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静坐奇文《静坐说》,不足150字,揭示修心真谛

 新用户93882996 2025-02-09

《静坐说》是一篇关于静坐修心的经典文章,作者不详,但其内容深刻,揭示了静坐对于人生修养的重要性。文章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了静坐的本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强调了“主静”的学问宗旨。本文将通过逐句解析,深入探讨其内涵,帮助读者理解静坐的深层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实践方法

道家静坐奇文《静坐说》,不足150字,揭示修心真谛
道家静坐奇文《静坐说》,不足150字,揭示修心真谛

#01

“人生终日扰扰,一著归根复命处,乃在向晦时,即天地万物不外此理。”

人们终日忙碌,心神不宁,但归根结底,生命的本质在于回归宁静。所谓“归根复命”,是指回归本心,回归生命的本源。而“向晦时”则表明了在一天中的黄昏时分,万物归于宁静,天地间的规律也在此刻显现。

#02

“于此可悟学问宗旨,只是主静也。此处工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且教之静坐。”

学问的根本宗旨在于“主静”,即通过静心修持来达到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然而,静心的功夫并不容易掌握,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难以直接进入静心的状态。作者为此提供了一种方便法门——静坐。静坐作为一种实践方法,能够帮助人们逐渐进入静心的状态,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道家静坐奇文《静坐说》,不足150字,揭示修心真谛

#03

“日用之间,除应事接物外,苟有余刻,且静坐。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应对事务和与人交往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妨用来静坐。静坐的本质在于“无事”,即在静坐时,放下一切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杂念,将心安住于“无事”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积极的修持,通过放下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宁静。

#04

“既无一切事,亦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

在静坐时,不仅外在的事务被放下,内心的杂念也逐渐消失。这种“无心”的状态,并不是没有心,而是回归到了“本心”。本心是纯净无染的,是超越世俗纷扰的智慧之源。通过静坐,人们可以逐渐接近这种本心的状态,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05

“此时伎俩,不瞑目,不杜聪,不趺跏,不数息,只在寻常日用中,有时倦则起,有时感则应,行住坐卧,都作坐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

静坐并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不需要刻意闭眼、塞耳、盘腿或数呼吸。相反,静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无论是行走、站立、坐着还是躺下,都可以作为一种静观的方式。甚至在吃饭、休息、起居时,也可以保持静心的状态。这种修持方法强调自然与随性,不需要刻意追求形式,而是将静心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道家静坐奇文《静坐说》,不足150字,揭示修心真谛

#总结

生命的本质在于回归宁静,而静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通过静坐,人们可以放下外界的纷扰和内心的杂念,回归本心,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智慧。静坐的实践并不需要复杂的技巧,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无论是行走、站立、坐着还是躺下,都可以作为一种静观的方式。这种修持方法强调自然与随性,将静心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