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朱友贞同志为何头脑发昏、吃饱撑死般地册封自己的干爹为吴越国王,让干爹钱镠的地位和权势更上一层楼呢? 原因是朱友贞同志最近的确有些头脑非常发昏、吃饱马上撑死! 要说朱友贞同志,的确并不是一个坏同志,论人品,比起他的老爹朱温、兄长朱友珪要强许多,其优点是仪表美容,沈厚寡言,雅好儒士。 这些优点在和平时期还勉强能算是优点,不过在五代十国这种混沌乱世,像朱友贞这样的风雅文士,压根不是当皇帝的料。 朱温虽然强暴残忍,但至少确保了梁朝江山的稳固,但到了文士型的朱友贞当家,梁朝的江山就开始就得岌岌可危,因为朱友贞的战场对手强大而又可怕,朱温世仇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 河东集团和朱温公司苦苦争斗了数十年,其间李克用终于耗不过朱温,因病去世先走一步了,但他的继任者长子李存勖却是个更加强劲的对手。 朱温晚年时期,曾经数度进攻河东,希望能够彻底扫平河东集团,巩固梁朝在中原的统治,但都没有成功,相反在河北一带被李存勖多次击败,几无还手之力。 神勇的李存勖开始逐渐展露出他超级非凡的军事才能,先是消灭吞并了卢龙节使刘仁恭、刘守光的地盘,然后又大破契丹军,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耶律阿保机赶回了漠北。 当然,李存勖的终极目标是占据中原的梁朝,在朱温和朱友珪相继挂掉后,朱友贞便成了李存勖最大的猎物! 在吞并了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的势力之后,李存勖的势力从河东扩张到了河北、山东一带,将梁朝的势力完全驱逐出了黄河以北。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三月,也就是朱友贞迫不及待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的同时,李存勖在全体文武百官的一致强烈要求下,终于建国称帝,改元同光,至于国号,为博取大家的同情和支持,还是用唐朝,史称后唐,以表示对原有唐朝的延续,并改元同光。 ![]() 半壁江山被李存勖占据,梁朝在中原的统治开始变得岌岌可危,朱友贞同志度日如年、相当难受,当然会头脑发昏、吃饱撑死,在这种精神近乎崩溃的状态下,当然就会做出一些奇葩之事,诸如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之类。 自己都快完蛋了,居然还有闲情逸志去帮干爹搞册封仪式,也许朱友贞幻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同干爹钱镠的感情,希望钱镠能够在梁朝危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不过,要求钱镠在干儿子朱友贞危急时刻,率兵救援梁朝对抗李存勖,以钱镠的稳妥个性来说,显然是件不太靠谱、可能的事! 但梁朝的另一位邻居,以往的老冤家吴国,在面对梁朝即将灭亡的前夕,却差点儿作出了援救梁朝的惊人之举。 要说梁朝和吴国的外交关系,那只能用没有最坏、只有更差来形容,双方在淮河两岸足足战斗对抗了二十多年,最终谁也没能占到多大便宜,保持了双方军事力量的相对平衡! 当李存勖率兵攻克郓州后,决定书信于吴国的徐温,希望能够和吴国联手,共同消灭梁朝。 徐温关键时刻进行了人生的思考:虽然梁朝和吴国持有深仇国恨,徐温自然以消灭梁朝为终极目标,但精明的徐温也颇有远见的预测到,如果联手唐军顺利消灭梁朝,以李存勖的个性,必然不会给吴国好果子吃。 所以,出兵可以,但要骑墙观望,坐山观虎斗! 徐温决定率水军沿黄海而北上,观察战局,帮助胜利者,痛打落水者,不亦乐乎? 但徐温手下的头号幕僚严可求却表示反对,理由很简单,如果梁朝方面看到吴国水军的两端观望,必然会向吴国水军要求援助,到时我们该如何处理? 要不就不要多花头了,谁也不帮,大家安心呆在家里休息,也许梁朝的命运只能由梁朝自己去把握了! 昔日的冤家对手,居然在自己最最困难的时刻,不搞落井下石的把戏,朱友贞已经算是足够幸运了! 但其实吴国出不出兵,都无法改变梁朝的最后命运!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十月,后唐军攻破梁朝都城汴京附近的曹州,梁朝的灭亡指日可待! 朱友贞终于决定放弃挣扎抵抗了,也许放弃就是他目前最好的选择方式,于是朱友贞让部下将其杀死,避免了被李存勖俘虏受辱的命运! 随着朱友贞的死亡,梁朝也就正式宣布死亡! 取代梁朝占据中原的当然是李存勖所建立的唐朝,李存勖迁都洛阳,扫平梁朝的残余势力,成为五代时期的第二个中原王朝! |
|
来自: 金色年华554 > 《五代十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