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整个冬季没有有效降水,小麦田处于偏旱状态,不利于小麦抗寒越冬,加上气温偏高,部分小麦出现旺长,遇到突然降温,这些旺长的小麦会有冻害发生。如果冬季小麦受冻,那么在小麦春季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冻害程度和生长阶段制定系统性措施。以下是分阶段、分步骤的详细管理方案,涵盖田间操作、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帮助小麦恢复生长并减少产量损失。 一、冻害诊断与分级 1. 冻害症状识别 叶片:轻度冻害表现为叶尖发黄、干枯;重度冻害叶片整体枯黄或灰白色。 茎秆:冻害茎秆变软、颜色发暗,严重时基部腐烂。 分蘖节:剥开土壤检查分蘖节是否存活(颜色鲜绿为存活,发黑则死亡)。 根系:根系发黄、腐烂说明冻害严重,根系活力差。 2. 冻害分级标准 轻度冻害(30%以下分蘖死亡):叶片黄化但分蘖节存活,可自然恢复。 中度冻害(30%~50%分蘖死亡):主茎存活,需加强水肥促进分蘖。 重度冻害(50%以上分蘖死亡):需补种或改种。 二、返青期至拔节期管理措施 1. 水肥调控 追施返青肥(日均温稳定5℃以上): 轻度冻害:每亩施尿素5~8公斤 + 磷酸二铵3~5公斤。 中重度冻害:每亩施尿素10~12公斤 + 硫酸钾5公斤,促进新分蘖。 叶面喷肥(返青至拔节期): 配方:0.3%磷酸二氢钾 + 1%尿素 + 0.01%芸苔素内酯(调节剂),喷施2~3次,间隔7~10天。 作用:快速补充养分,增强抗逆性,促进弱苗转壮。 2. 灌溉与排水 返青水灌溉: 时间:日均温稳定3℃以上,晴天中午进行。 水量:每亩30~40立方米,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地温下降。 排水防渍:多雨地区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根系缺氧腐烂。 3. 中耕松土 操作要点: 深度:3~5厘米,避免伤根。 时间:返青初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 作用: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呼吸。 三、拔节期至孕穗期管理 1. 拔节肥追施 时间:小麦基部第一节间伸长2~3厘米时(约3月中下旬)。 用量: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促进大分蘖成穗。 注意事项:避免过量氮肥导致后期倒伏。 2. 病虫害综合防治 重点病害: 纹枯病: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施茎基部。 根腐病: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0毫升/亩 + 氨基酸叶面肥。 虫害防治: 蚜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亩或噻虫嗪20克。 红蜘蛛:1.8%阿维菌素乳油20毫升/亩。 喷药时间:晴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扬花期。 四、补种与改种方案 1. 补种条件 存活茎蘖数<500万/亩(重度冻害田块)。 补种时间:3月中旬前,选用早熟品种(如“郑麦9023”)。 2. 补种技术 密植补种:行距15厘米,播种量每亩12~15公斤,浅播镇压。 肥水管理:出苗后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配合滴灌提高成苗率。 3. 改种建议 3月下旬后冻害田块可改种春玉米、春大豆或速生蔬菜(如菠菜、油菜)。 五、灾害性天气应对 1. 倒春寒防御 熏烟防霜:寒潮来临前夜,每亩堆放5~8个秸秆堆,凌晨点燃发烟。 喷水防冻:霜冻前1天喷水,增加田间湿度(需有灌溉条件)。 2. 大风防倒伏 拔节期喷施控旺药剂,如矮壮素(50%矮壮素水剂50毫升/亩),缩短基部节间。 六、区域差异化措施 1. 黄淮海麦区 重点防春旱,结合追肥进行喷灌,每亩水量20~30立方米。 2. 西北麦区 覆盖保墒:返青后每亩覆盖200公斤麦糠或粉碎秸秆。 3. 长江中下游麦区 清沟降渍:每20米开一条腰沟,沟深30厘米,预防赤霉病。 七、关键农事操作时间表 八、预期效果与注意事项 恢复标准:管理后10~15天,新叶抽出,分蘖数增加20%~30%。 注意事项:避免返青期过量灌水导致地温骤降,加重冻害。 成本控制:优先利用现有农资(如秸秆覆盖),减少改种成本。 通过以上精细化操作,可使受冻小麦群体茎蘖数恢复至600~800万/亩,最终产量损失控制在10%~15%以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