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进攻松山时久攻不下,卫立煌下令何绍周将一个团长枪毙,何绍周:“卫长官干脆把我的脑袋,也一并摘下吧。” 滇西反攻时,日军盘踞的松山成为极大的威胁。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反攻龙陵、腾冲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担任攻坚松山任务的,是十一集团军71军的新28师。 在侦查得知松山日军兵力不超过二千人后,上至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下至71军军长钟彬、新28师刘又军,都认为在飞机、大炮的火力支持下,几天内就可拿下松山。 可一开打,松山日军的顽固程度,工事的坚固、隐蔽,大大出乎远征军的预料。 新编28师在前期的进攻中,被日军密不透风的防线和隐蔽的火力压制得伤亡惨重,无力再续攻势。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见新28师受挫,在7月初,让第8军军长何绍周率部,扛起了攻取松山的重任。 第八军的一个团在进攻黄土坡阵地时,遭到了日军疯狂且顽强的抵抗。团长陈永恩在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的处境下,不得不带领部队暂时退下阵地。 这一消息传至卫立煌耳中后,他马上电令何绍周,要求将陈永恩就地枪决,以儆效尤。 何绍周接到命令后,立刻拨通了卫立煌的电话:“卫长官,陈永恩团长实在不该被枪决啊!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身上多处负伤,他的团三个营长,一个重伤命在旦夕,另外两个也都挂彩,连排长、士兵伤亡过半,陈永恩并无多大过错。” 卫立煌说:“何军长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战场之上,军令如山。现在正是关键时候,不严肃军纪,如何激励全军?不杀一儆百,以后谁还会拼命向前?” 何绍周有些激动,提高了音量:“卫长官,陈永恩团长他们不是逃兵,他们是实实在在在拼命啊!就因为强攻不上去,就要被枪决,这不公平,恕我直言,就算把这个团打光,也拿不下松山。” 卫立煌强硬的说:“我意已决,必须执行命令。” 何绍周情绪激动,说:“卫长官干脆把我的脑袋,也一并摘下吧。” 在何绍周的袒护和坚持下,对陈永恩的枪决,最终未能执行。 松山之战,第八军伤亡最大、杀敌最多,但普遍认为,副军长李弥的作用比何绍周更大。 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何绍周打仗呆板,只知道猛冲猛打,使第八军增加了不少无谓的伤亡。 二是,松山久攻不下,焦虑的何绍周骑马去前线督战,战马突然被流弹惊吓,前蹄高高扬起,将何绍周重重地甩了出去。何绍周坠马受伤后,由李弥全权指挥第八军。 李弥打仗比何绍周灵活的多,他召开军事会议,和部下们日夜商议,最终决定采用 “坑道爆破法”。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方案,需要在日军的眼皮底下挖掘坑道,将炸药送至堡垒下方。 养伤的何绍周,给李弥打电话说:“坑道必须得挖到日军堡垒正下方,才能保证爆破效果,在眼皮底下干,成功率恐怕不大?” 李弥说:“挖掘过程中肯定会被发现,得安排足够的兵力掩护。” 何绍周说:“要是破坏坑道怎么办?” 李弥说:“那就派敢死队死守,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8月下旬开始,在炮兵的掩护下,李弥指挥第八军官兵,采取挖坑道的方式,将炸药陆续装入松山高地日军堡垒下的几个药室。 然而,地道挖掘并不顺利。一天,一名士兵匆忙冲进军部报告:“不好了,敌人发现了我们的行动,正在挖掘竖井阻拦。”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李弥迅速权衡利弊后,果断下令:“来不及了,立刻提前引爆!” 尽管实际炸药量减少了一半,但随着一声巨响,子高地的日军防御工事被成功摧毁,里面大部分日军被炸身亡。战场上响起一片欢呼声,这一爆破不仅为后续作战开辟了道路,更极大地鼓舞了远征军的士气。 9月初,蒋介石发来电令,要求在“九・一八” 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第八军的正、副军长及各师长均军法从事。 李弥见老蒋发飙了,将指挥所搬至前沿阵地,亲自带领特务营进攻松山主峰阵地。9月6日,第八军攻占松山全部的裸露阵地,仅存的日军躲在地下掩体中继续顽抗。 9月7日凌晨,松山日军指挥官真锅邦人见大势已去,下令焚烧军旗后,带着剩下的一百多日军,从地下掩体冲出来,向第八军发起所谓的“死亡冲锋”。 在第八军官兵的火力倾泻之下,很快就将带队冲锋的真锅邦打成了马蜂窝,松山的日军被全部消灭。 当天下午,卫立煌向老蒋去电报捷,老蒋一面回电嘉奖,一面让攻打龙陵、腾冲的部队加快进度。 一周后,远征军攻克腾冲,11月3日收复龙陵,滇西反攻的胜利,已成定局。 松山拿下后,伤愈的何绍周来了精神,带着几个军官,大步流星地径直来到卫立煌面前,扔下一句 “可惜卫长官未能取下我项上这颗人头”后,径直离开。 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能力一般,但背景强大,被戏称为“侄帅”,他在卫立煌面前发火,其实并无道理可言。 老蒋在详细看了松山之战的报告后,对李弥印象深刻,对何绍周的指挥不以为然。滇西反攻结束后,李弥升任第八军军长,成为国军的黄埔四期中,最早当军长的几人之一。 至于何绍周,则被老蒋打发去担任有名无实的集团军副总司令,等于是变相夺去了兵权。 ![]() |
|
来自: 小飞侠cawdbof0 > 《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