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菊荣,等 || 如何科学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内含范例)

 明月珰珰珰 2025-02-11 发布于山东

张菊荣

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吴江)办公室
主任
全文共3033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切实加强国家课程方案向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转化工作,要求坚持“一校一策”。2023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中明确,实验校的首项任务是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提出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一校一策”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国家对中小学校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把国家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学校的育人“施工图”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明晰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正确定位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一级编制的关于如何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系统性、政策性文本,是“为实施的文本”,需要各校在准确把握方案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系统规划。

第一,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国家的“规定动作”。所有中小学校都必须根据要求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这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答题”。可以由实验区、实验校先行探索,但每一所学校最终都得落实“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探索“一校一策”,因校制宜地开展学校课程规划研制工作。

第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其中,“顶层”表现为它是根据国家育人蓝图转化的学校“施工图”,是从育人目标出发的,是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旨归的;“整体”则是要完整地、一致性地考虑学校课程实施的一揽子计划,而不是一些办法的“散兵作战”。

第三,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必须强调“一校一策”编制。学校是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存在,而不是概念化的存在,不同学校的地域背景、文化传统、课程经验、师资队伍、学生情况以及限制条件千差万别,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措施与策略,才能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因此,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必须坚持因校制宜,而不是无视学校的具体情境搞一刀切。

第四,“一校一策”必须立足于国家课程方案要求的落实。“一校一策”的目的是更科学有效地落实国家课程政策,是将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具体化、校本化,因而决不能标新立异,丢开国家政策另搞一套。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有”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及核心素养基本理念,必须与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一校一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学校中”更好地做好国家的事。



构建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合理框架

一个合理的框架应该包括齐备的内容要素以及各内容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要素主要包括“方案制定的背景与依据”“学校课程计划及说明”“课程实施与评价”“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要以“一校一策”的方式聚焦国家课程政策要求。

其一,“方案制定的背景与依据”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一校一策”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有其独特的前提与基础。一是学校传统与优势,这是从整体上来说“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重大荣誉等。二是学校的课程发展经验与基础,可以围绕学校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师资生源、资源条件等方面,借鉴SWOT分析法梳理成功经验、现实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机遇与挑战。三是学生的课程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途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情况,特别是对于现在所开设的校本课程的评价以及对未来课程开设的期待,同时结合对社区、家长的调查,对学生的课程需求作出综合判断。四是学校教育哲学,主要包括办学愿景(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学校使命(着重完成哪些大事以实现愿景)及毕业生形象等。

其二,“学校课程计划及说明”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重点包括学校课程结构、课程计划及课程安排说明。课程结构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课程计划是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方案以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规划安排的各年级各门课程的周课时,必须做到开齐上足国家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科学整合相关课程(如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整合等)。课程安排说明则是就需要说明而在课程计划表上没有体现的事宜进行说明。

其三,“课程实施与评价”主要回答“怎么做、如何评”的问题。“课程实施”要重点回答国家课程如何高质量实施、地方课程如何规范设置、校本课程如何合理开发等问题,对这些要点作出原则性、方向性要求,其中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是整个课程实施方案的重中之重,地方课程规范设置则要依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如何评价相关方案(既包括《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本身,也包括单元与课时教学方案等)、如何评价教学、如何评价学习等作出框架性规划。

其四,“保障措施”一般包括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有些学校在规划“保障措施”时习惯性地认为大家的都一样,只要“复制”别人的就行了,但这显然不符合“一校一策”的原则。虽然我们没有必要追求“处处不同”,但一定要体现“有所不同”。例如: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中的“教育嘉年华”“积极生长者论坛”及“积极生长好课堂”年度展评等都具有鲜明的校本特征。

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以上四者要保持内在的高度一致,共同构建独属于“这所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



抓住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要对当下课程改革中的具体问题作出回应。本轮课改提出了许多需要深度关注的主题,如核心素养导向、科学教育加法、强化学科实践、单元教学等。然而一所学校总有其局限性,不可能解决课程改革的全部问题,因此,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要量力而行,有所选择地探索课改的重难点。总体来说,特别要聚焦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与校本课程合理开发两个方面。

聚焦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可以在方案研制、教学变革、重点攻关上有所突破。一是方案研制,对于包括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学科学期课程实施纲要、单元/课时教学方案等在内的一系列学校课程方案,要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的研制与改进,以扎实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质量。二是教学变革,要将学校教学的好经验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方向相结合,形成符合时代需要与学校实际的教学变革新做法、新经验。三是重点攻关,可以从学校的传统优势、办学特色等出发,确定重点攻关项目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与着力点,例如:吴江实验小学具有深厚的科技教育传统,基于此,学校探索通过提升国家科学课程教学质量、丰富学校科学教育内涵、拓展校外科学教育渠道等途径高质量实施新时期科学教育。

聚焦校本课程合理开发,可以围绕“理想毕业生”的形塑和培养展开。首先要研制“毕业生形象”,这是国家育人目标的校本化、形象化表达,既要符合国家要求,又要具有学校特点,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的“有梦、敢行的小小弄潮儿”、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湖心路小学的“有专注力、意义感、创造性的幸福儿童”、安徽省滁州市永乐小学的“自得其乐、人乐其乐、乐人之乐的永乐少年”等,都能较好地体现毕业生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校本课程结构中体现对理想毕业生的培养,从国家课程补充(如“学科拓展类”)、学生特长发展(如“兴趣特长类”)及学校特色彰显等方面予以考虑,如吴江实验小学将毕业生形象概括为“积极生长者”,对此学校在校本课程里特别安排了“积极心理类”课程群。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篇幅一般在5000字左右,虽然不长,但其背后凝聚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思考。其中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专题研究,需要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专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智慧凝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不仅仅是一个“写”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度研究课程及课程政策的过程、一个重新认识学校的过程、一个展望学校发展的过程。


链接: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全文)

作者单位:张菊荣,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吴江)办公室 李勤华,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