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和其它的作业内容显著不同,有限空间作业只局限在某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作业人员的进出、行动都会受到限制,甚至心理因素也会受到影响,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如火灾、有毒气体、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空间内的人员都会因为无法及时逃离而遭受伤害。“十不准,十必须”是在实际安全生产中总结出的一套系统的有限空间作业预防方法,其主要内容为: 十不准: 1) 不准未经审批就作业; 2) 不准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就作业; 3) 不准未佩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就作业; 4) 不准没有监护就作业; 5) 不准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安全设备、应急装备作业; 6) 不准未经风险辨识就作业; 7) 不准未确定联络方式及信号就作业; 8) 不准未经培训演练就作业; 9) 不准未检查好应急救援装备就作业; 10) 不准不了解作业方案、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防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就作业。 十必须: 1) 必须办理安全许可审批手续; 2) 必须采取可靠隔断(隔离)和置换措施; 3) 必须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4) 必须保持通风设施的正常连续运转; 5) 必须佩戴气体监测仪、安全帽、呼吸防护用品、通风设备等安全防护用具; 6) 必须配备通信联络工具,设置安全监护人员并保持联系; 7) 必须按照作业标准和单项安全技术措施作业; 8) 高处作业的有限空间必须设置逃生和应急救援通道; 9) 必须保持出入口畅通; 10) 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撤离。 无论是“十不准”还是“十必须”,其实都强调了有限空间作业要从事前审批、作业前检测通风,作业中安全防护,作业中实时监督、逃生救援等各个环节做好安全措施,确保任何一个环节不出现明显的安全漏洞。 “十不准”描述的十个有限空间作业主要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危险因素,十不准给出的应对策略就是“不准作业”,这样就能防止危险源意外释放导致人员伤亡事件发生。例如,如果进入有限空间前不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没有人会知道空间内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贸然下去很有可能发生意外,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准作业。 “十必须”呈现的是应对危险因素的措施,这些措施要百分百做到才能进行作业。例如,如果在作业过程中有限空间内人员和外部的安全监护人员的联系中断,空间内人员遇到突发情况就无法得到救援。所以,一旦作业开始,安全监护人员就必须全程旁站,并且要配备专门的设备确保可以随时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助空间内人员安全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