合并发表。黄饮冰202527日星期五。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曾用网名楚天孤客,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华夏文明起源史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倡导者。研究成果有《皇皇华夏——华夏文明基本概念谈》、《中国中心论——中国是世界人种和世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赫赫宗祖——神话传说、典籍记载和考古对应新解》、《天地开设——华夏本土起源概论》、《协和万邦——城国、邦国到地域王朝》、《古夏王朝——女娲神农伏羲氏开创的庙底沟文明是“中国”之肇始》、《黄帝一统——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追踪夏朝——夏朝的文明本色和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西欧亚人种和文明的东亚起源》;《历史视角——反思与重建》、《闲读《山海经》》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