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忘掉传统提示词模板,真诚提问 DeepSeek R1是推理模型,对提示词更敏感,不再需要复杂的结构化提示词模板。直接清晰地表达需求即可,例如“帮我把这份报告梳理包装一下,我要写成周报给老板看,老板很看重数据”,这样更高效。 2. DeepSeek通用提问结构 可以采用“我要做什么,要给什么人用,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但担心什么问题”的通用提问结构。比如“我要做一个从广州到北京的旅游攻略,要给爸妈用,希望能让他们在北京开心地玩七天,但我担心他们会玩得累、腿不好”,能让DeepSeek生成更符合需求的答案。 3. 提供充分背景信息 无论是知识型问题还是任务型需求,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能让DeepSeek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比如要生成减肥计划,明确告知身高、体重、运动量等身体状况,它给出的计划会更贴合实际。 4. 明确目标而非过程 像产品经理提需求般描述“要什么”,而不是像程序员写代码般规定“怎么做”。例如要求整理录音转文字稿,可以提出“需要整理成可供新员工快速理解的会议纪要,重点呈现功能迭代决策与风险点”,而不是只说“删掉语气词,按时间分段,每段加小标题”。 5. 要求“说人话”,或主动标注知识状态 当DeepSeek的回答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时,直接说“说人话”,它会用更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重新解释,适合帮助理解复杂概念或新事物。或者,明确标注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知识状态,如“我是刚接触AI的文科生”“我有三年Python开发经验”,让DeepSeek输出的内容精准匹配你的理解层次,避免回答过于简单或复杂。 6. 角色设定,模仿写作 DeepSeek擅长分析学习模仿,给它一篇文章或指定模仿某人的语气,效果会更好。比如让它用李世民的语气写一段玄武门事变后的独白,能挖掘出丰富的历史细节、人物复杂性和文学性。 7. 反向PUA训练 利用DeepSeek的完整思维链,用反向提示词PUA,如“请你列出十个反对理由再给方案”“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批评这个方案”,能让生成的结果更全面、有条理。 8. 激发深度思考 在问题中加入“请你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至少自己复盘100遍”,能让DeepSeek进入极度深度思考模式,主动审视答案、挖掘不足、从对立角度审视问题、模拟实操预估困难,生成更完整可用的答案。 9. 从开放到收敛 利用DeepSeek的思维链展开过程,先提出较为开放的问题,根据其推测和分析,进一步补充完善信息,收敛问题,从而得到更精准符合需求的结果。 熟练使用以上这些技巧,你会发现DeepSeek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伙伴,会给你提供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解题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