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创办于1912年,停办于1923年,共办9期。该校址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 ![]() 保定军校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共培养了一万一千多名军事人才,其中成名的将军就有1500多名。介绍一下保定军校这10位名将。 1、唐生智(1889年—1971年): ![]() 陆军一级上将。湖南省东安人。主要担任第八军军长、北伐中路前敌总指挥、湖南省主席、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等职。 主要参加北伐战争、南京保卫战等。后参加湖南和平起义,1971年在北京逝世。他在南京保卫战期间临危受命,但是做了许多错误决定,导致守城混乱,城破后爆发南京大屠杀。 2、白崇禧(1893年—1966年): ![]() 陆军一级上将。广西省桂林人。主要担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桂林行营主任、国防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等职。 主要参加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徐州会战、桂柳会战、确山战役、衡宝战役等。后去台湾,1966年逝世。主要战绩在北伐时期从广西打到山海关,还被成为“小诸葛”,被日本人称为三个半军事家之一。 3、薛岳(1896年—1998年): ![]() 陆军一级上将。广东省韶关人。主要担任总统府警卫团营长、 第四军教导第一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第19集团军总司令、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海南防卫总司令等职。 主要参加东征、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围剿红军、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海南战役等。后去台湾,1998年逝世。武汉会战期间,在万家岭战斗中几乎全歼106师团,获得万家岭大捷。领导三次长沙会战,歼敌10余人,成为我国抗日战争中歼敌最多的将领。 4、陈诚(1898年—1965年): ![]() 主要参加东征、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后去台湾,1965年在台北逝世。被称为“小委员长”,是国民党政府的二号人物。 5、傅作义(1895年—1974年): ![]() 陆军二级上将。山西省临猗人。主要担任第四师师长、第五军团总指挥、第35军军长、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绥远省主席、第12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总总司令等职。 主要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五原战役等。后率部接受和平起义,并促成绥远起义。1974年在北京逝世。 6、罗卓英(1896年—1961年): ![]() 陆军上将。广东省大埔人。主要担任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 主要参加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远征军出国作战等。后去台湾,1961年在台北逝世。 7、张治中(1890年—1969年): ![]() 陆军二级上将。安徽省巢县人。主要担任军官团团长、第二师参谋长、中央军校教育长、教导第二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省长等职。 主要参加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淞沪抗战、淞沪会战等。1969年在北京逝世。被称为“和平将军”,没有与我党打过仗。 8、刘峙(1892年—1971年): ![]() 陆军二级上将。江西省吉安人。主要担任教导团营长、第二师师长、第一军军长、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师师长、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一战区副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徐州“剿总”总司令等职。 主要参加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围剿红军、定陶战役、淮海战役(国军称徐蚌会战)等。 后去香港,又去印尼,最后去台湾,1971年在台湾逝世。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为“猪将军”,但在军阀混战期间也是常胜将军。 9、顾祝同(1893年—1987年): ![]() 陆军一级上将。江苏省涟水人。主要担任教导团第二营营长、第一军第二团参谋长、第三师师长、第九军军长、第一军军长、贵州省主席、西安行营主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赣州行辕主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 主要参加北伐战争、蒋桂战争、围剿红军、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浙东战役、中原地区与解放军作战等。后去台湾,1987年在台北逝世。 10、叶挺(1896年—1946年): ![]() 陆军中将。广东省归善人。主要担任总统府警卫团二营营长、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第24师师长、新四军军长等职。主要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 皖南事变后被俘,1946年被释放,但飞机出事,不幸逝世。北伐时期率领独立团势如破竹,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