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春节后离别:人到中年,只能向前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5-02-13 发布于广东
文/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2267字,阅读约需分6分钟
温馨提醒:景桥“乡愁”系列暖文已结集出版——《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当当网、京东、天猫及部分新华书店有售!

曾看过一则短视频,瞬间泪目。

说的是河南信阳,一位丈夫外出打工,启动车子的那一刻,从倒后镜里瞥见了妻子在掩面而泣。

车子慢慢开出十来米,丈夫也终于破防,停下车来,使劲将妻子搂进了怀里。

这样的场景,这些天,在天南海北的华夏大地上,重复上演。

所谓“充电线一拔,又浪迹天涯”,再见爸妈(妻儿),就是明年了。

正月初十,我也饱尝这般滋味,不同的是,留守在家的,是花甲之龄的父母。

那天凌晨五点,母亲早早就起了床,给我们下面条、做热菜。吃完早饭,我们得赶七点的高铁,南下千里之外的广州谋生。

离别的一刹那,母亲的身影,还在厨房忙碌着,她赶紧冲出来,急匆匆叮嘱,要我们一路上注意安全,又帮忙拎着袋子,说里面放有沁甜的粑粑柑,在车上记得吃。

我听得出她的声音,有些急促,有些哽咽,有些慌乱。

“知道了,放心吧”。

我应声的同时,眼前浮现出多年前离家求学的情景,二十多年过去,儿行千里母担忧,此心此景依旧,心中不由得一酸,再也连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

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

苏东坡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试问世间万千人,又有几人能例外。

春节刚过,如你如我,一般行色匆匆,年没过几天,便又强忍着不舍、自责和落寞,背起行囊,背井离乡,踏上那南下北上东来西往的他乡拼搏旅程。

有工作的地方没故乡,有故乡的地方没远方。

从此,异乡的生涯里,又多添一份漂泊一掬思念。

不是我们不眷恋故乡,不是我们狠心舍得爹娘,不是我们不愿意陪伴妻儿直到地老天荒。

人到中年,早没了年少时对远方的向往,早没了年少时追寻梦想的意气风发和天真烂漫。

有的,只有那让人不得不奔赴远方的人生重量。

事业、家庭、身体、社会、人情、房贷车贷,肩上的责任、身上的担子,哪一个都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人生,哪有什么如释重负,不过是拼命负重前行。

一道一道坎,终究是要一脚一脚迈。

人到中年,只能向前。

到了中年,便有了中年的危机。

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育,以身入世,少不得人情交际,再苦再累都是家中顶梁柱,不敢失业,不敢生病,不敢停歇,不敢言弃。

哪怕身心疲惫,哪怕脚步沉重,哪怕每一天超负荷运转,依旧要咬紧牙关拼力向前。


人到中年,老担心失业。

中年人,正在被职场淘汰。一旦失业了,真不知何处还能容下肉身,赚一份口粮养家糊口。

人到中年,工作丝毫不敢懈怠懒散,兢兢业业、唯唯诺诺,不再争执、开始圆滑,再没有年少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张狂,以及那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勇气和魄力。

世事的磨砺,让中年的我们,早有了自知之明,也掂量透了自己不过这点斤两,出人头地发家致富自成空幻,工作精力和能力,也像头顶的黑发,日渐衰减。

人过三十五,活得不如狗。

若不幸被裁员,再去人才市场,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简历上那点卑微的资历,毫无竞争力,心中哪还有丁点底气,投个简历,声音都低人一截,无人问津几乎是注定的结局了。

我有个同学,大学毕业就当了“码农”,在我们月薪三五千的时候,他一个月就能拿两万多,羡煞旁人。

如今,公司开始清退老员工,老员工的性价比,哪是那些二十来岁浑身激情如打鸡血、加班熬夜通宵不累的年轻“码农”能比的。

“我们码农,也是吃青春饭的呀,和那些明星舞女没啥两样,过了三十五岁,到不了管理层,就只能等着被辞退的命运了”。

同学重复着这几句话,像祥林嫂一样,唏嘘感慨。

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位35岁的程序员,被单位裁员后,一开始以为经验丰富壮志踌躇,结果辗转求职半年,受尽煎熬,才终于有了着落。

接到入职电话的那一刻,他竟觉得史无前例的幸运,心中感慨:

不是发了财,不是当了官,不是出了名,仅仅是,找到了一份工作,居然让一个中年人这么开心。唉!”

