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即将退休的朋友都在问:'工龄30年、35年、40年退休,养老金到底怎么算?还是5年一个档次吗?'大家之所以这么关心,无非是想搞清楚多干几年到底能多拿多少钱。毕竟,养老金直接关系到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谁不想多挣点儿呢? 那么,具体是怎么算的呢?我今天就给大家好好捋一捋这个问题。 养老金计算新方式:精确到月养老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只有1997年前参保的人才有)。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用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从公式可以看出,现在的计算方式精确到了月份。也就是说,你多工作一个月,养老金就会相应增加。这种算法比过去的'五年一档'更加精细和公平。 ![]() 实际案例:30年、35年、40年工龄的养老金差异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工龄的养老金差异,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小王在北京工作,退休时北京的平均工资是10000元/月,他的平均缴费工资是8000元/月。 如果小王工龄是30年,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大约是: 如果是35年工龄,基础养老金就变成了: 要是干满40年,基础养老金就能达到: 光看基础养老金,40年工龄比30年工龄每月多了900元。这还不包括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差异。要知道,多工作10年,个人账户里积累的钱肯定也不少。 专家观点:多缴多得,但增长幅度在放缓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现在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工龄越长,缴费越多,养老金自然就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的增长幅度正在逐步放缓。' 郑秉文解释说:'这是因为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为了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增长幅度的放缓是必然的趋势。' 普通职工的困惑:干得越久越划算吗?家住北京的李大姐今年58岁,已经工作了33年。她说:'我本来想再干两年就退休的。但听说多干几年养老金会多不少,现在有点犹豫要不要干到60岁。' 确实,从纯经济角度来看,工作时间越长,养老金就越多。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横向对比:我国养老金政策的特点对比其他国家,我国的养老金政策有以下特点:
未来趋势:养老金制度将如何演变?
给'养老焦虑'族的建议面对复杂的养老金政策,很多人难免会感到焦虑。老罗给大家几点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