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东县稔山镇船澳村五尊祖庙举办10年一届的太平清醮,我专门过去看热闹。船澳村位于惠东海边,属阿婆角滨海旅游度假区的范围,周围是丘陵地带,山峦起伏。五尊祖庙是一座老庙,据称有800多年历史,庙里供奉的是“五尊大帝”,即五位大神,分别为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北帝、华光大帝、张元帅。在庙里,悬挂着一块古匾,上面刻着“灵扶搏虎”四个大字,左边的落款为“光绪十一年乙酉岁孟秋月榖旦五乡弟子立”。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五乡”,指的就是现在的船澳村,它旧时由梓里围、太平围、大康围、五美围、樟山围五个围组成,故称“五乡”。在牌匾的右边,还刻着一段文字,记载的是这块牌匾的由来。现抄录于下: 博罗湖镇梅潭村张氏大鼓到五尊祖庙庆贺时甲申十月廿八日,咸塘之间突来一虎焉,不负于蜗而匿于野,众皆骇异,思欲逐之,而莫之敢撄。遂即祈祷于五尊大帝御前,掷筶许搏。嗣蒙默助,果得掣焉。然搏虎常事,且殊不足异;所异者一虎而胎孕四子,事属罕见,不谓不奇;所以虎之猛而搏者众,不伤一人,事更奇矣。论者以为人之福焉,而不知非神力不及此。是故沐神之恩者,当思隆其报,获神之惠者,又宜颂其功。乡之人会谋佥同,诹吉而升之匾额,颜曰“灵扶搏虎”,以酧神恩,以志事之由来,以为乡人庆焉云尔。甲申年即光绪十年(1884),上文称:当年十月二十八日,咸塘附近突然跑来一只老虎,大家都很害怕,想赶走它,但谁都不敢动手。于是到五尊大帝前祈祷,掷筶问神能不能跟老虎搏斗。“筶”是南方一种问神的物件,也叫“圣杯”。得到了神的默许,果然把老虎制服了。不过打老虎是常有的事,不足为奇,奇怪的是这只老虎的肚子里怀了四只小老虎,这才是稀奇的事。老虎那么凶猛,去打老虎的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人受伤,这就更加稀奇了。这不光是人的福气,更有赖于神力的帮助,人得到神的恩惠,就应该颂扬神的功劳。所以大家商量意见一致,选了好日子挂上这块“灵扶搏虎”的匾额,把这个事件记录下来。 五尊祖庙里的“灵扶搏虎”匾额光绪十年(1884)距今140年。现在老虎是保护动物,不能打,但在古代不同,老虎会吃人和牲畜,是“有害动物”,打老虎的是英雄,比如武松。现在华南虎已经绝种了,但当时在惠东海边有老虎,是不足为奇的。几十年前,我小时候也曾听说在罗浮山、象头山这些深山密林里曾经出现过老虎,当然只是听说而已。更为确切的依据,搜到惠州文史作者“天地一沙鸥”的《说说惠州历史上的打老虎》,写到:《惠州府志》记载,咸丰三年四月,“有虎夜攫郡小西門”,即今天的西湖丽日一带。1932年7月23日,罗浮山的猛虎下山,在龙华一带导致十数人失踪,牲畜被食者更是难以计数,村民们结成百人的捕虎队,击毙了两只“白花色虎”。1951年,惠城区三栋镇坝山口村,有一头大猪被老虎咬死,这是在惠州关于老虎的最后记录。因此,清朝末年惠东海边出现老虎,这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就连上文里都说“然搏虎常事,且殊不足异”了。当然,把打死老虎归功于神灵的暗中助力,这是人们信仰的结果,有时候信仰也是有力量的。在庙里墙上20多年前重修五尊祖庙的碑文中,对这件打老虎的往事,还提到了一个细节:“在五尊大帝神助下,只一人用耙头力挑二百余斤的母老虎而毙。”这样把神灵的威力说得更加出神入化了。不过在上文中并没有这个细节,有可能是当地村民的口口相传。在上文中写到的是“所以虎之猛而搏者众,不伤一人”,则说明当时是有很多人一起去打老虎的,这又跟后来村民“只一人用耙头力挑二百余斤的母老虎”的说法有些出入了。我觉得更大可能是当时很多人一起去围捕老虎,刚好那个人用铁耙打中老虎的要害,把老虎打死了,后来在传说过程中,慢慢变成他一个人打死了老虎。 醒狮到五尊祖庙庆贺
|