这就是职场现实。

何止“码农”,各行各业,如你如我,不都是如此吗?

以前还能安慰自己,生活总还有退路,大不了去开网约车、送外卖,现在听说开网约车送外卖,都卷成世界级了,如何还能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

我们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不过就是图那碎银几两。谁让这碎银几两,偏偏就能解那世间万种慌张呢!

人到中年,最担心生病。

一旦生病,没有了收入不说,挂号看病,哪一样不得花大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病不起,也不敢生病。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

开始关注养生,开始拒绝无用的社交应酬,不再宵夜熬夜,不再灯红酒绿,体检报告里的红杠杠,就像一道道警钟,长鸣在耳边。

身体,无疑是在走下坡路了,人生却正在爬坡越坎,我们要做的,就是决不能在中途倒下。

一旦倒下,家里的天就塌了。

而对于单位来说,你只是一根草,随时有人替上。

人到中年,唯独不再担心梦想。

不担心,也就是不执着、不奢谈、不挂念了。梦想,那是什么东西,能值几个钱?

人到中年,梦想就是奢侈品,再也消费不起。

我们脚踏实地,心存知足,终归是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平庸。那些热血鸡汤,很难再点燃我们的激情。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年的我们,不再浮躁,不再冲动,终究是接受了现实。

说认命也好,说务实也罢,总之,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健康的身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比什么都香,比什么都强,这便是人间值得。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楚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人到中年,早已认清生活的真相,早已看透世事人情的冷暖荒凉,早已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到中年,只能向前。

异乡漂泊的日子不好过,打拼谋生的历程举步维艰,忙忙碌碌的身体遍体鳞伤,备受煎熬的心灵疲惫不堪,却依旧倔强挺直脊梁,向前向前再向前。

正如小时候听爷爷说的: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人到中年,踏实工作、踏实生活、踏实锻炼,如此而已。

全文完。图片源自互联网。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

这个年,在故乡,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离别之际,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那美丽忧伤的乡愁啊,永远珍藏我们心中,永远都无法割舍。

在离别的列车上,在远方的深夜里,如果你的乡愁无处安放,不妨读一读景桥所著“乡愁系列暖文”书籍——《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相信一定会得到您的温暖共鸣,慰藉那漂泊异乡的游子灵魂。


有时,读一篇故乡的旧文、看一张故乡的照片,就能沉浸其间许久,被温暖感动,被使命感召。

这就是故乡的力量,这就是乡愁的魅力。世间万物,乡愁是最美丽的愁,乡心是最本真的心。

该书由中央级九州出版社出版,获评出版社年度“好书榜”,写的是温暖家国和美丽乡愁,是一本温暖而治愈的书。

全书共五卷:“乡愁节韵”、“故土故事”、“天涯思归”、“千年一愁”、“此心如月”。

收录全网阅读量过亿爆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阅读量10万+暖文20余篇,乡愁系列暖文55篇。

在这本书中,相信你一定可以读到故乡、读懂故乡,读到过去、读懂岁月,读到深度共鸣的“温暖乡愁”和“家国情怀”。

当当网、淘宝、京东,搜索书名:
《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均有销售。如需签名版,可加景桥微信:jing9qiao。

出版以来,深受好评,“好评率”100%。甚至有读者朋友一口气买了8本,送给长辈、亲友,传递温暖乡愁。
感恩支持,一路温暖同行!

愿远方的你,有梦想可追逐、有故乡可回首!

书籍详细介绍请点击链接阅读:

温暖的人总会相遇——写在《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出版之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